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教育名篇》,收获颇丰。我对教育的真正内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在此愿和各位同仁一起走近教育家,聆听他们耐人寻味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正>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能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如果我当教师》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70余年的教学工作中,叶圣陶先生博采众长、深思慎取,总结提炼出了珍贵的教育思想,并将其全面记录在该书当中,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仔细研读,这本书也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使我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集体英雄,式的教育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缺失教育家?》(《教师博览》第4期转载的《光明日报》文章)引用顾明远先生的话说,"有13亿人口,2.5亿学生的当代中国没有教育家,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也是与事实不符的"。而我却认为,建国58年,有13亿人口的当代中国却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更是"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作为一个工作了半个世纪的中学校长,我亲身的感受却是当代中国确实很不容易产生教育家。而该文在最后提出的"我们更需要依靠‘集体力量’,造就‘集体英雄’式的教育家",我则非但无法赞同,而且简直还要反其道而行之的。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讲读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分析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知识与能力的问题时指出:“教课之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文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的话,对我们进行讲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两年来,我在讲读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做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关键是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看法。教师在教学时常  相似文献   

5.
刘芷廷 《教育艺术》2011,(2):38-39,43
刘德海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家,他在琵琶演奏技艺的发展和创新上成为划时代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老童》、《天鹅》、《春蚕》、《秦俑》、《童年》五首独立的作品组成的《人生篇》是他的顶峰之作。其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和高超的创作技法以及他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对琵琶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刘德海先生的作品中运用了一些中国古代心理批评理论,下面就此来对其展开简要的分析。一、《老童》与《童年》几年前就开始学习并演奏刘德海先生创作的《老童》这首作品,它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看似复杂多样、令人眼  相似文献   

6.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既可以养成独立完成的好习惯,又能够锻炼手指的灵巧度。在我校将剪纸课堂化之后,教师通过“观察-鉴赏-创作-评价-拓展”五步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柯小卫 《生活教育》2010,(12):78-79
85年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著作《家庭教育》问世,这本被陶行知先生赞誉为"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的传世之作,几十年间已再版十余次,受到广大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整本书阅读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密不可分,首先,在我国古代所采用的启蒙读物就是一整本书,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对我国的社会和文化传承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师都是通过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文化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将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进行对比,分析了整本书阅读的优势,比如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普遍认为:中学国文教育不应该局限在选文上,教师假如只针对选文教学,对学生的益处很小。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这阐明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教给学生学法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探索。 一、引旧人新,迁移学法 教师在研究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地复习检查,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一般来说,同类课文可以围绕写作特点进行学法迁移,同组课文也可以围绕训练重点进行学法迁移。例如教学《一分试验田》一课,学生通过预习  相似文献   

10.
每年暑假开学,都要有一些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为了使他们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教师岗位,我对新教师们提出如下十点建议。1.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自己著作的扉页上写  相似文献   

11.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重教的对联,这些对联意蕴深远,表达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马寅初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l941年在重庆庆祝他60寿辰时,周恩来为他手书了一副对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此联工整精当,表达了周恩来对马寅初教育成果的赞誉,对其健康长寿的良好祝福。中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忠诚于教育事业,郭沫若曾为他题写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此联把事业、品德、理想、追求,都重笔浓缩于纯朴的联语中。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深受师生爱戴。他在51岁时…  相似文献   

12.
刘堂江 《教师博览》2013,(11):I0009-I0010
<正>《教师博览》20周岁了,玉树临风,英姿勃发。20年前,《教师博览》以其独特的文化雨露,滋润着广大教师读者,引领、扶持着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健步前行。在《教师博览》20华诞的喜庆日子里,我很愿意与读者朋友分享一个话题是:教师——最具教育家潜质的群体。著名教育家敢峰先生说:"教育家从教师中结晶析出。"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教育家是上课上出来的。"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校长说:"课堂里诞生教育家。"虽然他们表述的言词各异,但内涵实质相同,即是说:教育家从教师行列中走出来;教育家的主体,就存在于教师的出类拔萃者之中。纵观中外古今,大凡真正的教育家,都是当过老  相似文献   

13.
孔子弟子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曾向师生提出了《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作为现代校长,每天要问自己什么呢?我从自身实践提出了“十问”。一问:有没有走进课堂?学校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校长不能不进课堂,包括上课、听课、评课,这是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不进课堂的校长就没有领导和管理教学的权利。二问:有没有走进教师?教师是学校之本,校长既是教师的…  相似文献   

14.
王震伟 《考试周刊》2013,(56):187-187
<正>我踏上教书育人的岗位已有1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1年。在这十多年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肩负造就一代新人的艰巨任务,责任非常重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要从各方面教书育人,那么他应从各方面了解人。"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行为动机、学习情况、身体状态、生活环境,工作就会存在盲目性。不研究学生就不知道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就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呆子 《家长》2007,(Z2)
最近,我看到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文章《中国家长身上藏着十把"刀",伤害孩子纯真品性》。初看标  相似文献   

16.
剪纸是我们的爱好,一直以来,我们总想把剪纸引入课堂,想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剪纸艺术在我校被继承、发展。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为剪纸不仅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通过手部肌肉群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大脑,练就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去年,、校本课程的开发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分别承担起了3、4年和5、6年剪纸教学的重任,于是,  相似文献   

17.
难道我们需要“‘集体英雄’式的教育家”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缺失教育家?》引用顾明远先生的话说"有13亿人口,2.5亿学生的当代中国没有教育家,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也是与事实不符的"。而我  相似文献   

18.
张芳国 《考试周刊》2011,(73):191-191
教育家赞可夫在《新教学论》中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学。目前我国的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学生不会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现就化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我谈谈个人认识,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刘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琵琶曲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他创作的《宗教篇》主要包含了《滴水观音》、《喜庆罗汉》、《晚霞情趣》、《白马驼经》四部作品,是其系列作品中较为成熟的一部,体现了刘德海先生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和兼收并蓄的创新理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宗教篇》的创作特点,让更多的琵琶曲演奏者能够对刘德海先生的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在演奏实践中运用《宗教篇》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得先准备一桶水。"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想自己的教学生涯越来越从容,做到事半功倍,要想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使自己的课堂永远保持活力,"沉潜"到书中是终生的必修课。我国著名教育家、学者钱理群在他的教育论著《我的教师梦》中对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曾提出"沉潜十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