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大帝立身治世赫赫于史 ,与历代明君相比自有其长处。他研经究史“体诸身心 ,措诸政事”,以立身致用的宗旨 ;以弘扬道统、治统为己任。御制文阐释儒家思想精微深邃。以儒学治国 ,曰仁、曰义 ;养也、教也。儒家民本主义之精华 ,帝予以况现升华 ;儒家王道大一统思想 ,帝践履辉煌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功载千秋  相似文献   

2.
杨巨源是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时人赞赏备至,然其生平诸事仍存疑窦。本文结合史料及前人成果,试对其生卒年、籍贯、仕履及交游情况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3.
沈菲 《文教资料》2010,(18):42-43
明末清初布衣诗人,王渔洋首推邢昉。在竟陵之风横扫明末诗坛之际,邢昉毅然高举复古大旗,以调和之态拯救时弊,以纠正七子复古之失,抑制竟陵风的滋长。然邢昉一生却与多位竟陵人士以及与深受竟陵诗风影响的友人有往来唱和。考查邢昉与其交游始末,对于我们理解邢昉调和其折中诗学思想的形成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一)(延)拜①武威②太守③,帝④亲见⑤,戒⑥之曰:“善事⑦上官,无失名誉。”延对⑧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⑨不忠’。履正⑩奉公紒紜矠,臣子之节紒紝矠;上下雷同紒紞矠,非陛下紒紟矠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紒紡矠。”帝叹紒紣矠曰:“卿紒紤矠言是也。”(选自《后汉书·任延传》)〔注释〕①拜:授与官职。②武威:在今甘肃省。③太守:一郡的最高长官。④帝:此指汉光武帝刘秀。⑤见:接见。⑥戒:同“诫”劝告。⑦事:侍奉。⑧对:回答。⑨私臣:怀有私心的臣子。⑩履正:履行正道,走正路。紒紜矠奉公:奉行公事。紒紝矠节:气节,操守。紒紞矠…  相似文献   

5.
南朝齐梁之际著名诗人刘孝绰与佛教渊源甚深。对其家庭环境、个人仕履、交游和时代氛围等加以考察可以得知,佛教影响着刘孝绰的诗歌创作。刘孝绰诗作中的流光水月、反景、声响等意象,形象地体现了无常观、大乘中道观与佛禅之寂境等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 《大雅·生民》向以难解著称。二千年来,对于“姜嫄弃子”原因,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先前,论者多将姜嫄弃子的行为和履迹感孕之事联系起来。《毛传》云:“‘履帝武敏’,帝,高辛民之帝也。”秦汉以来,某些史籍说姜嫄是高辛民(帝喾)的元妃,其说不可信,前人戴震辨之甚明。又,如按毛说,以诗义推之,姜嫄既有夫,又求子,生子为何弃之,且一弃、再弃、三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相似文献   

7.
刘一止是宋代湖州著名的政治家和文人.其为人清廉耿介、刚正不阿,诗词创作自成一家,曾以一首<喜迁莺·晓行>词在当时获得"刘晓行"之美誉.通过对刘一止生平仕履及其交游的考索,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刘一止这一宋代的湖州名家.  相似文献   

8.
关于朱孝臧早年的行踪,由于史籍的缺载,历来都云雾不清.但根据朱氏早年生活的特殊历史环境,通过对其父朱光第仕履的详细考辨,则可以析理他早岁的大概行迹;并进而通过比较他与王鹏运的早期经历,可以考证他们的交游始年应在光绪九年末.  相似文献   

9.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尝以上谷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欲奏其事。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侍坐良久,不获陈闻。忽起卒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舍棋曰:“不听奏事,朕之过也,树何罪!置之!”弼具以状闻,帝皆可其奏。弼曰:“为人  相似文献   

10.
苏子由《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清河张君即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元丰六年谪谴来黄,遂与坡公相识而得以交游,六月营新居于江山,且于其庐之西南筑亭,苏子名之曰“快哉”,并作水调歌头词以赠怀民.其词曰: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两则关于读书的短文,完成练习。论梁元帝读书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  相似文献   

12.
李苗之疑年     
北魏孝庄帝时有奇士曰李苗者 ,本南朝人 ,因叔父为梁武帝萧衍所害 ,遂投奔北朝 ,仕至通直散骑侍郎、冠军将军。及孝庄帝诛权臣尔朱荣 ,荣从弟尔朱世隆率荣之部曲进逼都城洛阳 ,凶焰甚炽。孝庄帝遣军击之 ,连战不能克。诸大臣皆束手无策 ,苗独奋衣而起 ,率众一旅 ,出敌不意 ,以火船自上流放下烧断黄河浮桥 ,迫使世隆仓促退兵。苗亦不幸溺死河中 ,孝庄帝悲惜不已 ,予以隆重赠封。后尔朱世隆得志 ,主管官吏请追回李苗全部赠封 ,世隆以“天下之善一也”为由拒绝 ,则苗之忠勇壮烈也赢得敌人尊敬。苗又与《魏书》作者魏收之父魏子建相善 ,故魏收为…  相似文献   

13.
古代寓言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14.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15.
(原文) 良①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疆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a )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b )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③,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日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  相似文献   

16.
一后稷神话始见于《诗经·生民》,该诗叙后稷诞生的故事及其对农艺的伟大贡献。兹录其前半于下:厥初生民,时维姜螈。(《毛传》:“姜姓螈名。”《郑笺》:“炎帝之后。”)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毛传》:“帝,高辛氏之帝也。”按,高辛乃帝喾之号。《孔疏》:“言当祀郊禖之时,有上帝大神之迹,姜螈因祭见之,遂履此帝迹拇指之处,而足不能满,时即心体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灾)无害,  相似文献   

17.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举秀才,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为村里所诬,一年三输公调,求辄与之。有人尝认其所着屐,笑曰:“仆着之已败,令家中觅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履,遂还之,不肯复取。  相似文献   

18.
帝子教花     
青帝乃万花之君,掌管天下花种.帝有四子,嗜花,尝求帝以养之.帝不允,曰:"汝知养,不知教."四子啼求之,帝无奈,许之.  相似文献   

19.
现存苏轼年谱有三种,施谱较为详明,又专设时事、出处两栏,将人物活动置于广阔的历史环境里,是为创例。傅谱、王谱长于考索人特仕履与诗歌系年,但对谱主的交游、唱和等情况缺乏研究,不能反映当时文坛的风气。  相似文献   

20.
圯上老人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揭,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疆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