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征起义是东汉初年在交趾地区爆发的大规模起义.关于二征和二征起义,中越古籍中论及其事者甚少,且出入颇大.越南方面认为这是一次驱除外寇、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二征夫人是为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斗的民族英雄.而中国方面认为,二征起义是一次地方豪酋的武装叛乱.该文认为,二征起义是在以郡守和县令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与交趾奴隶主贵族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下发生的.从本质上说,这是两种制度之间的较量.当时发生起义的交趾、日南、九真三郡都是中国汉朝统治下的地区,属于国内发生的阶级斗争,不属于国与国之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南越,亦称骆越,《后汉书·马援列传》注:“骆者,越别名。”它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即五岭以南直至今越南中部地区。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户215448,口1372289。至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七郡有户375624,为前汉七郡户的1.7倍。口1931843,为前汉七郡人口的1、4倍(《后汉书·郡国志》对郁林、交趾两郡户口没有记载,著者暂按《前汉书·地理志》所载之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
公元之初,汉朝正在南中国所辖之交址郡大力推行封建郡县制时,交址郡发生了“二征起事”。马提奉命出征平息了“起事”。对于“二征起事”的原因,马提平息“起事”经过,某国学者的说法与古史记载不符。马援对我国东汉王朝政权建立和巩固起了重大作用。马援平息“二征起事”加快了越南原始民族社会的瓦解,对越南较早地进入封建社会功不可没,为后来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肯定。  相似文献   

4.
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这场旨在反对封建压迫、农奴制剥削,乃至整个封建农奴制度的起义,历时二载、声势浩大、威震全国。它有力地打击了封建贵族的统治,震撼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基础。这次起义虽然失  相似文献   

5.
公元四○年(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六年),在东汉交趾郡(?)冷县(按:现今越南境内安浪县、永富县一带)境内,发生了一次(?)冷部落女责族征侧起兵事件。据说,征侧攻城略地,自立为王,声势浩大。公元四二年(即建武十八年),光武帝刘秀派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前往交趾,平定了征侧。公元四四年,马援班师回朝。  相似文献   

6.
捻军起义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851年(咸丰元年)到1863年(同治二年),其领袖是张乐行.后期从1863年到1868年(同治七年),到1866年(同治五年)以后又分为东西两路,赖文光是东捻军领袖,张宗禹是西捻军领袖.张乐行、赖文光和张宗禹,是捻军起义在两个时期和三个方面的代表人物,结合他们的历史事迹,这里将捻军起义的产生、发展和败灭的全程,作一全面的概括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1938年7月爆发的冀东二十二县抗日大起义,是抗日战爭时期发生在华北地区的重大事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战爭的具体行动之一。大起义爆发后,党进一步領导冀东軍民展开游击战争,并在經过艰苦的斗爭后,开辟了冀东抗日根据地,打击了敌寇在淪陷区的野蛮統治,牵制了敌寇的一部分兵力,在抗日战爭的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要介紹的就是冀东抗日大起义和冀东軍民抗日斗爭的簡略经过。一华北地区是日本侵略者在“大陆政策”中预定的第二步要吞并的地区。冀东是华北地区的前哨,早在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东北三省以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1929年5月6日(阴历三月二十七日立夏节)的商南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边区的重要的革命起义之一,由于时隔已久,行政区划变动等原因,人们对这次起义的名称说法不一。据我所知,这次起义的异称有以下几种: 一、“商城起义”。见《大别山烽火》第107页及《历史教学》1983年第8期《商城起义的时间》。二、“太平山起义”。见《革命红旗万岁》第24页。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自立军起义的领袖是唐才常,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作为唐才常副手的林圭在自立军起义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联络会党,组建自立军的工作是林圭做的,他的思想比唐才常更激进,武装起义决心也更坚定,可以说没有林圭,就没有自立军起义。林圭(1875——1900年),又名林钖圭、林杰,字述唐,述康,号悟广,又号悟  相似文献   

10.
匈奴——公元前三世紀——前二世紀,匈奴分布在河套、阴山以北一带广大地区。最盛的时代,东曾达朝鮮边界,西拓地到西域边界,北面到貝加尔湖附近,南面完全占領河套。公元前133—119年之間、汉帝国与匈奴之間,經过三次战爭,把匈奴約束在河套、阴山以北广大沙漠地区。一世紀中期,匈奴連年发生旱灾和蝗灾,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內部又分成南北二部,南匈奴服从东汉政府,迁入县城內居住,北匈奴向西迁移。南匈奴內迁居在河套以南,山西北部一帶,三国时代曹操为更好的統治他們,把匈奴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別居在今山西的汾阳,祁、隰、忻、文水等五县之地。总数約有数十万人。汉族統治阶級对內外的各族人民,一貫施以殘酷的剝削与压迫、到西晋惠帝时代(290—306),严重程度无以复加,并且西晋统治阶級內部发生争夺战,更加深  相似文献   

11.
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是当时俄国农奴制开始解体、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具有鲜明的反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性质.这次起义波澜壮阔,声势浩大,席卷了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西伯利亚等广大地区;这次起义历时二载、威震全国,有力地打击了俄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动摇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基础.在这场激烈的阶级搏斗中,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为争取自由、土地和政权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代价、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由于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所固有的弱点以及起义队伍中某些人的背叛,起义最后遭到了失败.本文试就普加乔夫起义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宁都起义"之后,毛泽东自始至终参与了起义部队改造的指导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始终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政治委员制度,坚持民主建军的原则,以及坚持"团结—教育—改造"的基本程式,从而成功地将起义部队改造成为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13.
一、广东古代史秦国灭掉六国后,又统一了越族地区,第一次把广东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西汉时,两广地区的越人称为南越。汉武帝时,汉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是广东广州的南海神庙(广东沿海港口)。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到岭南和闽江流域。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明朝中后期,手工业规模扩大,广东佛山的冶铁业,日产铁六、七千斤。清代,广东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非法活动猖獗,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公…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建立后,从1906年到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以前,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及黄花冈之役(亦称辛亥广州起义)等九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其中三分之一是在现今的广西地区发生的。这就是1907年7—9月的钦廉防起义、1907年12月的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3—4月的钦廉上思起义。这三次起义有关的一些地区,如钦州、廉州(今合浦)、防城、灵山等地,(当时属广东)分布在十万大山的东麓、南麓和北麓,均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历史上,这些地区的人民斗争多与广西其他地区人民的斗争连结在一起,在1902—1905年的广西各族人民大起义中更是同起同伏。  相似文献   

15.
西域都护     
《新高考》2008,(9)
汉朝设立的西域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西汉宣帝第二年(公元前68年)派侍郎郑吉屯田渠黎(今新疆尉黎一带),与匈奴争夺东师,使护卫鄯善以西“南道”诸国安全。至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逐日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  相似文献   

16.
傈僳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约有二十六万余人,主要分布于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的西昌地区;尤以云南的怒江地区为集中。在1801——1803年(嘉庆六年——八年)云南维西等县爆发的以恒乍绷为首的起义是傈僳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起义,也是乾嘉年间西南各族人民起义中非常突出的一次起义,很有研究的必要。兹叙述于后,以供同志们讨论参考。一起义的历史背景滇西北的丽江、维西及其迤西地区,绝  相似文献   

17.
商南起义     
商南起义,亦称商南立夏节起义。它是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即这年立夏节)在河南商城南部(现属安徽省金寨县)爆发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开始创建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成为后来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羌族是我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及至东汉时期(公元二五——二二○年),羌族已是一个有一百五十余个部落、一百多万人口的大族。史载:“中兴以来,羌寇最盛,诛之不尽,虽降复叛。”①可见,羌人起义是东汉王朝的一件大事。甘肃是当时羌人活动的重要地区,因此,研究东汉羌人起义应是甘肃地方史的重要课题。一东汉时期的羌人起义,时间长,次数多。我们以安帝(公元一○七——一二五年)为分界,分前、后两个阶段择要加以叙述。东汉前期,羌人大量内徙定居。“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②东汉郡县官吏和豪强对内徙归降羌人的侵凌虐待,激起了羌族人民的强烈愤怒和反抗。光武建武十一年  相似文献   

19.
匈奴奴隶主贵族不断向汉朝发动进攻,对西汉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坚决打击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武装进攻,完成内地与西域的统一,成为西汉政府和广大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从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全面用兵进行反击,元封二年(公元前108年)汉军降服了楼兰和姑师,揭开了汉朝统一西域的序幕。至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五路大军再次对匈奴全面用兵,历时半个多世纪。汉军获胜,匈奴在军事上的节节失利,导致了内部矛盾加深。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因担心被单于所杀,遂率4万余众降汉。同年,汉朝在西域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建立了新疆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中央政府行使主权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首任西域都护由郑吉担任。  相似文献   

20.
合浦珍珠,闻名于世。素有东珠(产于东洋)不如西珠(产于西欧),西珠不如南珠(产于合浦)的说法。流传的民间故事"珠还合浦",就是发生在合浦。合浦作为一地名,开始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路博德率军平定了南越,划出原南海郡和象郡交界的地方设置合浦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