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2009年2月11日,美俄两颗卫星在空间碰撞,俄罗斯的一颗失效的军事通信卫星与美国的铱星在地面800公里上空碰撞,导致美国的铱星失效,造成了举世瞩目的太空事件。事件发生后,美俄还互相指责对方的责任。但是这次事件,是一种警告人类的警钟,它告诉人们,空间碎片的危险客观存在,空间碎片的碰撞预警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刻不容缓,来不得半点马虎。  相似文献   

2.
空间碎片就是太空垃圾。空间碎片的来源有几个,比如退役的卫星,航天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碎片,比如航天飞机外的摄像头,镜头盖进入太空后扔掉就成为了碎片。英国研究太空垃圾的权威、《宇宙半途》一书作者罗维尔估计,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开辟太空时代以来,人类在太空制造了约2000吨垃圾。一些太空科学家认为,这只是保守估计,垃圾可能更多。美俄是最大的太空垃圾制造者。太空有多少垃圾?!江苏新沂@李秀秀  相似文献   

3.
所谓空间武器,即指部署在太空或陆地、海洋用于摧毁和攻击太空飞行目标,以及从太空攻击陆地、海洋和大气层空间中的重要目标的天战武器的总称。它的主要任务是攻击对方的卫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航天器和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军用飞机、舰艇和地面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导弹和航天器发射基地等重要军事目标。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以及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研制和发射了各种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9,(4):4-4
据《新闻晚报》报道:为避免美、俄两国卫星相撞这类“太空交通事故”,我国已着手制定“十二五”空间碎片研究计划。近期,“十一五”空间碎片环境保护工程号家组组长张文祥指出,目前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方案是减少碎片的产生。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赵金才教授说:“设计时,要把减少太空碎片这一点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5.
抢占制高点!在美国坎坷的军事史上,美国士兵总是无数次地接到这道命令。据报道,由于美国空军施加强烈影响,布什政府将发布一道争夺太空制空权的命令。随着侦察、通信和导航卫星的部署,太空用于军事已有几十年。政府的这道新命令将使美国从太空军事化进入太空武器化,为向太空部署进攻性和防御性武器铺平了道路。然而,这一政策在技术、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却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艳林 《情报杂志》1994,13(4):52-54
本世纪90午代,国际情报工作的战略重点已由过去的政治、军事领域转向了经济领域。阐述了美、日、法、英、俄五大国家情报机构的战略重点转变的概况,对中国情报机构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军事强国在“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的思想指导下,极力扩大外层空间的军事利用范围。为争夺未来制空权,许多被誉为“超级杀手”的太空武器正在研制中,并将应用于太空战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太空专家说:太空平民时代的到来,太空神秘感的消失是人类进步的必然。人类飞行太空、居住太空都将成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先行一步的宇航员并不会为英雄的光环褪去而失落,老百姓会永远尊敬这些太空的领航人。况且还有遥远的火星在盼望着人类英雄前去挑战。美俄争抢太空市场2005年,您只要花费9.8万美金就能到距离地球100公里  相似文献   

9.
陆巍  周睿平  常一心 《情报杂志》2023,(5):30-35+111
[研究目的]俄乌冲突期间,双方不仅在军事领域开展了激烈对抗,在社交媒体也进行了长期、隐蔽、多元化的认知争夺。研究俄乌双方围绕社交媒体展开的认知对抗,可以为我应对美西方对华认知战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智库报告、新闻报道和学术论文等文献剖析了俄乌双方基于社交媒体开展认知对抗的原因及其特点。[研究结论]研究发现,明暗战线遥相呼应、一体推进的博弈方式是社交媒体时代战争的新特点。为应对美西方基于社交媒体的认知战,中国应深化认知对抗机理研究,推进认知对抗平台建设,优化社交媒体监管,加强对外战略传播,提高民众安全意识,确保做好全方位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10.
“空间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谁能控制空间,就意味着谁能控制地球”。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世界上的军事超级大国就率先认识到了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巨大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美国所导演的多次地区战争中,美国的各种军用卫星就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侦  相似文献   

11.
空间天气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天气是一门把空间科学与天基、地基技术系统紧密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太空灾害性天气的变化规律,进而实现对太空天气的预报,为人类的太空活动和国家安全服务。本文简要介绍了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真枪实弹战争的副产品、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间谍行业从来不曾关门停业,如今更加兴旺红火.只要稍微回顾一下90年代以来美、俄、英、法等国相继破获的一起又一起触目惊心的间谍大案,您就会强烈地感到,当今世界各地的间谍战是何等的激烈.这是因为,一些政治、军事大国的首脑们出于各自的利益,比任何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了解别的国家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13.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21世纪战争的面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到今天的伊拉克战争,以及其间的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5,(8):45-45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已自主研制成功首台空间太阳望远镜,并计划于2008年射人太空。这台中国造“哈勃”望远镜近日通过了权威部门的验收。据介绍,目前遨游太空的空间望远镜全部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发达国家。这些“太空眼”使天文学家得以发现了一个更为深邃、久远的宇宙。中国造“哈勃”望远镜将装载在人造卫星上,围绕离地球约73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设计运行寿命为3年。它的主要科学任务是研究太阳磁场、太阳大气的精细组成、太阳耀斑,并提供太阳活动预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宣称:"争取太空霸权是未来10年的事情.谁控制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从那时起,美国便陷入了争夺太空的"D"情史,控制太空也由此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理想目标."SDI"("战略防御计划倡议",俗称"星球大战计划")作为一项夺取太空优势的具体措施曾经使美国向这一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而且,该计划所带来的技术想象与创新,至今对美国仍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纳米科技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新型学科领域,它的迅猛发展将在21世纪促使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产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目前所有发达国家都在对纳米科技的研发进行大量投入,试图抢占这一21世纪科技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值此世纪之交,时代变换之际,一场发端于80年代初,目前正处在初始阶段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龙头的新军事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兴起。它是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让会过渡时期在军事领域产生的必然反映,必将给军事领域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直接冲击国防建设。为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措  相似文献   

18.
洪云鑫 《情报杂志》2023,(11):100-104
[研究目的]“情报学派”理论与当前日美太空情报合作的现状相符,基于该理论研判两国的具体立场是分析其合作未来趋势及影响的重要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本分析方法,系统性梳理日美在太空情报领域合作的历史沿革,并剖析两国深化合作背后的逻辑。[研究结论]该研究发现,两国正在由单纯的太空情报合作上升至作战合作,且逐渐呈现出多边合作态势,同时遏制中国的权重大幅上升。鉴于此,中国应继续关注日美在太空情报领域的合作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新的军事概念——信息战(IW),近年来正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有的媒体将它和50年代的“轰炸机攻击”、60年代的“导弹攻击”并论,称为90年代的“黑客攻击”。关于这一新的军事艺术的定义,目前尚未统一。美国海军的一个较为详细的定义是:信息战就是利用信息来支援国家安全战略,通过利用、封锁和影响来攻击敌方的信息基础设施,同时保护反  相似文献   

20.
安利 《百科知识》2021,(29):28-30
因任务一再延期而被称为"鸽王"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终于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发射了,如果成功,它将成为大名鼎鼎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继任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根据其"大天文台(Great Observatories)"计划,在10余年时间内先后发射了4台工作波段不同、均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大型空间望远镜.同时由NASA领衔、10多个国家参与研发"下一代空间望远镜"(NGST),即后来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这太空中的"四大天王"及"下一代空间望远镜"都有什么特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