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儿王国是个享有盛誉的“气象台”。有些鸟儿“预报员”身怀绝技,“发布”天气预报相当准确,可以称为人类的“气象顾问”。乌鸦“预报”风向是乌鸦的拿手好戏。人们只要看一下它朝什么方向站着,就可以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它的头朝南,便是南风;头朝北,便是北风。因为它为了保护羽毛,总是让风顺着羽毛吹。大雁它是“预报”寒潮的专家。当北方的冷空气南下时,大雁就成群结队地往南飞,以躲过寒潮带来的风雨和低温天气。“大雁南飞寒流急”,这可一点也不假。秋夜,它还用更加独特的方式“发布”气象信息,即“一只雁叫天气晴,二只雁叫雨淋淋,三只四…  相似文献   

2.
寒潮与寒流     
寒潮“寒潮”是一种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气流。我国中央气象局对于寒潮警报的发布,曾规定过以下标准:气温在24小时以内,将下降10℃以上,且该日的最低气温将在5℃以下。侵入我国的寒流,有以下两个来  相似文献   

3.
<正>冷飕飕的冬天,如果再赶上寒流造访,冷得怕是让人裹着被子还忍不住哆哆嗦嗦!话说,哪个冬天少得了那些制冷的“显眼包”呢?来吧,一起重新认识一下它们。1“冷气厂”西伯利亚号外!“一股西伯利亚强寒潮”又又又影响我国了。听听,“西伯利亚”这地名的存在感一下子起来了,但它的存在感,可不是靠名字撑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寒潮与寒流     
刘慧敏 《小读者》2010,(11):55-55
每当冷空气袭来时.人们常说寒流来了。其实冷空气是寒潮而不是寒流。 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按气象台规定,一次冷空气过境产生的降温,日平均温度降10℃以上.最低温度在5℃以下时,就称这股冷空气为寒潮。受到寒潮侵袭的地方,气温急剧下降.风速增大,有时还伴有下雨、下雪、霜冻、冰冻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龙文余 《语文知识》2005,(12):14-14
人教版高中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句:“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人教版国标本课文《欢迎台湾小朋友》中也有一句:“一只船,扬白帆,飘呀飘呀到台湾。”这两句中的“飘”都是别字,应改为“漂”。 “飘”和“漂”虽然读音相同,都是动词,  相似文献   

6.
怎样使“文”与“道”统一霍邱城关教办室王奎秀“文”与“道”是传统的说法,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仍要贯彻“文”与“道”的统一原则。怎样才能寓“道”于“文”,实现“文道统一”呢?教师必须充分提高认识.在工作中体现有意性、同步性、随机性、持久性。一、有意性应...  相似文献   

7.
汉字分为“文”与“字”始于东汉许慎。许氏《说文叙》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由于许慎关于“文”的定义比较笼统,没有从结构上指出其特征;又由于许镇没有明确指出“文”“字”与作为“造字之本”的六书的对应关系,即何书所造为“文”,何书所造为“字”,故后世关于“文”和‘’字”的解释渐渐各师其心,至与许意相修。郑玄注《论语》《周礼》《仪礼》四次训“名”为“字”,并断言“古日名今曰字”。“名”是什么概念,能不能把“名”同“文”“字”当作同一层面上的术语看待?这些问题还值…  相似文献   

8.
这“杂”不是那“杂”《欢迎“杂家”》论证指瑕山东/陶俊智《杂文四则》中的《欢迎“杂家”》一文,“说明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广博,注重知识的积累”,立意是很有意义的,前四节的论述也很严谨,很有说服力,但以后的几节在给“杂家”正名的时候,却似有偷换概念之嫌。文...  相似文献   

9.
“喜”还是“悲”?四川江津二中包文平高中语文第五册选有黄秋耘老师《至情言语即无声》一文。这是一篇评论明代文坛巨匠归有光《项脊轩志》(下称《项》文)的文章,的确文质兼美,堪称文学评论中的佳作。但该文第二段开头第二句所言,笔者不敢苟同。黄文评析《项》文第...  相似文献   

10.
王亚元 《语文知识》2010,(3):89-90,F0003
近来有学者提出“雕虫”的意思是“雕饰”,“雕”与“虫”同义连文。追溯“彤”、“镂”、“虫”三字的本义、本字以及“雕虫篆刻”一词的由来和词义演变脉络之后,可以得出在古今文献材料中“雕虫篆刻”主要用来形容文章小道或词章小技,然而由于其最初所指对象“赋”这一文体的特殊性,“雕虫篆刻”逐渐具有了“雕章琢句”这一非常用义位。“雕虫”作为“雕虫篆刻”的缩略语,其意义所指与“雕虫篆刻”是一致的,同义连文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八股”文盛行一时;最近几年.又刮起了“论文”风。不知是为升官晋级,还是别有“苦衷”,反正不是为“论文”本身,更别说以飨读者之类套话了。于是乎.能否“文”者,一窝蜂皆来抄“论”套“文”。唉!此风何时能了矣?!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诗经》中的“文”作为“文德”之义,是周人的创造,有特定的内涵:是天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和襟怀,是人的品德的最高境界。“文”起源于“赋”,其中有远古宗教色彩,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口头作文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对这种形式加以重视。 首先,口头作文具有“复合学习”的优势,它将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说文”的过程,也是“听文”的过程,要听出说文的“关节”,听出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驾驭等等“机窍”,这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而“说文者”边想边说,边说边想中所体现的“说文”水平,也处处显示了平时“读文”的功底。因为“说文”的章法与“文章”的做法同出一辙,口头语言亦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文章”语言的熏陶影响。同时,口头作文也是“书面作文”的前提和“操…  相似文献   

14.
丁佳 《中文自修》2001,(4):26-26
有人认为:语文,语文,会说话不就得了吗?其实这么认为就次错特错了。语文,不光有个“语”字儿,还有一个“文”。“文”包括着两层含义——文字和文学。一年级起,我们就和文字打起了交道。现在,在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文”“文”之辨安徽省宁国中学汪秋明(游褒掸山记)(高语一册)有这样一句话:“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也犹可识曰‘花山’。”(教参)翻译说:“有块石碑倒在路旁,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是从碑上残留的文字中还可以辨认出‘花山’二字。”读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文眼”袁士迎文眼指的是文章中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准确地理解文章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词语。“眼”是比喻说法,人有眼睛最能表情、达意、传神,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所以,文眼就是一篇文章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和集中,把作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每年冬季都有很多次较强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范围地区大幅度的降温,很多人都习惯称之为"寒流".那么这种现象应该称之为寒潮还是寒流呢?二者如何区别?下面作一下具体的解释: 寒潮是我国境内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较大.寒潮,顾名思义是寒冷的空气像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来都叫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摄氏度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摄氏度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  相似文献   

18.
《河中石兽》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的确比较长,理解起来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由此,本课的教学是重“言”还是重“文”,就成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难点.就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而言,通常有两种教法,一是重“言”轻“文”,一是重“文”轻“言”,但不管是哪种教法,结果往往都是授课时间冗长,教学效果不佳.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最先想到的突破办法是“文”“言”相通、以“文”促“言”和以“言”悟“文”.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知文意,并在对“文”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关注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汇,然后再通过分析相关语句,探究课文所述哲理,最终努力达成课标要求,让学生能够对重点段落进行背诵.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谓“浅文”的“浅”,有两个层面:一是思想的二是文字的。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大家讨论到“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重“道”,着重加强致治思想教育。有人主张语文数学要重“文”,着重加强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文”“道”并重。主张“文”“道”并重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以道带文”,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教育,实际上是倾向于重“道”;一种是说“因文见道”,通过语文教育来达到政治思想教育,实际上则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