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语文》中的科学教育:量的分析 (一)从《语文》课文的主副题分析 每篇课文都有主题,所以统计时首先从每篇课文全文着手总体分析课文以什么“主题”展开,然后从课文的段、节、句子等分析课文的“副题”事实上说了什么。在统计时,同一篇课文的同一细目只记录一次。就是说如果一篇课文中的主题中已经出现了“科学教育”这一细目,副题中也出现“科学教育”,那么在统计表中只记录1次。一篇课文最多不能超过2个主题和副题。经过对小学12册教科书283篇课文的统计(其中与本研究相关的课文主副题共有263个),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2.
文道统一,寓道于文──浅谈小学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房山区佛子庄中心校李元东纵观小学语文课的三百篇左右课文,无一不是“文”和“道”的统一体。每篇课文都蕴含着进行思想教育的丰富材料。从教学看,阅读指导如果把作品的思想内容抛到一边,只让学生领会语文技巧,那么其...  相似文献   

3.
不少学生家长都曾提出过,关于辅导孩子使用语文教科书的问题。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做了如下介绍: 当语文教科书发下来后,可先引导孩子仔细阅读一下目录,看一看全册共安排有多少篇课文。数一数一类课文(讲读课文)共有多少篇;二类课文(阅读课文)共有多少篇;三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共有多少篇。安排了几组基础训练题及读写例话。哪几组“例话”是侧重于指导“读”的,哪几组是侧重于“写”的;它与上下组课文在基础知识训练与读写能力培养上有些什么内在联系。这样,对教科书的整体安排就清楚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也就明确了。在具体学习某一组课文时,看一看,想一想这一组是由哪几篇课文组成的、安排了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在一次教育教学年会上,三位青年教师同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的第二课时。同一篇课文同一个课时,三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却截然不同。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本”的定义,向来有多种阐释,这里,我只将其定位为语文教科书中的具体课文。因之,我所言说的“文本价值最大化”,实际上也就是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是这些课文满足语文课程需求的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0):16-18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讲鲁迅、读鲁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鲁迅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者的夙愿。与鲁迅相关的课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有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这几篇课文是分散安排的,前两篇在教科书同一册次的不同单元,后一篇编排在另一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则专门编写了“初识鲁迅”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篇课文外,新编入了《一面》。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许多教师讲解每篇课文,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所学知识没有科学的系统性。还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走进了孤立课文、肢解课文、忽视阅读、题海战术四种误区。针对语文教学忽视整体性和文学性的四大误区,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有凭借。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是一篇篇课文。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必须落实到每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而掌握好、运用好课文,便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为此,胶南实验小学学习借鉴戏剧界的“十年磨一戏”、“传统剧目”、“名角名戏”等做法,开展群众性的“百篇传统篇目”活动,每位教师个个有自己的传统篇目,人人成为一篇课文的教学专家。这种做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以一带百。课本编有课文三百篇左右。按理说,每篇课文教师都应掌  相似文献   

9.
近10多年来,我国教育界为了提高考试命题的效度,较普遍地采用“命题双向细目表”去进行命题设计。单纯采用“双向细目表”去设计试题,还未足以解决试题的效度问题。首先,“双向细目表”中考试内容一般只反映教科书的知识点,而仅以知识点作为内容,我们认为是不全面的。因为它不能代表全部教学内容。从理论上说,学科考试内容应代表或反映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然而,根据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科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科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笔者发表在《教学月刊》的《曲线示意法初探》对“曲线示意法”形式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后来发表在《丽水师专学报》上的《再探》阐述了“曲线示意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特点和美学意义。此次“三探”欲在教授语文分析课文结构方面探求与曲线示意法的关系。 有人问柳青:“写作时最困难的是什么地方?”柳育说:“最困难的是结构。”中学语文教学分析课文结构何尝不是最困难的地方呢?如果一篇文章结构分析清楚了,不管对阅读、理解、赏析或仿写这篇课文都有积极意义。所以分析课文结构也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才能分析清楚课文的结构呢?我认为“曲线示意结构形式”是一“绝招”。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还处在盲目性、随意性阶段。拿过一篇讲读课文或自读课文,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统一确定的目标。虽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有一些教学目标要求,但是不成体例、没有程序、个性化突出、不够科学。现今语文教学同一体裁分单元设计,每单元有个总体目标,而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 又是很笼统的,有很多内容不具体,教者和学者都不知如何落实,不知学到什么程度才  相似文献   

12.
科技说明文,顾名思义,是介绍科学技术现象、知识、原理方面的文章,当属说明文中的一种。其中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一类则是科学与文学连理开出的并蒂花。科技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共有4个单元20篇课文,占全套教材课文的1/9,其中绝大多数是科技说明文;现行“大纲版”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文有3个单元12篇课文,占全套教材课文的1/11,其中有2/3是科技说明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考查分值一般为12分,占整个阅读考查分值的1/4。科技说明文的突出特征主要表现为说明内容的客观、实用和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对于认识世界,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锻炼思维的严谨、语言的简洁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学意义。科技说明文被选入语文教材,便承担起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语文教学价值。同一篇科技说明文如果把它放在语文教科书中和把它放在其它学科的教科书中,其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大不相同的。例如数学家华罗庚的文章《统筹方法》(曾经选入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如果把它放到数学教科书中,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对这同一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取向应该是不完全一样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内容可能...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在这里并非指某一个教学步骤,它强调的是把握课文的一种方式,即不要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繁琐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多读多写”这个传统经验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从各报刊介绍的经验来看,每学期讲读课文猛增到四、五十篇,甚至七十多篇;作文不是七、八次,而是二十多次三十多次。令人读后,惊叹不已!钦佩之余,又不禁疑窦陡生。这么多的读写量,师生双方究竟是怎样完成的?它是否切实,是否可行?有没有普遍推广的价值?这样的。“多”法,会给学校教育工作的全局造成怎样的后果?宣传这种。“多”的经验,究竟向语文教学工作指导了一个什么方向?……拿初中一、二年级语文教学时数来算一算,每周六课时,每学期十六周,共计九十六课时。学生写一篇作文通常花两小时,则二十篇作文需花四十课时,如果两次作文评讲一次,又需十课时。这样,阅读教学仅有四十六课时,如果要教四十篇课文,则一篇课文只教一课时,这样能谈得上什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学业考试能真实、准确、全面反映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学习状态,命题者在命拟学业考试试题时,都要编制“双向细目”表。不同的“双向细目”评价表反映出命题者不同的评价观。制作传统的知识立意目标的“双向细目”评价表,命题者都已轻车熟路,在新课程能力立意目标下的“双向细目”评价表,该怎么制作呢?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点:第一,命题者在表中首先列出“考试内容”细目,确定教科书上的考点,即考什么知识点。第二,命题者紧接着列出“题型与题号”细目,确定考试题型、考试分值。第三,命题者列出“考试水平”细目,即用前面已经预先…  相似文献   

16.
研究阅读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要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课后练习、《阅读链接》等进行二度开发。根据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重构阅读教学内容;根据一课多篇的特点,重构表达方法、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等教学内容;根据课外阅读进课程的特点,重构由节选到全文、由一篇选文到一类和由同一作家的一篇到整体阅读的“1+X”阅读教学内容,指向学生的深度阅读,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蝙蝠和雷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 1 7课 )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说明文。教学中如何走出传统分析课文的窠臼 ,避免过多过细的讲解 ,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 ,并且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 ?笔者认为 ,这篇课文的教学 ,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抓住文章题眼 ,理清课文思路《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的题眼 ,就是一个“和”字。这个“和” ,就包含了两者的相互联系 ,相互沟通。弄通两者的“和” ,也就读懂了课文内容。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 ,而雷达则是一种探测仪器 ,为什么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和…  相似文献   

18.
毛朋华  黄蓉 《云南教育》2005,(13):16-16
《放小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写“我”放飞一只小鸟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创设情境,再现课文画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鸟儿,走近人物,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感受情境,感悟情感。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陷入了繁琐分析课文思想内容窠臼。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挖掘课文思想内容,把一篇篇完整的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在许多所谓重点语句和段落上挖掘得连作者本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体现课文之中的大量语文因素却被  相似文献   

20.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这篇课文通过三只小鸟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勾画了一幅春雨滋润万物,使大地呈现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景象。一、激发情趣,走进文本课前活动:布置学生课前观察春雨的特点,说一说春雨来了,大地上的植物、动物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