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校园。校园是教师最主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亭台楼阁,器材图书、操场房舍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人际关系、教学常规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校园,除了将学校自然环境、教学条件进行人文化的设计、配置外,更重要的是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人文化。比如,聘任制度、分配制度、考核制度、学习研修制度等,都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利益出发,真正尊重教师,充分体现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创造一种学术自由、人际和谐、环境温馨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2.
我们南郭小学是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村办小学。每个孩子的个性都能和谐发展,潜能充分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位教师的生命价值都能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升华,让校园成为师生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让爱洒满校园,关注人生是我们的校风;让校园成为书香四溢的校园是我们的主题;工作着、创造着、美丽着是我校每位教师的主题。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只要教师心灵是美丽的、澄清的,学生的心灵就一定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几年来,围绕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提出把“创建学习化校园,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华人”作为学校发展的平台。其基本含义是,把中华路小学建设成人人都渴望学习,时时都在学习;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化都强烈的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校园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亚化,强烈地约束着校园中的学生的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讲,校园化的优劣强烈地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而会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明进程。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它的枝叶。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让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藉,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下面这个职校老师记录的真情故事或许能给我们更多感悟。[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宋国珍  高启山 《河北教育》2007,(7):F0002-F0002
坐落在丰润北部山区左家坞镇的夏庄小学,80年代曾经是原丰润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面旗帜,在校园建设、教师基本功、校园经济、农村学校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出了很多在全县大力推广的经验。但是,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老典型遇到了新问题:怎样解决教师几乎每天都要遇到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这对加快信息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校园网络的同时,忽略了网络安全问题,登录一些非法网站或使用带病毒的软件,则导致校园计算机系统崩溃,不仅给计算机教师带来了大量的工作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积极发展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安全重视。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搞好网络的安全,成为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许多学校校园都贴着"校园无小事"这条标语。"校园无小事"意味着校园中的事都是"大事",为什么能这么说?我觉得这是从教育的重要性方面来说的,校园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每一件事都与人的成长有关,要把它当做大事来办,这大概就是"校园无小事"的意义。但这样说,对天天处于操作层面的教师来说,并没有多  相似文献   

9.
在近些年频发的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中,师源性校园伤害事故对社会的影响最大,受诟病最多。师源性校园伤害事故频发不仅暴露出教师在教育方法、手段选择等方面存在着“技术性”问题,更暴露出在制度化教育情境下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着“理念”问题。新时期的师德建设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个体道德,更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朱亚玲 《天津教育》2023,(10):37-38
<正>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具有新理念,当前文化发展推动学校发展已然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理应顺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将文化建设作为校园建设的内在驱动力,让全体师生都能在文化素养的引领下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优秀的教育系统绝不是冷冰冰的,想要让学校的发展稳步向前,就要营造出校园有文化、教师有热情、学生有希望的教育教学环境,确保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为学校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从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收获幸福、体会成长。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2007,(7):58-58
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学校都非常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创建“平安校园”。为了确保安全,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家长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教学设施的维护、学生集体进出的秩序等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有的甚至把学生当成是襁褓中的婴儿来看待,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老师过问。学校、教师都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班主任们更是诚惶诚恐,不可终日,唯恐有什么闪失,“吃不了,兜不走”。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农村教育不断滑坡,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校园失去了它固有的快乐属性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建设快乐校园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一、快乐课堂建设是快乐校园建设的永恒主题从在校时间来看,学生约65%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如果课堂是一潭死水,那么快乐校园的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我们打开快乐课堂之门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在构建快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放手。如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自行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本着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校园人的发展包括教师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加快教育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提升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许多教师追求个性张扬,喜欢标新立异。校园里,满目缤纷,各种新潮流行服装在教师身上层出不穷。有些学校周一升国旗时,女教师就会聚在一起,热议双休日淘宝经历,简直成了“小型时装发布会”。年轻教师着新潮流行服装之风在校园中开始蔓延。众所周知,校园是个全面影响学生的大环境,教师的着装,就不能看作是简单的率性行为,它应当带有某种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教师价值实现的视角,分析论述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关键因素及基本途径,期望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教师提供成长、发展的优越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齐 《青海教育》2007,(9):26-27
学校的管理者应该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的乐园,成为老师们挥洒智慧和汗水的舞台。这里应该有文明健康的举止,有团结温馨的人际关系,使校园如家园。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和谐,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素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首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一项心理健康研究对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先不说此项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怎样,但从中却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校长重视并解决。在大力提倡构建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的今天,如何有效解决、释放教师的消极情绪和心理情结,从而让教师在和谐的校园中体验幸福人生、健康人生和事业人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沟通策略,做到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8.
一、校园暴力的界定 校园暴力的概念究竟是怎样的,各国学者众说纷纭。美国的Andson.M认为,凡是在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举办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暴力行为都可归结为校园暴力。从广义上来讲,校园暴力既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包括校外人员在校内与老师或学生之问发生的暴力行为。而狭义上的校园暴力一般仅指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日本法学家将校园暴力解释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暴力事件(殴打教师);二是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为背景而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如学生之间互相打群架,欺侮弱小学生等);三是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许多各类学校建设了校园网络.网络硬件建设热潮过后,越来越多的学校把焦点转向网络应用。教师在校园网上进行无纸化备课。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备课中的重复劳动,让校园网络发挥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犹如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同时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都是一次质的革新,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的思想观念以及教学行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语文教师,更要追求一种轻灵、淳朴但不缺乏创新的教学艺术,提高语文的素养。因为语文这一母语学科在促进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