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日俄三位作家同类作品的比较研究 ,揭示出作家作为叙述者、体验者、编码者的创作奥秘 ,力图准确地把握同类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2.
省叙、赘叙与对话——评《美国太太的金丝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太太的金丝雀>中,海明威采用省叙和赘叙的叙事方式讲述故事,使得故事的叙述者和聚焦人物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同时他利用人物对话叙述故事并通过并置手段以及对话的话题转换来深化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新潮小说家北村的小说颇具先锋意味,提供了小说形式分析与解读的标志性文本.第一人称叙述者的盛行,使叙述者在故事内外、当下与历史、主观与客观间自由穿梭,赋予作品以无数外在悬念,有效推动叙述的展开,叙述视角的自由切换又构建了重重迷宫,无数内在悬念由此产生.二者内外交织,借以顺叙、倒叙、插叙及预叙等手法的运用,共同构筑起北村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4.
虚构作品中,读者可以聆听到叙述者和作家的双重声音。叙述者以直接叙述和心理描写或"叙述者干预"的方式向读者传达其声音和表明其对故事中人物及事件的立场以及自己的价值观。作家也可以介入到作品中以多种的形式传达其声音。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使用了"作家介入"表明了虚构作品中存在作家声音,并对作家声音的表现形式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议论文中,叙、议本为一家,具体地说,叙为议之表,议为叙之魂,叙为议蓄势,议为叙增势。无叙而议成为无源之水,无议而叙之精髓得不到发掘。由此可见,在议论文里,叙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往往是叙多议少,缺乏对材料的透彻分析,这样议论就显得苍白而无说服力,请看下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原文】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分析】先叙后议就是先叙述具体事实,最后引出结论、揭示题旨的方法。先叙后议,要叙议相联,叙议相生,议从叙出,有感而发,不可离开所叙事件空发议论。先叙后议,叙事是文章的主体,而议论却是点睛之笔,是文章的“结穴”,至关紧要。这类文章,议论往往构成结尾,尾声以结束  相似文献   

7.
以西方经典叙述学对叙述者和叙述声音的划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库切多部作品的细读分析,充分展示其叙述的复杂性,并兼顾剖析叙述者与小说主题及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8.
伊娃生命意义被剥离的历史也是其家庭成员之间抛弃与被抛弃的边程,原因在于金钱和理性完全控制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小说成功地使聚焦者、叙述者与主人公三者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并使多重语气交融互汇,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美学效果。作品同时还具有复调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索尔·贝娄的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More Die of Heartbreak,1987)为对象,借助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海因兹·科赫特关于自恋的新理论,通过精神分析式阅读,指出叙述者表现出的所谓“厌女症”实则其自恋人格的外在表现,籍此挖掘叙述者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承受的心理疾患和精神危机,打破女性主义对贝娄作品男性中心的狭隘批评。  相似文献   

10.
一部叙事作品,可能不止一个叙述者,这些叙述者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有上下、主次之分,但是在更多情况下,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是多层的存在,这种现象称为叙述分层。叙述的分层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文本的超叙层与主叙层相互交织,须臾不能分离,共同完成文本的多层叙事。通过对文本叙事进行细致地考察,分析不同层次的叙述,来体会文本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节训练的重点是在欣赏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作品进行评论,或从思想内容方面评析,或从艺术特色方面评析,还可从作家的创作进行比较全面或专门的评析。具体地说,对诗歌进行鉴赏应包括下面内容:1注意作品的不同风格,如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等;2.注意作品的意境;3.体会作品中的用典;4体会诗歌作品中景与情的关系25、体会作品中语言(凝炼、形象、富有音乐性);6.炼字炼句,节奏韵律等。近年来高考侧重词语赏析、用典赏析、内容赏析几个方面。至于写作短评的方法当应以议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叙”指对作品内…  相似文献   

12.
初四册基本篇目教学卡片安徽莫家泉《论雷峰塔的倒掉》一、内容要点:1、听说塔倒2、希望塔倒3、欣喜塔倒4、惩罚造塔者5、评论塔倒二、叙议结合:一节:以议为主二节:以叙为主三节:以议为主四节:以议为主五节:以叙为主六节:以议为主七节:先叙后议八节:以叙为...  相似文献   

13.
一篇议论文中,议论和叙述的关系,就好像红花和绿叶的关系,叙为议陪衬,议为叙点睛,叙为议之表,议为叙之魂,无叙而议成为无源之水,无议而叙则精髓得不到发掘。由此可见,在议论文里,叙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在现实写作中,不少同学要么叙述太多,喧宾夺主,以致文体混杂;要么叙述太少,空洞乏味,致使文章干瘪。那么,如何才能让叙述成为议论文中一支出奇制胜的轻骑兵呢?我们可以做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约翰.奇弗的《游泳者》的歧义源于作品中各种表达不确定意义的语言机制。第三人称叙述者模式和第三人称人物反思模式的否定性叙述,分别表达了叙述者和人物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评价,体现了叙述者和人物的不可靠性;两种视角的转换体现了叙述者与人物对相同事物观点的对峙,增强了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从"预示体"、"仿格体"、"双声性"和"暗辩体"这四个方面对《娇红记》的对话性问题作了探讨。这篇优秀的作品中作者话语、叙述者话语、人物话语等相互穿插交融,造成文本意义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朱占青 《天中学刊》2004,19(4):52-55
《左传》在叙事上的成就非常突出,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叙事作品的典范之作。《左传》同时采取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两种不同的叙述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和叙述客观性的统一,《左传》又采取了叙述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生苦旅>是一部非虚构小说,它顺应中国当代纪实小说发展潮流,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现实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主要评述作品由现实与荒诞两种质素交融与建构出的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读明末著名的拟话本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分析了其蕴含的艺术特色,即夹叙夹议,叙议中包含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性色彩;积极采用心理、对话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符合其身份和时代特征;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从而对作品反映的晚明社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初三语文第六册第六、七单元共选编八篇文言文。学习时,同学们除注重字、词、句的对译,文章的思想意义、写作技巧等基本内容外,尤其要抓住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关于“说”和“表” “说”是古代文体名,近似于现代文体中的杂文,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上大多是一事一议,即借某事或某现象表达作者的见解;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叙是议的基础,议是核心。例如《捕蛇者说》一文,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  相似文献   

20.
因事明理的文章,理由事发,事为理叙。它讲究事与理、叙与议的浑然一体,不着斧痕。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正是这样的一篇妙文。作者在简明平实的叙事中为议论巧设埋伏,看似闲笔处却尽显匠心,真正做到了事理、叙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