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琅琊山有琅琊寺,琅琊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初名宝应寺。在今琅琊寺无梁殿东侧尚存六方唐代摩崖题刻,尤为珍贵。题刻涉及滁州刺史李幼卿、赵元阳,滁州乡贡进士卢弘宣,以及皇甫曾、柳遂、刘约、钱可复、周况等人,在释文的基础上,对上述人物、景物与滁州的关系进行考证,可以窥见唐后期滁州的侧影。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大黑沟中有一处摩崖石刻,有5行文字,能辨认的约35字,其中有"悬泉府主帅张思直"字样.大黑沟口东侧台地上有黄土夯筑的建筑物遗址.这处摩崖石刻并非人们率意而为,而是出于某种明确目的而专门镌刻的,镌刻时间约在唐代早期至吐蕃侵占瓜、沙二州之前.大黑沟一带在当时水草丰美,很可能是悬泉府的官营牧场.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新发现摩崖石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高窟第332窟的圣历碑及第61窟元代的六字真言碑是建宏历史上的重要碑铭,碑的石质是灰黄刘波色的沙岩。莫高窟附近五个墩新近发现的摩崖石刻,有上元及垂拱年号,该处摩崖的石质与上述石碑的石质相同,上元几字的书法与刻工都很有水平,应是镌刻高手所为。推测此处摩岩是莫高窟部分碑石的产地,而且沿用的时间很长。是与石窟建窟历史有关的遗址之一,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素有“道南理窟”、“闽邦邹鲁”之称,是朱子学的发祥地和宋明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遍布干碧水丹山之间的哲理刻词,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朱子理学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对假座武夷山的武夷学院的校园石刻予以诠释,揭示其深刻的理学意蕴。  相似文献   

5.
因黄庭坚绿荫轩题记而得名的绿荫轩摩崖石刻借乌江江岸山石之绝,融多种内容于一体,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黄庭坚谪黔时期思想变化及黔州历史、乌江水文的珍贵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6.
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较为丰富地体现了千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官员和文人在千山的游历情况。本文对所选取的千山明清时期十二品摩崖石刻的内涵、作者进行了相关考述。  相似文献   

7.
九华山摩崖石刻现存五十多方,历宋、元、明、清、民国一千余年,不断增加。石刻主要集中在天台、东崖和刘冲等处,表现形式既有图像,也有文字,以文字为主;表现内容既有佛教、道教等宗教性内容,也有揽胜抒怀、寻隐诗作等非宗教性内容。石刻的作者主要为地方主政者、游山士大夫、乡贤人士和僧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就现存陕西汉中地区略阳、勉县的三处唐代石刻《药水窟画图记摩崖刻石》、《宴游记摩崖刻石》、《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形成年代与所涉人物作了考索,认为《药水窟画图记摩崖刻石》形成年代并非《汉中碑石》一书所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而是在唐宪宗、穆宗时期,并对该摩崖石刻中存在的"顺政郡"与"兴州刺史"名称上的矛盾现象进行了考辨与解释;此外对《宴游记摩崖刻石》、《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中的房涣、沈、元锡、严震等人物生平事迹及其此碑的唐史研究价值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市政协与深圳大学文学院于2014年7月12日至17日联合举办“潇湘儒家历史文化考察”活动,湖南教育报社记者余孟孟全程参加,撰文《蹲点日志:记者余孟孟永州历险记》,于7月23日湖南教育新闻网发表,兹经作者同意,重新收入期刊专栏。  相似文献   

10.
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主体分布在千山的庙宇道观问,较为丰富地体现了千山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同时,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的面貌和风格又深受千山岩石构成性质、刻工技艺和自然残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孔望山摩崖石刻造像被认定为东汉晚期佛教造像,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但实际上和东海庙同是祠祀东海王刘的建筑群,和佛道没有关系。因此,对于这样一处大型历史文化遗址,应当重新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2.
摩崖石刻是远古时代文字记事、石刻、造像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艺术行为。摩崖石刻的种类包括山崖石壁上所刻的图案、造像、书法或者岩画,在中国北朝时期开始盛行,以后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及宋、元、明、清及近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考古价值。摩崖石刻许多是依据描摹不同时期文化名人所题的书法艺术所刻,或体现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其他的摩崖石刻形式还包括石刻造像、石刻浮雕造像、岩画等,是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字、图形的一种记录形式,或者是一种具有原始图腾崇拜的礼仪,也成为现代社会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考古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对辽宁摩崖石刻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的一种艺术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文化、艺术、考古研究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大量古代典籍和近现代文学作品被译成外文,广为流传,而集文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广泛存在于名胜古迹中的摩崖石刻却鲜有译文。因此,摩崖石刻虽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却鲜为外国游客所知。本文以桂林摩崖石刻为例,探讨操控论视角下,摩崖石刻文本的选译原则和一般翻译策略,以期推动我国的摩崖石刻艺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海州孔望山摩崖石刻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关于它的凿刻时间一直没有统一的结论,有东汉说、三国至魏晋说、唐代说等。关于石刻的题材问题,除了个别图像的归属还存有疑问外,学术界基本认同这是一处包含世俗道教内容的佛教石刻。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热爱大自然、极富生命情趣的人。朱熹在福建的福州、南平、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和宁德等地留下了榜书、题名和诗刻等不同类型的摩崖石刻。朱熹在福建的摩崖石刻的价值体现在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有助于研究朱熹的书法艺术、理学思想、教育思想和提升摩崖石刻所在地的旅游文化品位。研究朱熹在福建的摩崖石刻,对推进朱子文化研究,进而展现出伟人朱熹更为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永州道县大偾石刻,2008年5月3日新近发现。石刻位于道县城西约40公里仙子脚镇大偾村后半山中,面积约3平方米,有摩崖石刻共7方,记载“大债熊氏,舂陵望族也,宅后有石,号日文光”等内容,其中唐代、明代石刻保存完好。据地方志记载,石上原有东汉舂陵人熊尚所题“乾坤清气”四字,惜已不易辨识。  相似文献   

17.
永州道县大偾石刻,2008年5月3日新近发现。石刻位于道县城西约40公里仙子脚镇大偾村后半山中,面积约3平方米,有摩崖石刻共7方,记载“大债熊氏,舂陵望族也,宅后有石,号日文光”等内容,其中唐代、明代石刻保存完好。据地方志记载,石上原有东汉舂陵人熊尚所题“乾坤清气”四字,惜已不易辨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起源和发展情况以及根据生态地理分布的类型介绍,展示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种类丰富,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的研究现状分析,探讨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永州由于元结的倡导,道学及党争的兴起,加之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水石"、"寓贤"为主题的摩崖石刻群体景观,不仅内容不同于墓铭、造像,而且数量众多,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体现。文章为唐宋时期永州境内摩崖石刻的编年,体裁包括题名和诗刻,其中部分仅见于文献记载,石刻实物今已不存。编年据金石著录和方志文献汇集而成,初步统计摩崖石刻共计580项。  相似文献   

20.
仙字谭摩崖石刻位于距离漳州市区30公里华安县汰溪中游的峭壁上。此地清溪蜿蜒,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岩壁上有多组风格相近、枝法相似的石刻。个体最大的长75厘米、宽35厘米,小的长15厘米、宽9厘米,石刻共有50余个。总石刻面积200平方米,分布为5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