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美国著名Glencoe/McGraw-Hill出版公司2005年最新版中学化学教材《化学:概念和应用(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第一章“化学:物质的科学”中安排的学生探究实验“美分硬币的组成”的分析,期望能给我们现行科学课程探究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一、“美分的组成”探究实验1.实验内容探究的问题:各种不同年份的美分硬币的近似组成是什么?从1959年开始,美国生产的美分硬币的成分由铜和锌两种元素组成。由于铜价的上涨,每年生产的硬币,其铜和锌的比率都在变化。铜和锌都是金属元素,密度不同,但物理性质有很多相似之…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跳舞的硬币"这一"真问题"探究引入高中物理课堂,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高中物理知识对此物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体会物理模型和真实问题的差异,学习建模,培养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吴萍华 《现代教学》2009,(12):60-60
教学片段一:导入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这一环节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观察智能和言语智能。)生1:瓶盖是圆的。生2:硬币是圆的。  相似文献   

4.
<正>1.奥斯陆银行发行两种硬币:铝币(记作A)以及铜币(记作B).玛丽有n枚铝币和n枚铜币,她任意地将这些硬币排成一列.称相同材料的连续一段硬币为“同花段”.给定一个正整数k≤2n,玛丽重复下面的操作:找出包含从左数起第k枚硬币的最长同花段,  相似文献   

5.
正在观摩公开课的过程中,经常能看到听课教师情不自禁地进行交流、回味、反思。观摩公开课之后,我们需要关注什么呢?第一,关注情境的创设点。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出示一个圆形瓶盖和一个方形瓶盖,让学生把这两个瓶盖拧开,思考为什么圆形瓶盖能拧开?圆中藏着怎样的秘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第二,关注知识的探究点。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应用"的学习方式得到一组相等  相似文献   

6.
学生可以利用一元硬币动手做许多实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本文介绍几则用硬币做的学生实验。 (1)平衡实验 用几枚硬币叠放在桌子边缘,并使硬币伸出桌面。如果叠的方法恰当,只需用四枚硬币,便可以使上端的硬币完全伸出桌面而奇迹般地保持平衡,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筷子与科学     
正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生一日三餐与筷子打交道,他们熟悉并能熟练地使用筷子。因此,生活中使用筷子是最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在科学课堂中,以高年级科学内容为载体,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筷子的妙用"专题研究活动。一、一根筷子实验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力和工具"单元,笔者在讲解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时,回想起学生经常看到大人在喝啤酒时,用一根筷子撬啤酒瓶盖。笔者便开展了"用一根筷子撬啤酒瓶盖(空瓶)"活动,让学  相似文献   

8.
一、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因素 1.学生的内驱力 科学探究的自主性特征,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因此,使学生具有强烈而有持久的科学探究的欲望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这就需要激发和发展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9.
引导要适度     
科学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但是,在一些示范课、观摩课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比如说,在一堂观摩课《拱形的力量》中,教师不但为学生准备了统一的探究材料(5种长度、宽度一样但厚度和质地不一样的纸条,放纸条的两根木块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甚至放在纸上用来测量纸的承受力的都是同一种材质的1角硬币),而且每一个实验都是在讲清要领和步骤之后才让学生动手做。这节课虽然上得很顺畅,但却给人一种演戏的感觉,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引导”过多。  相似文献   

10.
引导要适度     
科学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但是,在一些示范课、观摩课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比如说,在一堂观摩课《拱形的力量》中,教师不但为学生准备了统一的探究材料(5种长度、宽度一样但厚度和质地不一样的纸条,放纸条的两根木块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甚至放在纸上用来测量纸的承受力的都是同一种材质的1角硬币),而且每一个实验都是在讲清要领和步骤之后才让学生动手做。这节课虽然上得很顺畅,但却给人一种演戏的感觉,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引导”过多。  相似文献   

11.
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来看某教师关于"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段:活动一:学生自带硬币、饮料瓶盖等圆形物体,并沿着各自的圆形物体轮廓"描圆"。(让学生有积极参与的体验。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很自如地画出一个圆。)教学活动为何低效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讲述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其中设计了"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氢氧化铝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两个实验,内容清晰,但是彼此之间联系不大,且对铝的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没有明确描述,需要教师额外补充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清铝的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而通过"探究实验——发现问题——科学探究——归纳总结"的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建立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学会选择实验室制备Al(OH)3的方法,同时获得有关Al2O3和Al(OH)3性质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一些生命科学发现史上经典的探究性实验,充分利用和挖掘“榜样”资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精妙,让学生像科学家探究问题一样进行学习。1 经典的科学探究实验———弗  相似文献   

14.
即将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丽鹏股份是国内最大的铝板复合型防伪印刷和铝防伪瓶盖生产企业,产销规模已连续十年居同行业第一。丽鹏股份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从铝板复合型防伪印刷、瓶盖制造、制盖机械及模具制造到产品技术研发和售后技术服务的完整业务体系的企业。是中国防伪瓶盖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丽鹏股份是国内铝制瓶盖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铝  相似文献   

15.
正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有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112页的拓广探索训练中有一个题目为:现有1角、5角、1元硬币各10枚。从中取出15枚,共值7元。1角、5角、1元硬币各取多少枚?初看这道题目,可能绝大部分学生能比较顺利的列出两个等量关系式:1角硬币数量+5角硬币数量+1元硬币数量=15,1角硬币钱数+5角硬币钱数+1元硬币钱数=7,进而可以列出两个三元一次方程:x+y+z=15①;0.1x+0.5y+z=7②。但是如何求解,可能是很多学生  相似文献   

17.
高明 《化学教学》2002,(5):30-31
教学目的 :1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2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3 .使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4.使学生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课前准备 :1 .实验仪器与药品 (共 1 4组 )。其中铝箔来自学生收集的香烟内包装材料 ,铝条来自一只旧的铝锅。2 .录像 ,内容为 :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 ,金属的通性及其应用 ,镁铝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等 ,时间约4分钟。教学过程[师 ]: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教师用大屏幕投影仪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录像 ,学生观看。[师 ]:请同学们结合录像和课本第 80~ 82页的内容、以及你已有的知…  相似文献   

18.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化学教学就是将科学探究引入化学课堂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增进对科学的情感 ,理解科学的本质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的途径。1 培  相似文献   

19.
1撰写探究报告的意义 探究报告是学生对探究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探究结果的书面汇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够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让学生撰写探究报告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记录并研究自己所经历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增强科学探究的实效性,还可以使学生体味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学会科学的探索方法。因此,撰写探究报告对于物理探究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验表明,磁铁能吸引1元硬币.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 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2.两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座和B,如图1甲所示放置时,B被吸住掉不下来;如图1乙放置时,A不能被吸住而掉下来,此现象说明() AA、B都是磁体BA、B都不是磁体 cA是磁体,B不是磁体DA不是磁体,B是磁体 3.注意观察、善于发现,正是由于具有这种敏锐的洞察力,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示下甲乙图1 A.电流具有热效应B.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