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用细线和小球演示物理实验的教学经验,说明了用小器材可做大实验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教师在上课时做好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了解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从而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下是本人对  相似文献   

3.
光的衍射这一节课需要实验的大力支持.教参和杂志上大多只介绍如何做演示性实验;由于是演示实验,加上光发生衍射的特殊要求,所以只能由教师仔细调整好,让学生挨个地看上一眼.学生既不能调,更不能动,处在非常被动的地位,不但实验过程费时,实验现象也不够理想,甚至有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了怀疑,认为老师做了手脚.为此,笔者制作了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器材,变教师的演示性实验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这样不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现象也非常明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拓展了探究式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论述了如何利用自制器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的合理选择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要根据实验内容与目标认真研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以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安排一些对比性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波 《西北职教》2005,(5):55-55
如何发挥实验室的作用,确保实验教学成功,科学管理、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材料是一个重要因素。笔就如何管理物理实验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1.振动产生声音 将手机设为振动(启动静音),平放在桌上,用另一手机呼叫它,可观察到桌上的手机振动甚至旋转,在手机上撒点纸屑可观察到纸屑在振动,同时可听到手机的振动声。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拓展了探究式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论述了如何利用自制器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金花 《考试周刊》2014,(31):149-149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投入越来越多,教学环境有了很大变化。通过运用自制教具,能调动学生探索身边物理现象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由于自制实验器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学生容易接受,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从事《物理》课程教学多年,本文就该课程演示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谈几点认识。一、演示实验设计的纵向渗透所谓纵向渗透原则,是指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增添附加条件,或改变实验步骤,推动潜在矛盾的发展并使其趋于表面化,以便把已建立的概念和结论进一步深化,或导出推论。下面以通电和断电时的自感现象为例来说明。1.原有设计通电自感与断电自感在多种教材中都是将其分成各自独立的实验,分别加以演示的,其电路设计如图1(a)、(b)所示。如图1(a)中,只要满足电阻器的阻值R与线圈L的电阻RL相等,所选择的灯珠Z1、Z…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的辅助。但同样的实验,不同的教师,利用不同的器材,会演绎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选择和使用实验器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力的提高,从而使实验变得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达成活跃思维、引导积极态度、培育科学精神的教学功效。  相似文献   

18.
19.
在最近几年的物理高考和各地模拟试题中,电学实验题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但不管如何变化,我们只要掌握好书本上最基本的实验原理,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下面重点分析如何从实验原理出发来选择实验器材,试图给读者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教学中巧用“隐藏实验器材”的策略,在实验设计环节引发学生的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