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国内学者的戏曲跨文化传播研究,侧重戏曲的对外传播与异质文化对戏曲的接受、异质文化对戏曲的影响两个方面,学理意识上经历了从“比较文化学”到“跨文化传播学”的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带来戏曲跨文化传播研究向传播层面的开拓,戏曲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大众媒介对戏曲跨文化传播的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将获得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3.
苏轼黄冈赤壁未必是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真正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湖北蒲圻县。但苏轼故意把传说当事实,借以抒发贬官黄州的感慨,所谓"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韩国和日本的文人也把他们国内的不少地方当作赤壁,举行赤壁之游,留下了大量诗文,把东坡赤壁和周郎赤壁联系起来抒发感慨。 相似文献
4.
5.
修复用手工造纸术产生于中国,后传到朝鲜和日本.文章比较了中日韩三国修复用手工纸起源与发展情况,分析其发展的一致规律和各自不同的特点,从本国、世界各地的应用和整体发展而言,日本修复用手工纸更为完善的继承了传统,并开发多种修复用纸. 相似文献
6.
7.
8.
以跨文化传播为目的的纪录片是一个优质的社会透视通道,如何在众多的题材中选择最佳的传播符号和传播方法,以期传播者意图的有效达成,是当下包括纪录片在内的影像传播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中外纪录片的比较,以"中国故事"为研究中心,从题材和内容层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关注跨文化传播中的“洋网红”现象,重点分析其走红的原因以及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有效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果,增进各国普通民众对文化差异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对于塑造自身形象、增进理解意义重大。新的国际格局和传播环境要求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受众意识等方面进行变革。本文以"美丽江苏"的跨文化传播为例,分析了这一品牌形象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六结合"的理念和具体的传播策略。它们指向了这样一种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跨文化传播是一座"桥",连接了不同的群体,其价值不是为了传播自己,而是依靠对"自己"的传播,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H韩科技部长会上,中国科技部长万钢不但表明了中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坚定态度,更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手写的电纸书作为国礼赠送给日韩两国,生动彰显了本次会议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前全球化的西方文化中心模式已经无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新型全球化提供理论阐释。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趋同性交织缠绕的背景下,传播学者顺势提出杂糅共生、兼容并蓄的“转文化”理念。转文化传播关注的不单单是文化信息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异质文化流动的可能性,在转化中消解异质文化的冲突和对抗,以和平的方式促进彼此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转文化传播在技术上借助社交短视频平台提升传播速度和效率,在情感上调动受众的共情能力增强地球村的强烈认同感,在内容上打造风靡全球的迷因产品促进文化的创新再生产。这些创新路径为破除文化壁垒、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对外传播形象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现状观察以及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对外讲述中国故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发现了我国对外传播不仅面临着内部传播主体以及传播内容上的缺陷,同时又面临复杂的外部传播环境。因此针对问题,提出了包括主体扩展、形式创新、维度升级三方面的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国际传播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国际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日渐加深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跨国企业既是中国发展的参与者、获益者,也是中国故事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宝贵资源。只要基于互利互惠,找准合作交流的契合点,借助跨国企业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是当前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传播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不断流动的身份与话语空间中,如何将中国故事传递给国际受众,并达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可从共情理论出发,形成一个存在于多变环境中的稳定话语共识。本文将当下的“中国故事”讲述看作一个宏大的跨文化文本体系,从共面(说话人)、共事(文本)、共境(语境)、共通(受话人)、共意(沟通)五个角度来探讨共情传播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向性作用及其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
美国政府号称信奉新闻自由原则,而且两党轮流执政,似乎很难操纵美国传媒。约瑟夫·斯特劳布哈尔和罗伯特·拉罗斯认为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再到水门事件,经历了从“叭儿狗”到“看门狗”再到“攻击狗”三个角色的转变。本文对此展开论述,进而提出,“水门事件”后,特别是“9·11”事件和第二次美伊战争后,美国传媒特别是主流新闻传媒与政府的关系已经转变为第四个角色,即“牧羊狗”角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