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大纲》向教师明确提出“要灵活的创造性的组织教学” ,“通过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恩格斯说过 :“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新。”要推行素质教育 ,要培养学生这种“探新”、“创新”能力 ,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显而易见 ,那种凭教师自己的经验和直感 ,以至陷于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教学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通过多年摸索 ,笔者试行了这样几种方法组织教学 ,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一、比较思维法常言道 :有比较才有鉴别 ,…  相似文献   

2.
董水龙 《语文学习》2010,(7):108-109
阅读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文体意识”的意识构建.更是阅读方法方式的构建.但这都被我们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所忽视。科学文本的阅读教学.我们要在“文体意识”构建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即理性意识的养成,让科学真正成为我们每一个学生思想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基本量方法     
经验是可贵的。G·波里亚说,“我们是从经验里学习,或者更进一步说,我们应该从经验里学习”。他还说,“最充分地利用经验是人类的一项伟大的任务,为这个任务而工作是科学家的应有的使命”。在寻找解题途径的过程中,人们常用已有的解题经验。为了让经验条理化,现介绍“经验直觉”法,或“基本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任何课程理性的合理运用是与适用的文化环境相结合的 ,课程本质上不是“价值中立”或“文化无涉”的纯粹知识活动 ,它必须具有价值参与的生存环境。因为 ,课程过程的本质体现为一种价值赋予 ,体现为一种文化主体的自觉。对“泛科学理性”语境的批判 ,其主要任务是对被指称的普遍性的挑战。我们需要对不同课程理性背后的文化处境有更深入与广泛的理解、研究和对话 ,从而逐步形成一种日益成熟的自省能力机制和具有文化自我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诗歌鉴赏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创造性心理活动,它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这一心理活动过程是以文字为材料,因而需要有对诗歌形象的感知性了解;第二,鉴赏者要深入文字体系本身去体验作家曾经体验过的感情;第三,既然鉴赏者要“感悟入情”,他们就不会完全冷漠地去审视诗歌,而往往是以作品形象为诱发物、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参照,这也是鉴赏过程的最高层面。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要设法使学生的学习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学能力。“主题阅读讨论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的建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的方向和任务 ,但是 ,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文化保守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忽视和反对科学的态度是错误的。作为理性的思维活动 ,科学是普遍的。科学精神的根本基础是社会的经济制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形式 ,它们之间是一种“家庭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创造是人的本质特性,也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恩格斯曾指出,科学是研究未知的东西,科学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创造教育是指根据创造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开发教育者创  相似文献   

9.
条理化思维能把复杂的学习和工作化繁为简,有效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而这种条理化思维习惯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强化的方面。在深入研究外国条理化思维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验教学经验,找到一种通过科学地训练学生的条理化思维来培养高质量学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康德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对人类理性进行批判的审查,以发现和规定人类理性的源流,范围和界限,建立一个有关理性主体的自身所具有的“先天纯粹知识体系”。康德认为,哲学乃是“有关人类理性的终极目的的学科”;他的批判理性学说或者说“先验哲学”,乃是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理性的先天纯粹知识体系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体系,这就是東德认识论中的本体论思想。这一本体论无疑是关于人的先验理性本质的理论,康德名之为“纯粹理性”。这个纯粹理性,作为人的本质,乃是一个不可知的超验本体,但这又并不妨碍它全面发挥先验主体性的功能。康德哲学的这个思想体系,是靠他的“思辨理性”作准备,立足于他的“实践理性”,最后在他的“判断力”中得以完成的,本文着重阐明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此外还要对康德这个独特的“纯粹理性”的功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语感的本质时,曾流行一种说法:“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长期以来,这。一说法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然而,语感中的“感性”是指什么,“理性”又是指什么,“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却很少有人去深究。下面,笔者将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以澄清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12.
理性具有超越性特性。它并不满足于经营经验世界的事务,它要超出经验世界,为人类建构理想大厦,寻求至善价值,体现人性对美好价值的企盼和追求,为人类自身寻求安身立命的最高尺度,建立行为的准则,即为人类自身立法,真正体现理想的价值。同时,理性的超越性追求,体现的是人类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它源于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创造性的表现。理性借助这种超越性的追求,来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人类建构完美的自我形象和至善的理想社会原型,以体现人性的崇高和尊严。  相似文献   

13.
“创世科学”本质上反映出两种矛盾的科学观:一方面,它要披着科学的外衣,目的是让它在科学化的理性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反映出公共的现代性科学话语的主导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还属于现代性的范畴。另一方面,创世论为争取自己的“真正的科学”地位,不得不借助于后现代的方法,视创世科学对《圣经》进行字面直解的结果,是作为一种可利用的修辞性文化资源,它与进化论则具有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结果是,在不同的时期,为不同的目的,创世论用不同的科学模式来表征自己,其目标是破坏进化论,以创世论取代它。我们必须在人类生活实践中去思索与考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赋予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以一种动态的、历史的辨证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一、想象振奋法。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以人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经验的改组,创设出一个新的形象来。而想象振奋训练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地运用一些想象的技巧,如分想、串想、强调、联想等来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培养自身的创造性,大大改进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想象中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美是与我们以往谈论的形象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等表象的美所不同的一种科学美,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本质的、内在的东西,是一种理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所有的数学课,最本质的景象都是:一个教师,面对儿童教数学。儿童的数学现状更多地表现为具体的经验、直观的感受。所学知识的数学本质更多地表现为抽象的概念、理性的思想。因而,在“和谐数学”的教学主张看来。教师要做的便是让儿童和数学“相向而行,彼此相遇”——即在儿童的经验世界里努力挖掘能理解接受的抽象理性,而在数学的理性世界里努力找寻具体形象的表征方式。如此,教学基于儿童的经验旧知而又超越已有的经验旧知。“良好的数学教育”便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当今世界全方位的人才竞争 ,归根到底是思维的竞争 ,要靠思维的先进性、科学性、深刻性、创造性去获得竞争的胜利。因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完成这一光荣而重要的任务 ,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全面认识思维特性 ,开发利用各种思维因素。但在实际论及思维活动时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其思维品质 ,关注的是其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如果就“泛思维”而言 ,思维活动还具有其它一些特性。一、思维的层级…  相似文献   

18.
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关键。为了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向空气要氮肥》一课设计了三大环节,让学生发现和理解科学本质的内容:一是在任务中,学生设计用N2作为主要原料制备氮肥(NH4NO3),形成对自身主观创造性的认识;二是寻找证据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自主发现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从而形成对科学本质中基于实证、观察与推理的认识;三是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本质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的真正认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和发现,最终理解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的理论意义范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普遍的逻辑思维形式 ,恩格斯说 :“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任何科学离开了其逻辑范畴 ,就无法从事理论思维 ,甚至难以描述其领域的存在、经验、观念或思想。每门科学都要用一定的范畴去概括其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和规律。因此 ,各门科学都应不断地探讨、辨析、筛选和审核自己的逻辑范畴 ,建立合理的逻辑范畴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正处在科学化的坎坷道路上 ,开展范畴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 ,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同任何一门堪称科学的学科一样 ,思想…  相似文献   

20.
1.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提倡在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并不是中小学缺少“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需要中小学教师再去发现和构建,其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应该是为了解决在中小学的常规教育中,教师大多仍是处在一种经验式的或“非理性”和“无意识”状态下进行教学的问题。尽管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大都集中在试图找到或发现一般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