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新媒体平台的涌现,建构起新的媒介消费场域,越来越多的文化符号、文化商品被创造、生产和消费。“废话文学”是指主要出现在新媒体场域、看似传递了某种意义但实际却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文本。从通过反讽式的戏仿进行具有抵抗意义的生产过程到逐渐陷入自我指涉的漩涡,“废话文学”由最初受众意义的夺回与快乐的生产,最终走向了主体性消解与抵抗性被解构的结局,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且内容同样空洞无意义。这一生产消费的逻辑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互联网文化消费的悲观处境。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精神产品生产及消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是社会精神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馆精神产品生产的过程也是消费的过程,消费的过程又是再生产的过程。它具有科学知识的属性和知识价值属性。图书馆精神产品消费类型有物质生产消费型、社会控制消费型、精神生产型和人力能力塑造型。其消费基本特征有消费的不丧失性、读者共占性和效益的广泛性。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3.
戴维·莫利是英国大学歌德史密斯学院传播学首席教授.其电视消费研究可以称得上是媒介文化研究的经典。莫利的电视消费与一般商品的消费不同.电视消费是电视符号社会化的过程,意义是在消费的过程中生产出来.电视讯息不是意义的消亡.而是意义二次生产的过程:而作为消费品的商品是实现了其使用价值.满足消费主体的心理需求.不存在意义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4.
不论文学、艺术,传统或是大众文化,如今在市场的消解下统一成了“消费文化”。娱乐,是公众视野中众神追求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隐私文学是1998年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从《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5月出版的《绝对稳私》到门月出版的《回家》,其间有《婚内婚外》、《单身男女》等隐私不断暴露,在出版商、文化生产者、创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引发关于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生产与消费的争论。对于隐私文学及有关讨论的研究,不能不关注其产生的后现代文化背景。后现代状况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品急剧增加,大众市场里时尚流行、消费加快、消费面不断扩大,而且商品消费逐渐转变为服务消费,诸如娱乐活动、展示会、即兴演出及消闲等。各种大众文化形式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王越 《视听界》2004,(1):41-42
所谓大众文化,是指现代都市和大众消费社会里流行的文化类型(诸如流行音乐、娱乐消遣的影视片、世俗文学、广告文化等等)。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脑电信)在高科技带动下兴起的,是当代竞争社会中从个人领域生长出来的一种新的消费性文化,具有通俗性、娱乐性、群众性的特点。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文化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文化需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30年变迁,我国社会文化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混杂流行、精英文化的瓦解与大众文化的全面勃兴,发展到多元文化的世俗泛滥.我国图书出版也在这一文化变迁中逐渐从单一走向分化和多元,完成了图书从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到文化消费商品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近日“延参法师”的走红为案例,从媒体拟态环境的娱乐工业、文化消费下的符号特征及娱乐文化消费对文学的影响等深层次角度,阐述现代传媒所提供的过于强调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的文化产品.其文化意义已被物质利益所掩盖,以致引发大众文化消费倾向的异变和错位的事实,呼吁业界和全社会关注、警惕这种文化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近日"延参法师"的走红为案例,从媒体拟态环境的娱乐工业、文化消费下的符号特征及娱乐文化消费对文学的影响等深层次角度,阐述现代传媒所提供的过于强调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的文化产品,其文化意义已被物质利益所掩盖,以致引发大众文化消费倾向的异变和错位的事实,呼吁业界和全社会关注、警惕这种文化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0.
青春偶像剧是广受青年观众喜爱的艺术样式,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语境下,青春偶像剧既是一种青春消费,同时又具有消费青春的特征,文章从青春消费、炫耀性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探讨青春偶像剧中的消费主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哲 《传媒》2022,(10):44-46
新主流影视剧受到市场热捧的原因之一是文化再生产。新主流影视剧通过视听符号和身份符号的综合使用,大众化情感叙事和青春化情感共振的再塑造,与观众在内容、形式以及价值观的多元互动实现了影视文化的再生产。在文化再生产中,新主流影视剧维持着主流价值观念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动态平衡,在生产消费一体化的循环里实现国族关系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随着"都市美型男"这一词汇的流行和被广泛接受,人们对于男性气质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娱乐节目作为消费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之一,通过在节目中进行跨属的狂欢和两性气质的融合,以及对男性气质的消费,践行着消费文化下电视生产的商业逻辑,无形之中表征出男性气质在消费社会新的意义.这既反映着男性的解放,同时又改变了两性之间权力再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生产与消费逻辑进行了批判,进一步强调了生产消费过程的符号价值。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媒体迷群呈现了丰富的文本积极消费、展演的样态,并以积极参与生产的方式,与学者对其的"病态"、"狂热"等表征的描摹进行对抗和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14.
媒体消费的后现代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庹继光 《新闻界》2003,(4):13-14
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大众文化在整体社会文化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当代大众文化具有彰显消费的后现代性,而媒体传播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一、媒体消费对文化的挑战马克思曾谈到过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在信息市场上流通的;便士报出现后,马克思又多次在《资本论》手稿中写道:报纸开始同面包、牛奶、肉、啤酒一起,成为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马克思的时代当然还不能说已经是全民的“媒体消费”时代,但今天重温马克思的话,似乎让人有新的 理解。当今消费时代,商品化的逻辑浸渍着人们的思维,文化也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15.
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品的消费是消费对知识产品直接或间接的使用。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品作为高技术、高知识的聚合体,其产品的消费体现了社会对于知识产品的认知程度。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消费是其生产的目的,消费使产品增值、消费决定产品的再生产,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消费具有无损耗性、在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共享性以及持久和广泛的特性,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消费是通过知识经营和知识市场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化研究从大众文化转向媒介文化与大量的新媒体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从大众文化转向媒介文化的过程中思维范式的转变就成为其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文化研究思维范式的转变,主要从理论生成语境的变迁、媒介融合影响下的文化融合、从生产批判到消费至上的转移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媒介文化由二元到中立的思维范式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林姗 《报刊之友》2014,(9):95-96
人文社会纪录片因其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在市场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主、客观障碍。越偏离纪录片地域文化的地区,对其消费需求越低。人文社会纪录片如何既能体现出人文价值和人文反思,又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媒介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既然要生产、流通和消费,那么,节目这一特殊的媒介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就必须考虑成本投入与最后收益,这就使得电视节目在制作时要树立成本意识。  相似文献   

19.
尤元学 《视听》2016,(12):33-34
从现今消费社会语境下看,情景喜剧是电视商业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兴衰嬗变折射出消费时代下大众审美娱乐诉求以及大众文化品位的变迁。本文将以《武林外传》和《爱情公寓》系列为主要研究案例,通过案例比较分析法论述情景喜剧的创作特征及大众文化定位,梳理出现今情景喜剧主流价值观的衍变路径,从而进一步阐述消费社会语境对情景喜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媒介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既然要生产、流通和消费,那么,节目这一特殊的媒介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就必须考虑成本投入与最后收益,这就使得电视节目在制作时要树立成本意识。成本贯穿于电视节目始终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