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民晚报》消息,近些年王蒙一直笔耕不辍,继去年出版小说《闷与狂》后,宝刀不老的王蒙出书解读《论语》。王蒙觉得,理解《论语》也得与时俱进,比如那句"父母在不远游"。他说:"现在远游的标准跟孔子那时候不一样了,现在的远游是指的上火星,只要我们没离开地球那都不算远游。"王蒙还对"天下归仁"做出解读,他认为,"天下归仁"是一种文化理想主义,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是一种很可  相似文献   

2.
张炜是个理想主义者,本文综合了他在创作中的一些文学观念及道德理想,试图从大地守业人、道德捍卫者、心灵的呵护者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他的这种理想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3.
<正>我以为电视剧最大的问题在于饰演徐志森的张晨光在剧集最后,把一句台词念错了,他把自己说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事实上,陆涛才是理想主义者,而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想让陆涛从理想主义再向前跨一步,变成与他一样的现实主义者,但陆涛却感到非常迷惑,在结尾,他选择与夏琳离去。  相似文献   

4.
执着梦想要抒写自己梦想的人,反而更应该清醒。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义普  相似文献   

5.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存在于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的这一特质,要求教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假如一个教师过于讲求实际,而缺乏理想主义的光辉,他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心灵的感召力和人格的魅力。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盈盈眸光深处,他们皈依了单纯;灯火阑珊背后,他们选择了平实。  相似文献   

7.
张相宽 《文教资料》2010,(34):12-13
体制内的身份和高度的责任感,使王蒙的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敏感的艺术直觉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使王蒙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先锋性。直面政治身份和文学身份的微妙关系,是王蒙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也使他走上了孤独而执著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自称是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由于早年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湘西的特殊的文化环境,导致了他对生命终极价值的特殊关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他开朗乐观不为现实所缚的理想主义者的生命人格。理想性是他小说文体中最重要的精神向度之一,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和审美主义的生命情怀使它笔下的湘西,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人类童年时代生命镜像的象征,它那和谐、纯而自然的生命意境,对现代人具有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王蒙的早期作品,虽然还谈不上什么创作风格,但已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在一批一九五七年前后发表的“毒草”小说里,例如在《重放的鲜花》那本作品集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创作,明显受到五十年代前中期某些苏联小说,如《勇敢》、《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影响。这类小说的特点,是将表现苏联青年的理想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劳动热情与反官僚主义的主题相交织。王蒙的早年经历使他对此深感亲切。单纯而热情的青春、膝跪的初恋、对于生活的坚定而不无幼稚的信念,以及革命的原则和理想,所有这些,构成了以…  相似文献   

10.
李兴茂 《师道》2008,(2):18-18
王蒙先生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我是学生》。他认为,自己虽然有较长的创作生涯和革命工作经历,而且有很多社会兼职,但他的最大特点,贯穿平生的身份不是别的而是学生,尽管正式学历只有高中一年级肄业。他说:“当我想清楚了我是学生以后,我是何等地快乐啊!这不但是一种身份也是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号情感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由王蒙的这些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消费主义文化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青年人的价值观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很多人理想信念的缺失.巴金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贯穿他的一生,巴金的理想主义是超越了时代的,对我们当下这个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有重要启示意义.通过对巴金理想主义的解读使当代青年更好地了解巴金的理想主义,呼吁当代青年对理想主义的重视,以期让巴金理想主义为当代青年价值目标建构树立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12.
王蒙是现代文坛上的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季节"系列小说的语言是他语言特色的典型代表.有人称他的语言为"狂欢体"语言;有人称之为"拟骚体"语言;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流";而我称之为"王蒙式"的语言.本文主要从四字格的运用方面加以论述,试图对"王蒙式"的语言以简要的论证,从而更加了解王蒙.  相似文献   

13.
曾有抄袭"不良记录"的郭敬明,9月24日被中国作家协会正式"破格"批准为会员。他的"作家"身份得以"转正"。郭敬明的推荐人是著名作家王蒙和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  相似文献   

14.
正徐则臣将自己归入"理性作家"之列,他说写作时"一定要先解决‘我写这个意义在哪里’的问题"。其小说中的人物大多也都以不同方式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出现,"他们的理想主义不以道德论,不以法律论,只是骨子里头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耶路撒冷》中,徐则臣试图大规模、全景式地梳理和表达一代人的经验。书中的主人公最终获得了救赎,而在谈及信仰时,徐则臣说:"在我看来,信仰是一种坚持,一种理想主义的东西。这个时代的人变得特别脆弱,特别容易放弃……我们整天抱怨外界的东西改变了生活,如果你有坚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理想主义教育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的起点,它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中国历史不乏理想主义光辉的照耀,但是由于民族传统中对浪漫主义诗性理想的关注,以及中国人特有的从现实主义理性理想到浪漫主义诗性理想之间的自由转圈,虽然我们在很多人身上都可以看到理想主义的影子,但是中国社会中仍然需要呼唤更多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王蒙"谈"不同 有位美国朋友对王蒙进行采访,问他50 年代的王蒙和70年代的王蒙有哪些地方相 同,有哪些地方不同。王蒙回答:"50年代我叫 王蒙,70年代我还叫王蒙,这是相同的地方;50 年代我20多岁,70年代我40岁了,这是不同 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存在于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的这一特质,要求教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假如一个教师过于讲求实际,而缺乏理想主义的光辉,他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心灵的感召力和人格的魅力。理想缺失的教育。也许是“高效”的,但必然是苍白的、低俗的和平庸的,必然导致精神的荒芜和心灵的枯竭。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位重量级作家,王蒙从19岁创作《青春万岁》至今笔耕不辍,其创作历程可谓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早期的《青春万岁》和成名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到中期重返文坛的《在伊犁》系列,以及代表作《活动变人形》,再到后期的《季节》系列小说,王蒙的文学创作好比音乐演奏上的"三重变奏",文体的不断变换和超越贯穿了他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笔者以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为例,力图还原王蒙的文学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9.
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存在于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的这一特质。要求教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假如一个教师过于讲求实际,而缺乏理想主义的光辉,他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心灵的感召力和人格的魅力。理想缺失的教育.也许是“高效”的,但必然是苍白的、低俗的和平庸的.必然导致精神的荒芜和心灵的枯竭。  相似文献   

20.
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存在于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的这一特质,要求教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假如一个教师过于讲求实际,而缺乏理想主义的光辉,他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心灵的感召力和人格的魅力.理想缺失的教育,也许是“高效“的,但必然是苍白的、低俗的和平庸的,必然导致精神的荒芜和心灵的枯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