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来荣 《考试周刊》2009,(26):133-133
省略现象在英语中很常见。它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的信息,使上下文衔接得更加紧密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在不造成歧义的条件下可以适当省略。本文主要阐述了省略中的分句性省略。  相似文献   

2.
在古诗词翻译中如何认识意义空白并成功传译是译诗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可以在具体的语义空白、句法空白、结构空白、意境空白的翻译处理上再现原诗的无言之美。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动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省略着手,着重分析了语篇中英语和汉语动词性省略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实义动词省略和操作词省略,但英语的实义动词省略比汉语多;汉语的动词性省略多出现在对话中,并论述了比较英汉语篇中动词性省略的异同在教学中和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士辉 《英语辅导》2001,(10):30-31
英语中,有时为了行方便和讲话简洁,常常将句子中的某些成分略去,这种现象叫省略。对省略现象的考查已成为高考英语试题的热点。本拟就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省略现象进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李征宙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21-22,35
在比较狭义的范围内,文学作品的“空白”即是对情节和场景作出有意的省略。考察空白艺术的表现形态及美学特点,可分为“跨越式”和“暗示式”两类。作家要遵循艺术规律,摆脱肤浅与平庸,从而实现向艺术真实的高峰飞跃;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能让读者进入到一种极度自由的状态和心醉神迷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应试形态下的语文教学,往往抹平文体差异而一切指向应试,导致经典、优美的文本被解剖,无法真正体现出语文的价值。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必须真正扎根于古诗的沃土中。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基础性意蕴包含两点:一是奠定初中生语文工具性认识的基础,二是奠定初中生语文人文性认识的基础。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从框架理论的角度看,诗歌“空白”的本质是语言符号所激活的框架默认值。译者担负着传播文化的任务,处理好“空白”是译者的一大境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尽量隐藏默认值,让目标读者自己通过填补“空白”发现诗歌的“言外之意”;当“空白”成为障碍时,则需要揭示默认值,明示“空白”,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诗的国度,名家辈出,诗作浩如烟海。语文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的份量,而且向学生推荐诗词名作,供学生课外反复吟咏、体味、背诵,旨在让古诗伴着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可以以古诗的“空白”为“抓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写文章也好,说话也好.都要:求言语简洁明了。本文就省略问题作了四个方面的介绍,有助于你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省略方式,并能做好相关试题。  相似文献   

10.
黄金城 《青海教育》2003,(11):22-22
“一”字在汉语言中使用的频率很高,除了表示一定的数目概念以外,活用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表示数目概念的“一”用法简单,用不着讨论,这里只对它的活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乐府诗《折杨柳歌辞》,其一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dié)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诗中这位行客为什么不拿马鞭,反而折下杨柳枝来,下马后坐在那里吹笛子(古人把嫩柳枝掐断,抽掉茎中的木质干,留下茎皮,在一端略加修整即可吹响,犹如笛声,也叫柳笛、柳哨)?而且“愁杀”呢?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所以上面诗中的“行客儿”上马后看到杨柳,就会想到“留下”,对故里的留恋之情油然而生,折下柳枝下了马,吹起柳笛来,滞留在原地不走了,但是…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在自己毕生的文学创作中为后辈作家树起了一座全新的路标,欲想了解这个路标,读者可以从他的"冰山理论"中找到答案。旨在解析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省略现象,从五个方面去领略大师的这一匠心独运,和读者一同走进他所设下的"空白"地带。  相似文献   

13.
有一幅名画《目送飞鸿图》,画面上没有一只飞翔的鸿雁,只有草坡上伫立的一位雅士,正在凝视远方缥缈的云天。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有幅代表作《寒江独钓图》,画的是水面上漂浮着一叶扁舟,舟上有一渔翁独坐,垂钓于江中,扁舟四周,只有用淡淡的笔墨轻轻勾勒出的几道寒波。明代唐伯虎有幅《川上图》,画的是一个人牵驴过桥,桥下溪水叮咚,小毛驴害怕,不肯上桥,牵驴人用力拉它。据说,此画在画铺拍卖,被一有识之士相中,以一百两银子定购,约好次日取画,画铺老板非常高兴。但  相似文献   

14.
徐紫云  王琪 《江西教育》2006,(12):23-23
省略是现代汉语中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学界把省略分为结构省略(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没有出现)、语义省略(应该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和语用省略(通过语用环境产生的省略)。这一观点开阔了我们研究的视野,但在具体运用时,却没有很好地结合已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如何理解英语中的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省略的五大原则介绍省略与替代的区分 ,阐述省略的可恢复性 ;从而解释省略的存在范围。在此基础上以各词性省略为例具体分析省略这一语法现象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梁旭 《物理教师》2001,22(7):10-12
从审美角度讲,教师有节制的讲解会造成空白,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本文对物理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国画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境界空灵,意趣无穷;维纳斯雕像,也因残缺的双臂,给了人们无限退想的空间……这些都是“空白艺术”造成的强烈的艺术效果,艺术钟情于“空白”,我们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亦是如此,它的成功开展与“艺术空白”息息相关,在主题活动中,既要留下艺术空白,又要利用艺术空白,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诱发幼儿思考,开发幼儿潜能。  相似文献   

18.
陆机拟古诗,与原古诗相比,虽然表现出较强的模拟性,但在诗意,物象,表现手法,韵律,词采等方面又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更具文人色彩,体现了诗歌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我们研究陆机拟古诗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丰富的实例详细叙述了 as从句在几种情况下的省略现象以及在应用这些省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研究语篇衔接中的省略——零替代现象,并以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的英语衔接和省略观点为基础,以对比方法分析英汉语篇中名词性省略的异同,探讨英汉语言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