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红敏 《语文知识》2014,(11):71-72
近几年来,高中语文课本选人了不少的文言游记散文,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好古代游记散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务必抓牢抓实。《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我们不妨抓其要领,认真梳理。  相似文献   

2.
陆游的散文名篇《入蜀记》是宋代日记体游记的代表作,对日记体游记基本格局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启了日记体游记的人文转向。《入蜀记》文史兼长,为历代读者所激赏。人们不仅称扬《入蜀记》自然的文风与严谨的考证,亦对陆游寄寓其间的恢复之志与爱国情怀深有体察。《入蜀记》为读者构建了一方历史的山水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得以在不同的接受情境中与放翁同游和对话,留下诸多带有私人印记的阅读体会。《入蜀记》对后世纪游类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但成为明清诸多日记体游记的仿写典范,对纪行题材诗歌的写作与编排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得有情有景,富有诗情画意,十分引人入胜,令人陶醉。此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两篇游记作品和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的写法不同,它们名为“游记”,实际上并不是记游,而是通过记叙来阐发作者的见解。将两篇文章作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把握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也能加深我们对这种“变体”游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姚鼐的《登泰山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思想意义,此文堪称游记散文的顶峰之作。  相似文献   

6.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11,(20):36-37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很具特色的一篇。这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不过二百来字,却把小石潭悄怆幽邃的景色和潭中观鱼的乐趣精细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使人有如身临其境、感同亲历的感受,收到了画笔难以臻至的奇效。  相似文献   

7.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极品,也是作者人生审美情趣的结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就了他强颜为欢,聊以自慰,乐而复悲的心理。他把悲情的宣泄渗透于作品中,形成了他山水游记“凄神寒骨”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8.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究其原因.是因为柳宗元在继承前人山水游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在游历了永州山水之后,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表达了作者因景而喜的开朗的心情和因贬而忧的孤寂心情。《小石潭记》是“八记”中的第四篇,文中描写了小石潭竹树环合、水清石奇,游鱼活泼可爱、溪流曲折有致的景物特色。其中对潭鱼的描写,更是堪称绝妙。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永州八记》堪称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柳宗元仕途失意后的思想和心态,阐述《永州八记》的内容和情感及其体现出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明人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宗元游记散文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永州八记"大多仅仅用了一个"记",如《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按照常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也应该命名为"西山记"或"西山游记",可是作者为什么在看似简练的题目上再加"始得""宴游"四字呢?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在《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此后才知道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这句话告诉我们柳宗元格外看重这次西山之游。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和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课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分别是他们的名篇。若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便会看到,同是出自大家手笔,都曲尽了山水之妙,但又有同曲异工,同曲异趣之处。下面我们从山水描写及其情趣方面对这两篇作品进行比较赏析。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的文章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而《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在这篇不到200字的作品中,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  相似文献   

14.
《纂异记》是由唐人李玫所撰的传奇小说集,《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都有著录。原书已亡佚,但在《太平广记》、《类说》、《绀珠集》、《说郛》等书中收有其佚文。通过历代书志、笔记记载及各种类书、丛书所收佚文,对《纂异记》的版本情况进行考察,推断《太平广记》所收《纂异记》的故事最接近原书原貌,《绀珠集》、《类说》本所载只是原书的删节本,而《说郛》所载则是在《绀珠集》、《类说》本模式上仿作的伪书。  相似文献   

15.
陆游在入蜀途中多有创作和评论,其《入蜀记》是他在乾道六年自山阴赴任夔州通判途中所写的日记体游记。《入蜀记》称引唐诗凡六十多处,分为即景忆诗、借诗抒情、文献考证和地理考辨四类,形式上以一联两句为主。《入蜀记》称引唐诗最多,这体现出宋人对唐诗的推崇;而其中又以李杜的诗句居多,这反映出陆游对李杜作品的喜爱,也透露出陆游的诗学观念。对唐诗的称引不仅增强了《入蜀记》的艺术表现力,也对陆游入蜀诗的创作和后世游记的写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罗衫记》(即《白罗衫》)被称为"中国的《哈姆雷特》",是即墨柳腔的常演剧目。越剧《新巡按斩父》脱胎于母题《罗衫记》,两出戏的剧情有同有异,二者在人物功能实现、人物关系设定和细节处理上各有侧重。相比之下,《罗衫记》重视故事的常规性叙述,突出冤冤相报以及儒家传统女性观对女性的规约和要求,突出了戏曲的社会教化意义;《新巡按斩父》情节相对简单,剧情设计主要为"反腐廉政"的主旋律服务,强化了戏曲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除最后一课是古代诗歌外,前四课都是山水游记性散文,并且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古代游记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19.
《永州八记》的一组优美的游记散文,作品具有三个特征: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情感的丰富蕴涵和如诗如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将《虎丘记》的教学重点定位于比较鉴赏,是基于下列考虑的:该文是现行高中教材最后学到的一篇文言记游散文,有与《愚溪诗序》《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记游散文作比较的必要;该文是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代表作,有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与其他类似或同题作品作比较的条件;该文又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