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者看来,庞德在《法律史解释》一书中主要运用了对历史进行解释的方法考察了法律哲学的历史发展历程,并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社会工程解释的思想。文章通过系统地批判研究庞德在书中所运用方法,揭示出了其理论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历史观是法律史学研究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既是实践的(关注人们实际的行动、制度的实际运行等),又是历史的(注意行动与制度运行的连续性、从具体经验出发而不是抽象概念出发等)。《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一书体现了这一新方法,并提出了若干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美学是哲学分支学科,该学科主要是对人与世界审美关系进行研究。在中国,关于美学的研究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在系统、历史的观点下对中国美学思想脉络进行梳理,以此对中华民族文化源流进行重构,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学热”一直以来的追求。在诸多的研究成果中,《美的历程》一书在以历史原物的美学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中国一代代审美进行了梳理,在漫不经心的巡礼中带领我们走过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美的历程。且《美的历程》一书强调创造与欣赏美,均需要以真情实感的参与为基础,阅读《美的历程》一书能够触摸到的历史是一种心灵历史。该书的问世,在禁锢初解的中国美学界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一经出版,便被视为撬动新时期美学的钥匙,即使进入21世纪后美学理论已经获得极大突破,《美的历程》一书依然散发着不朽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范长江在其<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通过对中国西北地区亲身的旅行考察.不仅淋漓尽致地披露了中国当时该地区的黑暗,而且还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历史思维的视角出发.深捌剖析了中国历史上的外交诟病.即所谓的"面子"外交.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只要稍有点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部书叫《论语》。《论语》对中国历史、中国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我们不能仅仅记住这一书名,还应对它的内容和价值稍有了解。  相似文献   

6.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地位,书中对历史评价话语与他对现实政治的主张颇为一致,这使得该书的学术性倍受争议,本文认为该书的作者凭借已有的历史观对近代历史长期思索的结果,但因为作者的从政经历使得其学术观感无疑带有很强的政治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经常变换历史的观察视角,了解外国史学家眼中的中国历史,这是一个有趣而有意义的历史学习方式。前不久,笔者认真阅读了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中国大历史》(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一书,感悟颇多。觉得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视野,丰富我们的历史思维。这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现将阅读该书的主要感触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老子》一书的一个论述特色是类比推理,详细说来有从自然现象、社会活动、历史经验出发的三类形态。这个特色源于中国源远流长历史下的巫史传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近代化问题一直是近些年来学术界热议的主题之一,但对于近代化过程中农民的角色却论述不多,对农民意识的研究尤为贫乏。《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一书,以大历史的书写方式描述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视角独特,分析深刻,不仅给人以历史研究方法论的启迪,而且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与农民意识变迁的阐释,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拓展历史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这一概念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是西方的舶来品。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提出的。既然法律信仰来自于西方,那么,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来说,法律信仰就不具有社会本土性。本文结合法律信仰自身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在对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形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论证法律信仰在中国是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期主人公——徐菲,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一重二中初一学生.喜欢文学,关注历史,最最爱的是书。  相似文献   

12.
一部颇具特色的优秀教材——评张家王番、陈仰光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高振铎“中国历史文选”是高校历史系本专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十多年来前,我和张家王番先生曾合作主编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一书,供各高校开设“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或“中国历...  相似文献   

13.
郝文谦 《文教资料》2016,(4):69-70,92
美国汉学家柯文对美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作了归纳总结,集成《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主要针对冲击与回应模式等问题,本文对其内容做评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守望中国书法》一书对"书以载道"这一问题的论述相当深刻,不但论及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文化精神,而且提出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意志。本文表示赞成,并且认为无论是书法的"道",还是文章的"道",指的都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因此,所谓"书以载道"、"文以载道",简言之,就是中国古人以庄重的书法和典雅的古文来表现中国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词典2000多年发展的历史,可分为“语文学时期”、“语言学时期”和“建立中国辞书学时期”。它们分别反映了中国的词典从萌芽到成熟,以及到今天实现词书现代化。由于汉语的特点和使用音节语素方块汉字,所以中国的词书一开始就表现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点。中国不仅有词典。还有字典和“韵书”。不仅品种不同,在编排方法上也与用拼音文字的国家不同。本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的几部词典,评论了它们的贡献及其在词典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着重介绍了中国今天词书的编写情况和中国辞书学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特点张历凭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时约4000年,历史遗产特别丰富.作为名列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也曾独领风骚数千年.本文拟就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特点,谈一谈自己的拙见.一、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以全景的视野,考察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认识,把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置于现实基础之上,展示了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和现实的交错画面。以较为完整的体系,分析了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特点和优良传统,把对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经验的研究,提高到规律性的高度,提炼出最基本、最主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之友》2012,(19):50
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我们可以从各类书籍中挖掘到先人的智慧,历史的残缺,科技的源泉等等,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获取到的,尽管只是一行行文字或是一组组相片。但美国艺术家Guy Laramee坚持认为,在书中我们依然可以得到另一种不曾想象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法制历史上,从《法经》到《大清律例》,历代沿革损益,而每一次朝代更替都成为一次法制变革的契机。该文以中国历史上法典编纂的沿革为对象,旨在探求朝代更替后法律继承的一些共性之处,从立法思想、立法技术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凝目的音乐。中国古建筑主要是未石结构,我祢之为木石的吏书,综合的艺术,历史的见证。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一个是实物的历史。中国历代的各种建筑,宫殿、园林、寺庙、民居等,都是实物的历史,历史凝聚在了这些实物身上,它们也验证了历史。——罗哲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