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知识容量大、内涵深刻。现将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归纳如下,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这个实验。1.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答:该实验是利用某物质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从而使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当集气瓶内外气压相等时,集气瓶内增多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此体积占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的百分数即为空气中氧气体积的百分数。2.燃烧匙内的物质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其他可燃物如木炭、硫粉、铝箔、铁…  相似文献   

2.
例 1 在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 ,若所用红磷量偏少 ,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分析 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是 :足量的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导致玻璃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 ,水槽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钟罩内 ,且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等于钟罩内与红磷反应的氧气的体积 .如果红磷量不足 ,钟罩内就会有部分氧气没有参加反应 ,进入钟罩中水的体积将小于钟罩中原有的氧气的体积 ,从而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比实际数值小 .例 2 向量筒内注入水 ,俯视读数为2 0mL ,倒出一部分后 ,仰视读数…  相似文献   

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一个探究性比较强的实验,尽管实验装置多种多样,但原理大体相同。即,用足量的某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导致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液体被外界大气压压入容器中,然后根据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两道测定氧气含量的探究性中考试题。例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1):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甲生观察到的现象是:①;②。…  相似文献   

4.
图1实验室常用图1所示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在学习时对有些问题不能深入地理解,答题感到无从下手郾现归纳如下,以飨读者郾1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运用了什么原理?答:利用某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时不生成气体),这使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水进入容器中郾测定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郾2郾燃烧匙内的红磷是否要过量?答:红磷的用量一般比理论量多13,如果用量不足,燃烧中途停止,氧气不能全部反应而剩余,最后测得的体积就不准郾3郾能否用木炭、硫、铁丝代替红磷?答:不能用木炭、硫、铁丝代替红磷郾木炭、…  相似文献   

5.
<正>要点提炼要点1:实验原理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减小,由于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约等于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要点2:误差分析(1)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导致装置中的氧气未被消耗完;(2)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2)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1)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沿着导管逸出;(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的部分气体受热逸出。  相似文献   

6.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实验,也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同学们不仅要掌握实验原理,还应对实验进行拓展。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利用可燃物将空气中的氧气耗尽,使气压减小,致使水位上升,通过水位上升的刻度推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药品的选择应具备以下条件:(1)能在空气中燃烧,且量要足,以耗尽空气中的氧气;(2)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3)燃烧后没有其它气体生成。为满足以上条件,实验时通常选用的可燃物是红磷或白磷,而不选用木炭或硫粉。拓展思维:实验时可燃物如果选用木炭或硫粉,为使实验取得成…  相似文献   

7.
二、化学反应中的气体体积 1.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在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反应) 例1.将25毫升氢气和氧气的混和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剩余4毫升气体。试求原混和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各是多少?(该反应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8.
氧气知识是初中化学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现将氧气知识考点梳理如下,并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氧气的典型考题进行研析. 考点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原理及方法:如图1,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通过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最终集气瓶内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9.
【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可燃物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据此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0.
一、基础知识和常规考点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使容器中的压强减小,致使水进入容器中.测定容器中水的体积,就得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多种多样,选用的药品也不尽相同,但实验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利用某种物质:与密闭容器里的氧气反应,使得容器内气压减小,借助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或注射器活塞的移动等,测出氧气的含量.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学会对具体实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多种多样,选用的药品也不尽相同.但实验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利用某种物质与密闭容器里的氧气反应,使得容器内气压减小,借助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或注射器活塞的移动位置等测出氧气的含量。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学会对具体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依据燃烧反应相关知识,对比分析了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可行性;并借助数字传感器技术,探究了燃碳法实验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燃碳法没有燃磷法消耗氧气彻底,并且生成无法吸收的一氧化碳气体。本研究为科学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一个典型实验(如图1).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存在着以下不足:其一,由于反应器试管中有空气存在,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无色一氧化氮气体立即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很难观察到一氧化氮气体的真实颜色;  相似文献   

15.
碱金属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们能够和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已经论及不同的碱金属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不同的氧化物。但是,我们知道,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78%的都是氮气,而氧气只占21%。那么,碱金属能否和空气中的氮气反应呢?或者说,碱金属能否和氮气反应呢?如果能反应,反应的情况如何?如果不能反应,那又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经典实验,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一、实验原理空气中的氧气与红磷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导致发生装置内气压减少.当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压进发生装置.根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可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在中考试题中,气体的收集和体积测定已经成为必考的题型,题型考察的方式比较灵活,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总体来说考题难度系数较大,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并对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气体的收集和体积测定的题型做了总结和分析如下:这是一道中考题,原题是这样的: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相似文献   

18.
正在高一化学教材必修一有关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的实验中,很难观察到NO是无色气体。为此,笔者经多次实验研究,对该实验作出如下改进。一、原实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由于试管内原有空气中的氧气未除去,实验产生的一氧化氮便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二氧化氮,此时往往会看到试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而无法观察到NO的颜色,同  相似文献   

19.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3.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1 滴管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的妙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安排有这样一个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如图1所示).实验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入集气瓶补充氧气的体积. 该实验在秋季学期开学后的9月份进行,而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大气压强知识,学生则在11月前后的物理课中才能学到,头脑中没有大气压强知识,学生不明白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流进集气瓶,更不明白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中空气里氧气的体积的道理.在这次教学中,笔者将小小滴管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