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7年5月就指出:“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五年小见成效,十年中见成效,十五年二十年大见成效。”(《邓...  相似文献   

2.
《今日教育》2010,(9):58-59
十年前,她怀揣梦想,成为重庆市开县和通村校的一名代课教师;十年后,她迎来人生转机.圆了公办教师之梦。她就是刘兆奎,重庆市“代转公”教师的普通一员。十年付出和等待.从代课教师到骨干教师,她的坚守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反映了重庆市“代转公”教师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教育》即将走过60个春秋,作为一个和她有“缘”的人,为她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与她结“缘”,我至今难忘。1997年因工作需要,我由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研员。刚开始时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有些不适应。记得第一次到学校听课的时候,面对新的环境、教学内容、教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1988年,《中学数学教学》创刊整整十年了。十年来,贵刊坚持为中学数学教学服务的方针,越办越好。不仅是我们学习和教学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教革的指导者。因此,在贵刊纪念十周年之际,特编拟几道关于1988和10的趣题,以表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可以带来白发、皱纹,也可以让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享誉一方的名师。经过二十年的从教生涯,她成为受学生爱戴、家长尊重、同事认可的好教师,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静海县十佳青年教师、静海县十大杰出青年等桂冠一顶顶地戴在她的头上……她就是曾经荣获国家级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的,天津市静海县第五中学教师李玉菊。  相似文献   

6.
94年4月23日,我收到了一封湖北省公安县第三中学高二(3)班何琼同学的来信.她读了我在贵刊发表的“中学生物教师不应受到冷落”一文,深有感触.同时她在信中谈到:她自幼喜爱生物学,与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生物学方面书籍,以此为乐,并立志要在生物学方面有所作为.但由于目前各种条件的影响,使她的发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贵刊全体编辑老师:你们好!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及文学爱好者,我同样爱读贵刊。每期贵刊一到,我总是抢先阅读,一睹为快。拜读1995年第七期贵刊,感觉甚佳:贵刊的栏目设置新颖大方,从“教学论坛”到“利弊小议”等二十个栏目,各具特色,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8.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9.
1977年,毕业于宁夏大学英语系的陈绍琴被分配到偏僻的陶乐县一中任教。冬去春来,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她的学生,有的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进了党政机关,有的已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有的成了她的同行。 十几年来,陈老师教过高中,带过初中;当过班主任,担任过教研组长。她样样都干得出色。陶中校长说:“陈老师干工作,我们放心。”学校缺英语教师,她一人带四个班的英语,每周二十节课,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见。学校领导过意不去,打算给她减少工作量,陈老师说:“学校有困难,我怎能袖手旁观呢!”就在去年毕业班进入紧  相似文献   

10.
平时经常见到有的教师与学生谈话总是疾言厉色,以为只有这样才尽到了教师之责.他们不懂得独立意识与自尊心日益增强的学生是不喜欢这种“赤裸裸”的教育形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青少年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感到有人在教育他.”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插柳”效应呢?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逐步领悟到: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源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世上爱有多种,但教育的爱是宽广和无私的爱.她的宽广性体现在对差生和优生上具有同样的爱,她的无私性体现在对学生的奉献精神.爱,使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爱,使教师无法拒绝那  相似文献   

11.
群星璀璨     
眼前是狭小的课堂,道路却无限宽广,胸中有火样的热情和开拓者的胆量,三尺讲台,也能放出时代之光。她,什邡中学数学教师谢舜琴,二十多年辛勤地耕耘,近七载不懈地探索,以她别具一格的“放思路,练分析”的教学艺术,博得了“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佩上了“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中国教育舞台,反思逐渐成为一种主潮.在这种反思中,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检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要求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正视自己今天所处的境况,另一方面也昭示和企盼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中学数学教学领域存在的问题,就其广义而言,不仅只限于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这里的“问题”,就其困境和不足而言,不仅只具有批判的意味,更具有建构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 2 0 2 0年力争比 2 0 0 0年翻两番”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按照省委“五年打好基础 ,十年突破重点、十五年初见成效” ,争取二十年左右使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我们必须发挥贵州优势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努力使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这就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百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数学月刊》一直是我中学数学教学教研的良师益友.在她的培养下,我的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所上公开课多次获奖,还有五、六篇论在省级报刊发表.我爱《中学数学月刊》,我爱她的内容——短小精练,爱她的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有两篇章,我读后感受颇深.一是1999年第8期的章“解题与选题一例”,它开创了中学数学教研从“做”到“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数学教学》已经走过了20年由创业、探索到成熟、成功的奋斗之路.她是我们教研的向导.教改的参谋,进修的良师,教学的助手.我与《中学数学教学》是80年代初在学校资料室相识的.那时资料匿乏,眼界狭窄,我还只知订阅北京、上海等地出版的《数学通报》、《数学教学》等.一次在资料室备课.被《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错在哪里”栏目所吸引.于是每期必读.并顺便摘抄其它篇章,还带回家中与爱人共学.深感该刊与教学贴近.她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提供实践的范例,还注重教法研究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于是从1983年开始订阅.从此该刊就成为我们全家的朋友,她伴着我们夫妇走出一条教研教改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五年小见成效,十年中见成效,十五年二十年大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凤姐的年龄忽大忽小、矛盾混乱:(1)她与珍为同龄人,“从小儿一处淘气”;(2)她与贾珍之子贾蓉为同龄人,且眉来眼去,贾珍年长她十五年左右;(3)贾珍年长好二十多岁,连贾蓉都年长她五六岁。这些纰漏的存在,使人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传统说法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8.
无可否认,谌容是不同凡响的当代文坛上一个不同凡响的女性。在命运多舛的风风雨雨几十年间,她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情,度过了苦难重重的蹉跎岁月。1963年,脑溢血使她不得不中止工作,可她却在病中绘画、集邮、缝纫、烹调、与厄运搏斗。后来她自觉到山西落户,当是“上山下乡”的先驱。“到处莺歌燕舞”的十年浩劫中,许多彪形大汉颓然倒地,但谌容以其纤弱之体、多病之躯,却开始了文学殿堂里的辛勤耕耘,她先后涉足了中长篇小说、戏剧、翻译等,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万年青》到《人到老年》,这个不寻常的女性成功的奥秘何在?其创作是怎样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而几乎成为近二十年中国当代文坛缩影的?而她的创作道路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何启示意义?这一切问题,是诱发我们写这篇文章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以校为家”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以家为校”的故事却鲜闻罕见.南城县里塔镇渔良村南坑教学点,就办在曹丽华老师家里.35年来,她不离不弃,一直坚守家门口的教育.2014年9月,曹老师继荣获江西省十大“最美乡村教师”后,又荣膺全省十大“最美教师”称号. 亦家亦校 1980年,17岁的曹丽华高中毕业后,只身来到了偏僻的小山村——南坑教学点,成了这里唯一的老师,也实现了她从小立志当一名教师的朴素梦想.  相似文献   

20.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