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用不同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界面张力对残余油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扩张黏弹性影响残余油的启动和运移,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存在协同乳化效应;界面张力降低到10-2 mN/m后,界面扩张黏弹性对残余油乳化作用的影响增强;随着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降低,三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的乳化作用由乳化油滴向乳化油丝转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Tracker全自动液滴表面张力仪测量了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油的界面扩张黏弹性,研究了碱类型和活性剂类型对界面黏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驱油体系界面黏弹性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界面黏弹性中黏性和弹性大小及贡献。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和三元复合体系的比较中,三元复合体系油水界面黏弹贡献比最小,复合模量以弹性模量为主;含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的扩张黏性模量、弹性模量、复合模量要比含石油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的低,相对于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三元复合体系,由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中弹性的贡献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正己烷为油相,以Na2CO3-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HPAM(相对分子量1.2×1071.6×107)三元溶液为水相,用Tracker全自动液滴表面张力仪在45℃条件下测量不同浓度弱碱的三元复合体系/油界面扩张黏弹性。阐述了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油界面扩张黏弹性随扩张频率和碱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碱质量分数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油界面扩张黏性模量、弹性模量都在弱碱质量分数为0.4%时出现极大值;随着扩张频率的增加,碱质量分数为0.4%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扩张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他碱含量的三元复合体系界面扩张弹性模量呈略微上升的趋势,界面扩张黏性模量基本不变且值非常小。  相似文献   

4.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研究了油分子量、油分子浓度、剪切及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油水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油分子量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增加;随着油浓度的增加,体系由最初的水包油聚集状态逐渐演变为油水分层状态.随着剪切速率的加大,油滴被逐渐拉长,最后断裂;表面活性剂加入油水体系后,以亲水头基伸入水相、疏水尾巴伸入油相的方式分布在油水界面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考察了降凝剂对7#白油和10#变压器油基础油(HVl60)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降凝剂T803B和ACLUBEl32对界面张力影响较小,可满足GB2536—1990对变压器油界面张力指标的要求;降凝剂TS08B对界面张力影响较大,ECA5920对界面张力影响极大,不能满足GB2536—1990对变压器油界面张力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根据目前润滑油抗乳化性研究最新进展与国家标准,设计了创新研究型的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研究实验。该实验模拟实际工况条件,改变油水比,设计单次乳化以及多次连续乳化实验,除采用传统的分水率、分水速度、油水外观和界面齐整度以及乳化层厚度等抗乳化性评价指标外,还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水相含油量,利用微量水分全自动测定仪测定了油相含水量,从而对润滑油抗乳化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此外,还可将实验内容进行拓展,通过测试油水的界面张力、界面膜强度以及乳液粒径分布和光谱稳定性来分析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的微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搭建了室内立式水环输送实验系统。通过齿轮泵控制水相和染色后的油相分别从水相、油相入口进入水环发生器,保持油相入口流量不变,改变水相入口流量,稳定之后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流型,进行了立式水环流型实验,分析了不同油水流量下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和油水表观速度对成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立式水环中油水界面产生“蛇形波”形式的界面波,使得油相核心保持连续状态而不断裂;油水速度比在0.75~1.5范围内成环效果较好,当油水速度比过小时,输水量过大,界面张力不足以维持油相核心的稳定,油相核心发生破裂,分散为小油滴成为散状流;超过临界值时,油相核心在扰动作用下可能污染管壁。  相似文献   

8.
建立超声驻波场下油中水滴的位移模型,研究声强、辐照时间、频率、油水界面张力以及油品黏度对W/O乳状液分离特性的影响。对比位移模型和试验结果发现:脱水率随声强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优声强Io,使得脱水率达到最高;脱水率随辐照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优辐照时间To。随着超声波频率的增大,乳状液脱水率逐渐减小,且最优声强Io也减小。声流与声空化对超声驻波场下乳状液的分离过程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乳状液脱水率随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先增大后减小,随油品黏度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界面张力对三次采油中的表面活性剂驱具有重要意义,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使表面活性剂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是在三次采油中关注的问题,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矿物离子,并测量其界面张力,分析了矿物离子种类和浓度对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泡沫辅助蒸汽驱过程中泡沫剂与地层流体相互作用的机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地层条件下稠油对泡沫剂性能的影响,以及泡沫剂对稠油的影响。结果表明:稠油及其不同组分均降低泡沫剂性能,重组分的影响小于轻组分,四组分中沥青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胶质、饱和烃,芳香烃影响最小,但影响幅度均较小,稠油重组分含量多,泡沫能发挥更好作用。泡沫剂对稠油作用表明,泡沫剂可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沥青质含量、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提高沥青质聚沉起始点,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Biot理论和White斑状饱和模型,首先构建黏弹性孔隙介质模型,并推导出弹性参数与岩石属性之间的理论关系;然后通过3种含气砂岩储层模型,模拟地震波入射黏弹性孔隙介质反射界面处振幅随频率和入射角的响应变化,研究黏声以及黏弹性介质反射界面处精确的反射及透射系数随入射角和频率变化的关系,分析地震波在黏弹性孔隙介质中传播特征,研究地震波在传播时振幅随入射角和频率变化的理论响应关系;最后针对裂缝型储层,通过不同裂缝柔度的模拟,分析裂缝发育对反射系数产生的影响,以及弹性各向异性和频散的双重作用下地震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孟君  田会娟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6):53-56,91
采用TX-500型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和CHI900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测试,研究了乙醇对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水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乙醇的加入可以使溶液体系中Ia的临界胶束浓度增大,溶液的界面张力值和Ia的胶束扩散系数降低。原因可能是因为乙醇的两亲结构可以使其通过疏水效应插入到表面活性剂之间,减小Ia分子间的距离,使Ia分子更好地分散在溶液中,更加紧密、有规律地排列在界面上,最终降低溶液体系的界面张力;但乙醇的存在对于Ia分子的聚合是不利的,不利于Ia胶束的形成,所以乙醇的加入使Ia分子的临界胶束浓度增大,Ia分子胶束尺寸变大,从而表现出较小的胶束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3.
微乳液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乳液的基本性质。讨论了盐浓度、助表面活性剂等对微乳液体系相态的影响,对影响体系界面张力的因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的界面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入一个新参数膜劲度,在部分共同作用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复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界面行为模型,用以分析钢-环氧沥青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滑移与应变.推导了弹性工作状态下复合梁的界面滑移与应变的表达式,编制了数值计算程序并用2根复合梁进行了校核.然后采用该程序分析了界面滑移与应变沿复合梁纵向的分布特征,以及铺装层中的最大拉应力、层间剪应力对材料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界面效应削弱了钢桥面铺装复合梁的整体抗弯刚度;中低温条件下,采用劲度更大的粘结层材料有利于改善沥青铺装层的受力;粘结层的损伤累积将加剧沥青铺装层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滴体积法作为实验方法,建立了汽液界面张力测定装置,用纯液体界面张力值校验后,在25℃下,测定了LiCl-NaCl,LiCl-KCI,NaCl-KCl,LiCl-NaCl-KCl四种混合电解质水溶液体系在0.1-4.5mol/kg浓度范围的汽液界面张力。讨论了混合电解质水溶液的界面张力随电解质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滨南采油厂王庄油田沙一段为典型的薄层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采虽有一定效果,但蒸汽吞吐过程中注汽压力大、产量不高、回采温度低。根据油藏性质特点,利用注活性水开发技术对开发该薄层稠油油藏的可行性方整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该类油藏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活性水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其表面活性荆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和度。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能降低产水量。加入表面活性荆的关键在于乳状液中的原油比例不能超过74%,否则会使乳状液遭到破坏或变型。对王庄油田2X15等4口井的模拟结果表明,当注入流体温度高于100℃时,采用活性立吞吐生产效果较好,4口井的阶段产油量为32858.3t,阶段采收率为4.73%。  相似文献   

17.
化妆品乳化过程中引入微波作用可以有效地细化乳化液滴颗粒,改善产品的外观,提高乳化体的稳定性。微波作用可以改变及降低乳化液滴表面的电性,降低体系粘度使得液滴界面膜的机械强度变低从而加快液滴的破裂,与机械均质乳化结合可以将液滴分散形成更小的颗粒。  相似文献   

18.
单一电解质水溶液汽液界面张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选择滴体积法作为实验方法 ,建立了汽液界面张力实验装置 ,用纯液体界面张力值校验后 ,在 2 5℃下 ,测定了KNO3、ZnCl2 、kBr、K2 CO34个单一电解质水溶液体系在 0 0 5 2mol/L浓度范围的气液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滴体积法所建立的实验装置能够准确并方便地测定电解质水溶液的汽液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胺醇萃取体系的界面吸附和胶团形成热力学,发现萃合物界面吸附能力大于萃取剂,萃合物胶团形成自发进行.通过测定不同稀释剂中萃取剂的界面张力,研究了萃取体系三相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的降黏机理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专利申请状况,通过专利申请的时间分布、优先权区域分布、技术功效矩阵等一系列分析讨论,得出稠油降黏技术在未来仍将以乳化降黏和油溶性降黏剂为重心。其中,乳化降黏以开发更加耐温抗盐的表面活性剂为主,其次是尽量降低降黏剂成本;油溶性降黏剂以提高降黏率为主,其次是尽量减少对下游加工的影响。此外,加强降黏机理的认识,实现集成创新和定制开发也是该技术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