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4,(12):15-16
楷模人们常把榜样、模范称为“楷模”。“楷模”原是两种树木——楷树和模树,相传楷树最早生长在孔子的墓旁,模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后来人们以树喻人,称榜样、模范为“楷模”。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楷模”?“楷模”原指两种树木——楷树和模树。楷树又名黄连树。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孔子的墓旁,楷树参天,叶茂枝繁,红果累累。长势端庄,巍然屹立,充满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3.
现在,我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一词都有一个“木”字旁呢?原来,“楷模”一词,来源于两种树木,《广群芳谱》和《酉阳杂俎(音:zǔ)续集》都曾记述过这两种树。楷树又名黄连树,系落叶乔木,果实红色,形状椭圆,木材可做器物。相传它最早生长在孔子的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长势端庄,巍然兀立,酷似浩然正气,为诸树之榜样。模树其叶随时令而变,春天青翠碧绿,夏时赤红如血,秋日浩白如玉,冬则乌黑若墨,因其各季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亦为诸树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墓旁。以树喻人…  相似文献   

4.
孔子墓旁,楷树参天。叶茂枝繁,虹果累累。长势端庄,巍然屹立。其挺其拔,浩然正气也。周公墓前,模树叶艳。春绿如翠。夏红似血,秋白若玉,冬乌胜墨。四季色泽纯正,羞花非花,不染世俗也。以树喻人,比之孔周,于是,“楷模”二字成了“榜样”、“模范”、“师表”、“风范”的同义词。美名频呼,世代相袭;忘乎其然,俗之又俗;追本溯源,方知寓意非凡! ——题记  相似文献   

5.
我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两个字都有“木”子旁呢? 原来,“楷模”一词来源于两种树木,《广群芳谱》和《西阳杂俎续集》都曾记述过这两种树。  相似文献   

6.
育人八法     
教育者,既教又育也。“育”者何意?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育,养子使作善也”。如果把“善”字赋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新内涵,那么,“育”,就成了“教养学生,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行为规范去做”的意思了。要实现这个“育”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体而言有模、导、纳、变、束、激、验、寓八式,或称“八字育法”。一、模式育法模,即模特儿。模式育法就是用模特儿育人的一种方法。模特儿有两种,一种是正面模特儿,叫楷模;一种是反面模特儿,权且称“反模”。楷模是青少年效仿的光辉形象,而反模则是青少年内省的一面镜子。因此,模式育法可分为楷模育法和比较育法两种。  相似文献   

7.
信息专递     
一位现代人与孔子的千年对话朱华忠A,“有教无类”是个理想化的口号孔子提出一个口号,就是“有教无类”。它的意思是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贫与富、不分智慧与愚昧的类别,机会均等”。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思想起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有可能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教育口号。然而,孔子好像有点言行不一。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这就给人留下批判的话柄。为此,胡适、鲁迅等人也猛烈地批判孔子:提出“打…  相似文献   

8.
(课前播放《幽兰操》,生自由读课文.) 一、解题识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 生(齐):《论语》. 师:同学们,《论语》中“论”的意思是“整理、汇编”.“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话”的意思. 师:课文里面有哪些人在说话呢? 生:孔子、曾子、子夏三个人. 师:这些人的名字中怎么都有一个“子”呢? 生:古代称呼男人“子”,表示对其尊敬.  相似文献   

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讲到“夫子何哂由也”时,都认为子路太轻率、不谦让,故孔子“哂之”。正如孔子所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我认为这只是“哂由”的表面原因或者说是一个很次要的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哂”:微笑,这里有轻蔑、讥笑的意思。子路率先发言,虽然有点“轻率”,但我认为孔子是不会仅凭这一点而讥笑他的,因为这样做与孔子的教学思想和为人态度是相悖的,也不符合当时孔子创造的轻松、亲切、愉悦的氛围。那么孔子“哂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子路回答的话就可以了解其中…  相似文献   

10.
第三讲 宽恕     
孔子的一位学生,有一次问他的另一位学生,老师学问之道的精粹在哪里?那位学生想了一想,说:“夫子(先生)之道,忠恕而已。”意思是说,先生的学问,可以用“忠”和“恕”二字来概括。这是完全正确的。孔子在个人对国家关系上,强调了一个忠字,要求人们对国家忠心耿耿,而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力主宽恕,在不涉及重大问题的前提下,尽量能谅解别人,以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协调相处,孔子的那一套,被称为“恕道”。其实,不只孔子,也不只孔子所代表的那一个儒家学派,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也是奉行宽恕之道的。中华  相似文献   

11.
〔教例〕把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 ,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师 :同学们对这个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1 :我不知道“保留”是什么意思?生2 :我知道“保留”就是留下来的意思。生3 :那么“保留两位小数”又是什么意思呢?生4上讲台)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把小数部分要留下来两位。师(待学生真明白了)老师考一考你们。“保留一位小数”是什么意思呢?生1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把小数部分要留下来一位。师 :保留整数”呢?生2 :就是把这个数小数点左面的数留下。师 :看来同学们真明白了。下面请同学们尝试解答例1 ,并让三个…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在信封的落款处写上“某某缄”的字样,这是什么意思呢? “缄”,原是捆箱子的绳子,《说文》中记载:“缄,束箧也。”“箧”就是箱子之类的东西。《汉书》中也记载:解箧缄,就是解开捆箱子的绳子。《孔子家语》曾记载  相似文献   

13.
<正>兴国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毛泽东曾称赞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作为红土地上的兴国县第三小学,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作用,以“建楷模学校、创楷模品牌、做楷模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学榜样、做楷模、勇争先”为切入点,在着力打造楷模德育品牌的同时,积极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引领师生在学习中赓续红色血脉,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第三讲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指导看了这个题目,有些学生也许会问:“平时记听课笔记,做习题,要求书写速度快,学行书不好吗,为什么要先学楷书?”这个问题提得有道理。不过学习要循序渐进,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古人曾有过这样一个比方:“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人总先学会站立,然后才能学走路或奔跑;有了楷书作基础,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为什么呢?因为楷书笔画,一笔是一笔,行笔速度也较缓慢,这就容易使初学的人学得象,写得准确。楷书的笔画和结构基本掌握了,书写速度自然会快起来。这时再学写行书和草书就不难了。所以说楷  相似文献   

15.
一、“于”(原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课本只注“冉有”、“季路”,不注“于”字,课文的“练习三”要求“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第4个多义词为“见”,此句中的“见”配套教参释为“拜见”,甚确(学生见老师当然是拜见)。据此,则“见于孔子”不是被孔子召见,“于”也就不可能是引出动作施事的介词,那又该作何解呢?窃以为,这个  相似文献   

16.
本刊2013年第7期,卷首黄吉鸿的《那天清晨》展示了“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的教学环节:当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后,黄老师引导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进而领会儒家的重要思想“,f-”。忽然,一位学生质疑孔子的做法:“他不能光想着人啊!对马问也不问,怎么能说他仁爱呢?”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7.
“中庸”这一概念,最早出于孔子之口.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作为一种美德,真是最好的了!但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在这里孔子用“中庸”这两个字,是表明他的最高道德标准的.对“中庸”二字的含义,并未作解释.  相似文献   

18.
人们现在往往把模范行为、榜样作用和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楷模”。但“楷模”一词却来源于两种树木。在《广群芳谱》和《广阳杂记》等古籍中曾记述过这两种树。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要求,并付诸实践,成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楷模。他曾对弟子公西华说:“圣与仁”我不敢当,只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如此而已。这的确是孔子对自己所做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在孔子看来,学好是教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首先做到“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知识,才能够教诲学生。孔子在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襄樊市王定国、周杏荣老师来稿称: 初中第二册语文第二十五课《<论语>六则》中有《述而》篇的这样一则:“子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其中“何有于我哉”一句,课本的注释是:“哪一样我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可是这一句在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却是这样注解的:“对我来说有什么呀?也就是说,这三件事对我来说都不难。”同样的一句话,两种注解的意思完全相反。究竟哪一种合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