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真出乎争     
顾颉刚在总结他与谭其骧的争论时,使用了“真出乎争”四个字。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对待争鸣的态度,也是探索和争鸣的实际意义。争鸣是一个探索真理的过程。根据“宣传有纪律,学术无禁区”的原则,争鸣应该享有充分的自由,不存  相似文献   

2.
3.
1931年的一天,顾颉刚为学生们讲《尧典》,当讲到《尧典》里的十二州是起源于汉武帝时代的制度时,有个叫谭其骧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讲错了!”然后便指出了错误所在.顾颉刚丝毫没有生气,而是嘱咐谭其骧把不同意见写成书面材料交给自己.谭其骧课后查阅了大量资料交给顾颉刚,顾颉刚看完后,说有哪几条说服了我,哪几条没说服我,于是谭其骧又找了些资料来论证.这样反复几次,最后,顾颉刚把讨论的这些内容写在了讲义上,在课堂上说:“谭其骧同学对我的帮助很大,帮我纠正了很多错误;但他的意见也有我不同意的,这些都让我非常感谢.”  相似文献   

4.
陈晨 《时代教育》2006,(12):145-145,127
顾颉刚1931年后学术思想有了极大的变化。本文就是对顾颉刚的民众教育工作以及其间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行详细的整理记述。  相似文献   

5.
朱希祖、李大钊、顾颉刚均为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发挥了重要影响。学术方面,他们之间既有一些共同性,又在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下,彰显出自己的主张和个性。由于早期同供职于北京大学,他们之间还有一些个人交往。《顾颉刚日记》以其即时性、随笔性、率真性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本文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辅以《朱希祖日记》及其他资料,试图从生活史的角度诠释他们的学术关系,以丰富民国史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的形成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3年,顾颉刚提出了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这一观点的形成与顾先生特殊的学术渊源及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它一经提出,即引起中国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客观评价这一观点并吸取其科学合理的成分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先生追求的“为学术而学术”道路,不仅体现在他学术研究中有一种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韧性,而且体现在他组织禹贡学会,辛勤地培养青年学子的活动中;而这种追求之所以受到阻碍,使顾颉刚深入彷徨,苦闷,就在于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和“左”倾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及传统意识形态等对学术研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顾颉刚在早年形成了自己的中学历史教学思想。他的中学历史教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灌输新的历史观给学生,改进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创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和内容三个方面。他的这些观念影响深远,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曾在学界引发诸多争论,今重读顾先生《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一书感触良多。姑且不论顾先生的学术观点中是否的确存在值得商榷的部分,其治史严谨勤勉的学术态度,于今日学者之治史仍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学派创造的以“疑古思想”为核心的“层累地造成中困古文”的观点和治史方法,洋溢着顾先生的“求真”精神。正是这一精神,显示了他追求真理的豪情与勇气,为学术而献身的品质及其学术的独立、自由等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一次习作,学生引用《资治通鉴》。顾颉刚说:"引用古书资料,要用原始书,《资治通鉴》是二手货,不足取信于人。"又一次,学生粗心大意,写错字,顾颉刚骂他:"要细心,一个字都不可轻轻放过。"再一次,学生出大题目要写作,这次顾颉刚骂他更狠:"你的毛病好出大题。要知道大题目费大功夫,不易做得充实;小题目可以做得充实有力,无懈可击。某些事,可以大题小作,在学问上则要小题大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戏曲作为中国俗文学的一大分支,《小说月报》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传播。郑振铎、顾颉刚以及其他学者在《小说月报》上所发表的有关戏曲研究的文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郑振铎先生侧重于戏曲书目的整理和纵向的戏曲史的编纂,顾颉刚以及其他学者在《小说月报》上的文章侧重于横向的具体戏曲作品和具体戏曲理论问题的研究。这些共同构成了后期《小说月报》对中国古典戏曲的整理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生前十分重视中国近代史研究。在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脉络中,顾颉刚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足迹。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顾颉刚基于“学术救国”的考量,大力倡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积极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并广泛搜集了中国近代史史料。顾颉刚的研究理念和实践,为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顾颉刚1933年参加燕京大学教职员学生抗日会,成立"三户书社"(后改为通信读物编刊社)算起,至1948年《民众周刊》停刊,是年7月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止。十五年间,顾颉刚以创办刊物、编写手册、组建学会、基层实践、边地调研、讲演鼓吹等形式对民众教育事业进行了长期的关注与探索,并深入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民众教育思想。笔者通过梳理和研究《顾颉刚全集》当中的相关内容,试对抗战时期顾颉刚的民众教育思想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5.
沉默的尊重     
罗斯 《小读者》2013,(4):12-12
顾颉刚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史学家,但他却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  相似文献   

16.
顾颉刚与董作宾都是著名史学家。顾、董交往持续三十多年,两人学术思想关联甚深。董氏步入史坛之初,与顾氏在"民史建设"领域多有合作。1928年后,董氏与傅斯年埙箎相应,治学渐入运用考古资料重建古史方向,与顾氏产生分歧,进而分道扬镳。20世纪初叶,正值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折关头。顾氏与董氏先笃后疏的关系以及治学理念的互动,反映了时代学术风气的变迁、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替对学人治学取径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宽是继顾颉刚后古史辨派中最重要的生力军,但他并不一开始就是古史辨的同盟军,而是以批评的姿态首先站在了古史辨的对立面。后来与古史辨派核心人物顾颉刚、童书业等人的联系逐渐紧密,尤其是参与编著《古史辨》第七册后,才逐渐进入古史辨派的阵营。杨宽是继顾颉刚以后集"疑古史学"之大成者,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古史态度、引用书目上采取了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8.
顾颉刚在考辨《禹贡》时,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他因此意识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古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倡导学界开展历史地理学研究,并创办了“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承载了唤醒民族意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任务。他对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兴起有开创之功,贡献巨大,其炽热的爱国情感、开阔的学术视野,堪称学术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20.
顾颉刚与甘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是我国现代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名的爱国主义化工作。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他便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从事于边疆史和民族史的研究,积极投身于宣传抗日的活动中。1937年,他因受命考察西北地区的民族教育而来到甘肃,通过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对西北地区的民族教育有了较为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并拟出了一整套有利于民族教育发展的措施。顾颉刚先生对我国西北尤其是甘南地区的民族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