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新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语文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一大批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地实践新课改精神,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和做法,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不得不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把握了课改精髓的教师将素质教育融合在语文教学实践之中,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境地。但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基本理念,将生命力旺盛的新课改引进了面向尖子学生教育的死胡同,迷失了课改的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开展起来,新课程改革无疑要求教师变革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则是关键性的前提。新课改到底要我们改变什么?笔者认为新课改不仅仅是单纯的“课改问题”,在“改”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谁最需要新课改,新课改到底为了谁?现在,我仅就目前课改中所出现一些问题,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回眸语文课改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小学语文在课改路上的建树,教师们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着。但是,我们又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刻透彻,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一些误区。例如:对课程改革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的“继承”、“发展”、“创新”这一本质认识不清,导致语文教学在落实“三维目标”时顾此失彼。对此,我们应该冷静而理性的审视、探索、反思。首先我们要坚定课改的信念,走改革之路;另外必须正视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实践、完善,使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笔者在一线的教研工作中,对目…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把握了课改精髓的教师将素质教育融合在语文教学实践之中,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境地。但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基本理念,将生命力旺盛的新课改引进了面向尖子学生教育的死胡同,迷失了课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林金炎 《师道》2006,(7):41-41
在新课改中,曾听到不少教师自怨自艾、大发牢骚。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实践新理念时碰上了拦路虎,走了不少弯路。他们认为,专家、学者应该给一线教师指明一条“阳光大道”,而不是让他们在课改路上磕磕碰碰,多走一些徒劳无益的弯路。乍一听,也觉得言之有理,如果那些制定课改计划的专家、学者真的能够条分缕析、恰到好处地说该怎么改,具体实施时有哪些方法、技巧、步骤,出现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等等,然后一线教师依葫芦画瓢,把专家、学者的东西一味地“拿来”,生搬硬套,那我们的确省事多了,也会少走不少弯路。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是专家们…  相似文献   

7.
曹成荣 《新疆教育》2013,(12):19-19
新课程的实施,以新的教育理念向我们展开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对传统的语文评价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语文考试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全社会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让语文考试不成为阻塞语文课改大河奔涌向前的“淤泥”,而让其成为加速课改大河流动的“清泉”。这是摆在我们所有第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个难题。笔者曾多次参加贵州省都匀市初中语文课改下的统考命题,深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命题理念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认识和反思的地方。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金燕 《新疆教育》2013,(14):19-19
2012年11月为期14天的国家级“2012年版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培训会在华东师大结束了,每一个参培人员的内心深处受到了一次深深地触动,反思这十年来所走过的语文课改之路,一线教师对课改经历了一个从“彷徨期一适应期一麻木期”的过程,对于课改“不以为然”,“不过如此”的心态充斥着不少语文教师的心。实际上深刻学习、领会、实践2011年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已是—个挑战。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秋学期开始,江苏省的“新课改”从理论走向实践。坦白地讲,我和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对推进“新课改”的感觉是突然、茫然、惶惶然。虽说早在四年前,笔者就有幸现场聆听了朱小曼、袁振国两位大家的报告,也记住了诸如“模块”、“建构”、“生成”等一些名词术语,对理念中的“新课改”也曾激动甚至渴望过。然而,转眼四年过去了,“新课改”所需要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自身的小环境却始终没有得到改善,除了少数几位课改专家,芸芸众“师”或主动或被迫地埋头于应试教育。没有示范,没有演练,没有彩排,只有三四天匆忙的培训,“新课改”就正式…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语文新课改的具体内容看.还是从当前语文新课改具体实践看,当前语文新课改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了教师这一方面。语文新课改的内容界定语文的性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转变;语文新课改的研究,或者批评传统的灌注式教学中教师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不妥当.或者赞美新课改、素质教育中教师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性;而在新课改的...  相似文献   

11.
客观地说,我们一线一部分教师总是抱有课改“怨妇情结”:什么学校新课程资源、经费的不足而带来教学设备的短缺、教学手段单一化;什么新课改难以建立教师公平评价机制;什么新课改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检测;什么新课改与与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不尽吻合,家长担心,教师不放心,长此下去,课改是穿新鞋,难免要走老路……似乎新课改要在学校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当今,语文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种先进课改思想、课改方法、课改模式纷纷登场.可是,如果不改变当前的语文作业观,整个语文新课改将是“戴着镣铐跳舞”,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受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了“知好乐迷”的作业观.  相似文献   

13.
从去年秋学期开始,江苏省的“新课改”从理论走向实践。坦白地讲,我和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对推进“新课改”的感觉是突然、茫然、惶惶然。虽说早在四年前,笔者就有幸现场聆听了朱小曼、袁振国两位大家的报告,也记住了诸如“模块”、“建构”、“生成”等一些名词术语,对理念中的“新课改”也曾激动甚至渴望过。然而,转眼四年过去了,“新课改”所需要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自身的小环境却始终没有得到改善,除了少数几位课改专家,芸芸众“师”或主动或被迫地埋头于应试教育。没有示范,没有演练,没有彩排,只有三四天匆忙的培训,“新课改”就正式开始了。所以对许多教师来说,这新课改就像“空投”下来似的,一时间真有点手足无措。于是很多人便自然联想起了近年来教育上那些有始无终的改革,“新课改”能走多远就成了他们心中的疑问。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的洪流之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教师因为对课改的理念、性质和价值取向认识不到位等原因,不能以科学的心态对应新课改,出现了种种“问题心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课改的品质和整体进程。笔者不揣冒昧,现择其要者描述如下,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行为究者。而进入课改第一年,我们学校的现状是:虽然已经提前一年通过向学习,和大师对话等形式进行了新课关理论较为全面的学习,老师们从心接受新课改、期盼新课改,也能够依己的理解描述新课改,理想化地思考改的一些问题,但教师之间对新课改解和把握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在实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是年级之间不。一部分处在课改一线的实验老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限制,难于寻找到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契合点,从而不好地领悟、体现新教材的意图,创造开展教学活动;处在非课…  相似文献   

16.
刘丽新 《学周刊C版》2010,(6):167-168
听人教社的顾之川教授的报告,我记下了这样的几句话:“新课改就是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这就是说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一个学期以来,在课改实践中,教师也体会到了语文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变化,看到了新的课改理念给课堂带来的活力,但透过纷繁的课改实践,回眸一学期的课改过程,我觉得语文新课改仍需反思。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在新课改的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角色转换方面仍存在缺漏。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查漏补缺,不断更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充电”补充新知识,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才能不断推进新课改实践。  相似文献   

18.
近日参加了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会,在为课改即将落到实处而高兴之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课改目标的实现,仍有一些忧虑。顾德希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痼疾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误以为是教师去“给”学生什么,  相似文献   

19.
笔者深入山东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调研,许多校长和教师向我坦言:新课改的文件及“解读”等学习材料,我们学过了;许多课改专家的学术报告,我们也听过了;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理论、基本思路,我们也基本掌握了;国家的课程政策及许多专家的见解,我们都能接受。但我们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教育现实,经常有一种“理通”而“行不通”的困惑。有些老师干脆说:新课改“改”到今天,我们只是知道了许多的新鲜词儿,如“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体验”、“创新”等,具体到实践,矛盾很多,很难把握。也有许多教师说:我们教了…  相似文献   

20.
张金保 《今日教育》2006,(7S):56-57
说起课程改革.马上就有教师会说:“不是我不想改,你改了,考试考不好,学校、家长马上就会来责怪你了,我敢改吗?”一副委屈的样子,有的甚至举出一些“改革失败”的实例:你看,某某教师上课不讲,让学生自己学的,结果怎么样。考得一塌糊涂。总之,似乎进行教学改革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确有少数教师。课改意识还是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情绪饱满,可不知为什么考试成绩却不如人意,这难道是课改带来的不良后果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