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或者让下一代平安长大,对它们的猎物施展了种种致命的“绝招”。锤球蜘蛛它利用丝线上的粘胶所散发出来的类似母蛾的气味,使公蛾被吸引而自投罗网。沙蜂它首先用毒物让毛虫动弹不得,让它在洞穴里慢慢死去;再在毛虫身上产下一个卵,然后把洞口封住。这么一来,幼虫不但有新鲜食物吃,而且不会遭受外来掠食者的侵袭。珠蜂它用毒物“绑架”嫜螂,  相似文献   

2.
<正>在自然界,生存挑战时刻存在。一些动物仗着尾巴的奇特,动起了“歪心思”。不过,它们会用“都是为了生存”来掩盖其“恶行”。尾巴诱惑响尾蛇是一种拥有致命剧毒的蛇类,其毒液为血液型蛇毒,会使人体大范围溃烂,让人闻风丧胆。不过,响尾蛇一般在发动攻击前会发出“嘎啦嘎啦”的声响,这是在警告对方:别过来,我要发怒了!除了防御,也有人认为,响尾蛇是在模仿潺潺的流水声,借以引诱小动物来喝水,从而猎取食物。  相似文献   

3.
海洋里的某些动物,看上去手无寸铁,却能在险恶无比的环境中自然生长,原因就在于它们自有一套生存的本领。这其中,运用“化学武器”可谓它们的独门功夫。这些动物自身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从而使它们有了战胜来犯之敌、维系生命的武器。比如:海绵体、珊瑚和大部分的海藻被束缚在礁石上,常成为小动物和寄生虫们随时享用的美食。然而,它们并不好欺负,海绵的武器就是溴化二恶英,与人类避之不及的工业二恶英十分相似,能给食客以致命的打击。海蜗牛和海兔是无壳的咸水鼻涕虫,它们能依靠独特的“化学武器”从海洋食肉动物口中逃生。有一…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杨界美,荐自主的运动能力是动物的专利,而且不少动物的运动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让它们成为动物世界中的“超动物”。最近,一些动物学家对动物的运动能力进行了评价,评选出了七种运动能力特别惊人的动物,授予它们“超级运动员”的称号。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  相似文献   

5.
何山石 《初中生》2007,(12):56-57
在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有这么一群特别的“动物爸爸”,它们担当起哺育、照顾后代的重任。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动物爸爸”。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有这么一些动物:它们外形往往艳丽、诡异,没有强悍的锐爪和锋利的獠牙,却能让即便是处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落荒而逃;它们是自然界中的用毒专家,各种夺命于无形的毒素是它们的制敌武器。带有剧毒的动物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一样神秘而又让敌生畏。“谁会是这个星球上动物最强毒素的拥有者?”一直是个有趣又刺激的话题。近期,英国、澳大利亚、苏联、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19个国家的科学家就联合评选出了10种动物属“世界毒王”。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父亲     
李世荣 《初中生》2007,(11):54-55
在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有这么一群特别的“动物爸爸”们,它们担当起哺育、照顾后代的重任。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黄静 《贵州教育》2009,(8):25-26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确定探索方向 实录:午间散步时,幼儿园的草坪上飞来了几只小鸟唧唧喳喳叫得正欢。小朋友们立即对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为什么要叫?”“它们在找东西吃。”“它们在找朋友。”“它们的羽毛多漂亮呀”……听着孩子们的议沦。我立刻意识到进行鸟类问题的探索研究,是符合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是能让他们获得有关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以及相应的动物知识的,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写动物,如果只把动物的样子、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说明一番,是很不够的,那样写,就把活活的动物写“死”了。写动物,一定要把动物放在它们的生活环境中去写,让它“活”起来。尤其是每种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表现出来,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写具体、写生动。例如有个同学在《参观养鸡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有许多迁徒动物,它们每年可以旅行几千公里。有人猜测,这类动物利用了“感觉导航”,也就是指让特殊的嗅觉和听觉指引它们到达目的地。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方便教学,1990年秋季我担任学校的自然课后,便在办公大楼的楼项上开辟了个“生物园”——用花盆、塑料桶来种植物、养蚯蚓…… “喂喂!”有人可能要问了:“养蚯蚓干吗呀?” 干吗?当然是让孩子们进行观察、实验的啰!在自然课里,四年级的《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五年级的《动物和环境》这些课文,都讲到蚯蚓。这种无脚动物生活在土壤中,它们是怎样行动的?喜欢什么生活环境?上课的时候,我从养蚯蚓的塑料桶里拿出一二十条蚯蚓来让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在写小动物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去写一写它们的外貌、行动,而很少去刻画它们内在的灵性,以致描写出来的小动物平淡乏味、毫无生气。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灵性,让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呢?一、给小动物“戴”上人的外貌给小动物“戴”上人的外貌,就是用写人的长相、神态、身材、穿着打扮等方面的语言来描写小动物。这样既让人倍感亲切,又增加了小动物的神气感!如黄智鑫同学写的《“黑妹妹”与“小笨笨”》(片断):我家养有两条小金鱼,一条金鱼的头是黑色的,身材苗条,看上去很惹人喜爱,我把它叫“黑妹妹”。平时,它总是在鱼缸…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在写小动物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去写一写它们的外貌、行动,而很少去刻画它们内在的灵性,以致描写出来的小动物平淡乏味、毫无生气。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灵性,让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呢?一、给小动物“戴”上人的外貌给小动物“戴”上人的外貌,就是用写人的长相、神态、身材、穿着打扮等方面的语言来描写小动物。这样既让人倍感亲切,又增加了小动物的神气感!如黄智鑫同学写的《“黑妹妹”与“小笨笨”》(片断):我家养有两条小金鱼,一条金鱼的头是黑色的,身材苗条,看上去真惹人喜爱,我把它叫“黑妹妹”。平时,她总是在金鱼…  相似文献   

14.
它们是些古怪的家伙 :有的细小如鼠,有的却比人还高大,有些能跳跃,有些会爬树……可能你已经猜出,它们就是袋鼠。 以尾巴支撑着身体,短剑般的一对前爪会给  袋鼠面目和善、体态肥大,但在跳高、跳 敌手以致命的一击;如果附近有河流,袋鼠远、拳击和空手道等领域,它们在动物王国中 会跳入水中,等待追赶而来的“敌人”,趁机几乎找不到敌手。袋鼠出世时只有利马豆那 捉住它,将它压在水下,直到将“敌人”淹死么大,但长成后却比一个人还高。 为止。 澳大利亚和它临近的岛屿拥有56 种…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正在影响着人类社会所有领域的活动,从国家经济、政治和风俗习惯,到艺术创作等等,几乎无所不在。这是一种已经打破了疆界概念的时代错误。全球化不仅在人类中产生了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使那些“远游”到不属于它们自己栖息地的动物和植物,对它们所登陆的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带来致命的后果。种入侵方式两种“全球化”物1954年,由于过量开发渔业资源,非洲赤道上的维多利亚湖的一种名叫“CALADERO”的鱼类资源枯竭。这件事惊动了英国殖民政府,于是英国把一种非当地生长的鱼——尼罗河鲈——引入那里,希望能为当地依靠渔业生活的居…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6,(19):34-35
麝猫骑犀牛 一种像獴一样的小动物“麝猫”骑在了一头黑犀牛的背上.人们曾在白犀牛和南非水牛的身上,也发现了悠然自得的麝猫. 科学家认为,麝猫实际上是在捕捉昆虫.一些昆虫寄生在大型动物身上,让它们不胜其扰.于是,麝猫便获得了一个不错的栖身之所,使想寄生大型动物身上的昆虫不得不望而却步.大型动物显然也会生麝猫的气,但它们好像并不太在意麝猫的小动作.  相似文献   

17.
植物趣闻     
世界上最权威的植物学家戴维.阿滕伯勒写的一本书引起很大的轰动。在书中他揭示了一些植物生活的秘密。例如,它们会“看”、“计算”、“捕猎”和像动物一样有“感觉”,只不过非常缓慢。 植物能够旅行 椰子树能让种子去作长途旅行,并把椰壳内贮藏的养  相似文献   

18.
致命昆虫     
在地球上,能置人于死地的.往往不是比我们强大的动物.而是一些不起眼的卑微生物.除了生存于冥冥虚空的病毒,另一类健康杀手,也常常未被我们纳入视线.亦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昆虫家族演化了数亿万年.数量胜过世上其他各种生物.它们种类繁多.占到地球动物总数的3/4。法布尔在《昆虫记》里,用母亲般的慈爱、诗人般的细腻、艺术家一样的优美.将各类昆虫描绘得温情而优雅。事实上.也有为数不少的致命昆虫。在时时提醒我们,不要轻视它们的惊人杀伤力。这些致命害虫,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出没.对它们的猎物注射神经毒素,令其动弹不得.偶尔人类侵犯了它们的领地.也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攻击。甚至,蚊蚋一类的小不点,还会主动攻击我们,令人极为恐怖的是.死于蚊子叮刺的人数远远超过丧生于大型猛兽嘴下的总和.比起历次世界大战来,其杀伤力也毫不逊色。 对于人类而言.它们确实应该被称作害虫。因为它们致命。 由于昆虫的种类太多.致命害虫的种类也很多。它们会爬,会飞,会潜水,会蜿蜒滑行……这里主要介绍几种著名的,或常见的致命昆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动物的声音语言 大多数动物都会发声呜叫。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些声音在动物之间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就成了它们的“语言”。当然,这只是它们的“语言”,我们人类仍无法完全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黄志明 《学与玩》2023,(4):28-29
<正>小读者们在海边捡过贝壳吗?那些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贝壳,简直让人爱不释手。但大家知道吗?贝壳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除了作为动物的各种种属性,还因为它们背负的各式各样的贝壳。这些“移动的房子”,让它们堪称自然界的“建筑大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贝壳“建筑”的秘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