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人类学的研究,一方面要基于新疆民族与化的实际状况,另外一方面也很有必要向国内外人类学界学习和借鉴其理论和方法。作强调人类学研究应该关注新疆地区民族学生语言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民族精神锻造当代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战略任务。笔者一方面阐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术界关于民族精神教育的背景、意义、内涵及国际比较等问题研究比较多,但民族精神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做,如何有效地开展学校民族精神教育,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薄弱。本文就此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族是一种具有政治与文化双重属性的共同体。一方面,民族的政治属性突出表现在它与国家的关系上,无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还是现代民族,它们总是与某个事实上存在的、过去曾经存在的、或人们要求其存在的国家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民族与文化的互动,更令民族本身成为特定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使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促进文化的进步发展;男一方面又必然导致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加入WTO后,我国的文化体制发生了变迁,导致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许多问题.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再加上民族文化发展滞后,保护力度不够,巳危及到社会发展和民族传承.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应发挥主导作用,明晰其职能定位,保护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使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促进文化的进步发展;男一方面又必然导致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加入WTO后,我国的文化体制发生了变迁,导致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许多问题.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再加上民族文化发展滞后,保护力度不够,巳危及到社会发展和民族传承.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应发挥主导作用,明晰其职能定位,保护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建设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风骨和灵魂,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人的思维、行为和精神境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累积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入到文化校园的建设中,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水平文化校园,一方面有利于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各民族尤其中西方民族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和广泛,研究西方民族特征尤其是民族心理特征已经成为重要课题之一。在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中尝试从研究西方民族的心理特征入手来探寻西方民族的心理特征与英语的特点的关系,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引导人们从民族心理特征与英语的特点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和把握英语熏另一方面通过英语学习与研究来了解西方民族特征尤其是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高校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其特殊性,使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比较多。民族地区高校依法自主办学,一方面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各级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办好民族高校的重要性,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0.
民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基本属性是一场表演,是一场以民族为主题的表演。少数民族服饰作为最具表征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被选择和改写,一方面是基于舞台服饰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也通过服饰进行了民族叙事,实现了民族想象、建构仪式和融合民族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的育人功能,并且逐步认识到历史具有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今天,在积极倡导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之时,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历史教育可以为培育民族精神找到根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主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呼和浩特建城至今蒙、满、回、汉四族在学校中的构成与交往及其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清代蒙、满、汉、回四学并立,互不混校;民国以后逐渐演变为大部分学校以汉族学生占大多数,同时混杂着少量的各少数民族学生的局面;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民族学校。本文认为,学校与工作单位、居住区一样,也是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而且民族成员分布的密度更大。青少年儿童在校期间的族际族内交往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现在、他们自身,而且潜在地影响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和整个民族。现代学校一方面扩大了民族交往,一方面也培养了新的民族意识、强化和分化了民族利益。但就民族个体而言,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一般超越于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术界关于民族精神教育的背景、意义、内涵及 国际比较等问题研究比较多,但民族精神教育究竟应该怎么 做,如何有效地开展学校民族精神教育,这一方面的研究相 对而言比较薄弱。本文就此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建设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风骨和灵魂,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人的思维、行为和精神境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累积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入到文化校园的建设中,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水平文化校园,一方面有利于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1958年新民歌运动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的,一方面解决了当时文学荒芜,一方面为后来的文学指明了政治方向。新民歌现象不仅展示了诗歌发展史上的怪胎,更能使我们感觉到民族行进途中的阵痛。  相似文献   

16.
民族数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青睐。一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数学文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论述了将畲族元素融入数学课堂的缘起、尝试的做法和思考,希望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使得数学教学不再是单向度的知识传递,而是生动的、有意义的文化交流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泰国广告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广告先进的制作技术,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本民族文化与民族特性,以其独特的泰式幽默及浓厚的民族性在全球广告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育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地区和外界交流增多,民族文化渐现缺乏民族性。而学校教育的普及一方面使学生少了学习民族文化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民族文化传承提出了新的方式。本文针对当前民族中小学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对策分析,旨在为当前民族中小学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跨文化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的跨文化教育王军近年来,随着世界冷战体制的解体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人口流动日趋增大。这种世界性的人口流动大潮,一方面为各国的经济增长和民族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民族之间的文化摩擦日益加剧。为缓解这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民族文化与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经历了两个阶段的现代化过程,一方面使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事业得以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民族成员面对现代化的进程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变革而表现出的心理不适与精神困惑。因此,在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关注民族成员这一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的生存状态,民族教育更要放眼未来,从青少年的多元文化意识与国家公民意识入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