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的缺失,出现了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专业认同感低、使命感模糊、职业倦怠等现象。因此,通过积极创造条件,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心诉求;加强团队建设,营造合作型专业文化氛围;建立“三个自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归属认同和安全感,从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的现代认同。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不能离开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既是思政课提升亲和力的出发点,又是思政课提升亲和力要实现的目的,更是思政课提升亲和力的标尺。实现政治认同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和谐统一,体现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师素质提高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通过大学生的普遍正向认同来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正向认同一般划分为强制性认同、利益性认同和观念性认同三个等级,它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产生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通过对三个认同等级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转变的分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度普遍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根据思政课的具体内容,把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道路认同教育、制度认同教育、政党认同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之中。为此,要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增强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采用说理与解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认知教育与认同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认同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能否真实认同和自觉践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能否得到发挥的重要标志。充分认识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特点,掌握他们对事物的心理认同过程,积极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认同机制,将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依赖于两课教师高度的职业认同。但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认同凸现不足,突出表现为内心思想困惑等方面。笔者试图分析两课教师职业认同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职业认同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执行意识形态教育和人格、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能,对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复杂情况和大学生在意识形态观念、人格与人文素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赋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现阶段的特殊重要性及价值。在教学实践中确立以学生的需要为立足点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其有效性提升的基础在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认同旨在首先使主客体在思想认识上趋近或一致,客体方能主动信服主体的主张并且内化课程所宣扬的思想理论.因此,以认同为视野,可以更好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将知识的接收由被动认同转变为主动认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和行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体形式可分为启发式、情景式和实践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和情景体验相结合、被动认同和主动认同相结合、理论讲授和行为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还要解决好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考试方法和优化教学条件三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朱慧 《文教资料》2010,(16):192-193
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认同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不断消解认同的差异性,强化认同的同一性的互动过程来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论心理认同机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能否真实认同和自觉践行,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对事物的心理认同过程与机制,将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提供积极的参照,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课题组对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药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识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识存在现实性突出、理想性弱化:注重个体需求,忽视社会要求;偏好直观实际,拒斥思想理论;停留于自发认识,无意自觉发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种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对正在确立正确价值观的青年大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严峻的挑战,增加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的难度。因此,剖析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认同的主客观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话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要素,承载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关涉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温”、失“效”、失“时”、失“衡”的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设置“情理相融”的教学话语内容,构建“刚柔并济”的教学话语方式,拓展“结合联动”的教学话语载体,打造“师生共享”的教学话语共同体,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东突"分裂势力把青少年作为他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他们把民族分裂思想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输入新疆,并逐步向学校渗透,严重危害到新疆和全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反渗透斗争形势极其严峻,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抵御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的渗透,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使教学效果价值评价体系呈多元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价值评价的一元化、片面化弊端,文章超越简单知识价值层面和简单政治意识形态层面,依据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进入多元化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价值澄清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继承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方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明显增强,但也存在知行背离、生活内容缺失、方法去冲突化等主要问题。基于价值澄清的视角,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向生活的回归,注重学生内在道德需求,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在内化与外化结合基础上走向外化,加强课堂教育的行动性,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但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高专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识却呈多元化的特点。为此,有必要构建有效的引导机制,因势利导,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状况界定与测量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大学生政治认同为自变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因变量,探究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大学生政治认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线性的递进关系,也不存在任一维度的纯粹正向影响.政治认同中体系、过程、政策认同层面、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层面,在多元维度面向中存在多元交织的复杂态势,两者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正或负相关,而是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和公共行政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和行为选择表现出明显的价值观念多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置身于价值引领的复杂境地。中共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国民教育内容的提出意义重大,堪为"意识形态本质"、"文化根本"、"兴国之魂",为多元背景下价值引领问题奠定了认识基础。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点,因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层次结构与教材体系结构、课程设置结构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思政课的政治属性进行价值共识引领,二是从思政课的综合属性进行价值多元引领,三是从思政课的设置整体性进行价值特色引领,四是从思政课的思想性进行价值建构引领,五是从思政课的应用性进行价值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