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再读三毛     
三毛的书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很早就曾读过她的《哭泣的骆驼》《撒哈拉之恋》等集子,只觉得她是一个奇异的女子,选择了一种奇异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虽然她的书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很远。后来知道她来到了大陆,又很快回到了台湾,最后惊闻她自杀。三毛去世后,曾引起很大一阵子的三毛热,然而我想,三毛终究是寂寞的,因为我们不懂三毛。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了一本《三毛经典作品》,随便地翻了翻,那些熟悉的文字忽然于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于是便买回家,以便好好地再读三毛。因为知…  相似文献   

2.
红尘·梦外     
《三毛》一本精致的书映入我的眼帘。书中的主人公“三毛”不是那个有三根毛的流浪儿,而是拥有一头如瀑秀发的大美女。三毛只是她的笔名。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她的少年生活、求学经历和她的爱情史。她在慢慢地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父母的羽翼下迈向复杂的社会,创造自己的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三毛     
我爱三毛的书,我喜欢三毛的写作风格,更佩服三毛这样的作家。三毛所写的书全都是她的真实生活经历。有些同学不爱看别人的自传体文字,可我不然,对陈平女士的作品十分喜爱。她的性格、脾气无一不在文章中表露出来,让人看了有喜有悲有笑有泪。三毛19岁离家,49岁回国定居下来,30年来在外行走江  相似文献   

4.
读她     
我曾经在脑海里虚构过那么多的形象,或美好,或善良,或勇敢。他们却都是死的,我无法用简单的想象和我苍白的文字,赋予他们生命。我羡慕三毛,简单的人,一如她的名字。我羡慕三毛,羡慕她的勇气。住在撒哈拉沙漠里,与一望无边又变幻莫测的沙漠为伴;在加那利群岛,和丈夫荷西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她的笔下,所有的东西仿佛都活了过来。与荷西捉鱼去卖,在海边大叫着彼此的名字,在加那利和荷西厮守,却没有到终老。那些情节,我仿佛亲眼目睹一般,是那么真实。读三毛的书,就像是在读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想去三毛去过的地方,我想去流浪,然后对刚刚认识的人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可  相似文献   

5.
李树元 《辅导员》2011,(18):73+77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很喜欢书,各科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她的语文素养非常好,我想这和她爱读书有很大的关系。问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书,为什么喜欢书,她给了我一个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回答。她说,她外公是一个收废品的,她从小就看她外公老是将书弄来弄去,很好奇,以为这书一定是好东西,又经常看到有的人在书堆里挑来挑去,最后拿一本或几本走了,她更认定这书一定是好东西,所以她也就喜欢书,  相似文献   

6.
时间流沙     
有一个女孩,她在一大片瓜田边玩耍,看到了许多大大的西瓜。她很想吃那些西瓜。瓜农问她:“小女孩,你想买西瓜吗?”小女孩点点头。瓜农准备摘一个又大又熟的西瓜给她。小女孩说:“对不起,我现在只有三毛钱。”  相似文献   

7.
哭三毛     
三毛死了。我与三毛并不相识,但在将要相识的时候三毛死了。三毛托人带来口信嘱我寄几本我的新书给他,我刚刚将书寄去的时候,三毛死了。我邀请她来西安,  相似文献   

8.
哭三毛     
三毛死了。我与三毛并不相识,但在将要相识的时候三毛死了。三毛托人带来口信嘱我寄几本我的新书给她,我刚刚将新书寄去的时候,三毛死了;我邀请她来西安,陪她随心所欲地在黄土地上逛逛,信函她还未收到,三毛死了。三毛的死,对我是太突然了,我想三毛对于她的死也一定是突然,但是,就这么突然地三毛死了,死了。  相似文献   

9.
品读三毛     
我不知道此刻的三毛悠悠的情丝又在怎样缠绵的一隅喁喁而语。她自从48岁告别这个世界,告别她的读者,她那些记录于世间的文字,就已化为了这个世界的一道永不消逝的清丽,化为了我为她涌动的感动,化为了我心灵深处的感应。今晚,夜凉如水,一支笔,一页纸,我试图寻到些点点滴滴,品读我挚爱的三毛。我漫游在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去拾那散落在沙间的点点闪光,拾那她与荷西萦绕在风沙中的恋情,去寻她遗落在沙漠中的梦的小屋。三毛,她是怎样一个女子,细腻而又感性,单纯而又活泼。文如其人呵,是怎样一份细腻的心思才能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中找到…  相似文献   

10.
牵手     
父母结婚快十五年了,如今,已是人到中年。和许许多多的家庭一样,他们过着在我看来是平淡、毫无色彩的生活。也许是言情小说看多了,常被书中凄美动人的故事感动。看看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再和父母对照一下,根本就不一样嘛!父亲向来记不清情人节的确切日子,也似乎从没给母亲买父过花,更别说什么首饰了;父亲也很少对母亲说上一两句很体贴的话……但母亲却从没抱怨过,似乎这样平淡、宁静的日子她已经很知足。读了三毛的《大胡子和我》,我不由得慨叹:到底是三毛,不一样!母亲呢?似乎从没像三毛一样说一句“我要活出完整的自我”这样的话。她终日为我…  相似文献   

11.
我发现妈妈的包里有一本陈旧的书。劣质的封面上写着《哭泣的黄玫瑰》。不知道她是从哪里淘来的小道书籍.纯粹出于好奇,我拿出来看了一下。主角是那个台湾女作家三毛。写到了她的死,是自杀死的。10年前的1月4日,三毛用一支丝袜结束了自己在人世间的流浪。  相似文献   

12.
三毛的作品让人陶醉,让人感动,但她那凄楚的人生悲剧却也让人扼腕叹息。 是谁酿成了三毛的人生悲剧? 近读一篇介绍三毛的文章,终于找到了答案:她初中时的数学老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元凶”的角色。我在责怪这位庸师之余,深感教师对学生一生影响之大,也深感自己肩负担子之重。  相似文献   

13.
怀念三毛     
大地啊,当我来到你岸上时是一个陌生人,住在你房子里的旅客,而今天我离开了却成为朋友。——题记这样的一句话,就这样打动了我的心,它出现在三毛的书里。于是,我想去看三毛留下的脚印,看她与大地如何从陌生人到旅客到朋友。  相似文献   

14.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速”。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迷"。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我读过的书以及我喜欢的作家中间,三毛的存在是无可替代的。三毛的书和她行走天涯的故事是我青春时代喜欢的传奇故事,尤其是她在加纳利群岛的日子里写下的文字,它细腻而富有温情,让人无法忘怀。  相似文献   

17.
欣赏能产生奇迹 每个人都渴望被欣赏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赢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就是她的父亲。一天深夜,父亲读了三毛的这篇文章,给她留字条:“深为感动,深为有你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三毛看到以后,“眼泪夺眶而出”,挥笔写道:“等你这句话,  相似文献   

18.
出发     
正总是怕那离别,一夜间摇落了一地的花,怕月亮沉在海中便再也不起来,怕这一秒还在身旁,下一秒已是天涯。三毛的书仿佛多得读不尽,可我读了一半就一字也不敢往下读,读完了她的书该多寂寞啊,再也不能跑出来一个三毛写书给我读了,我的生活该多无趣。家中那么多百十年前作家的书却不落目,世界上就一个莫泊桑,一个仓央嘉措,他们讲完了故事,我们就要离别,一本仓央嘉措的诗集在书架上积满了灰也不曾翻动。好像惧怕相遇似的,无法理解作家的淡看离殇,也无法笑看今世离别。相见未曾恨晚,  相似文献   

19.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一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当三毛奉老师之命念她的这篇作文时,还没等她念完,  相似文献   

20.
摸书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找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闲时,从书架上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者是某位哲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