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洲 《教育导刊》2009,(2):63-64
一、通过合唱教育培养盲生群体合作意识的意义 盲校学生一般从小寄宿在学校里.这些盲童过旱脱离父母的照顾和关爱,幼小的心灵比较孤独和冷漠。视力的缺失,让盲生容易对事物的认识片面化.从而形成强烈的自我中心感。与正常儿童相比,盲童与外界的社会交流很少,而父母也很少会主动带孩子外出活动和参观。他们与人相处显得更加拘谨,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导致见识浅窄。  相似文献   

2.
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专家发现:孩子一旦降生人世,就有了与大人(尤其是父母)交流的欲望,故为人父母者在解决了孩子的“温饱问题”之后还应抽出些时间陪孩子聊聊。这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甚至对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父母的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对那些身在襁褓之中尚在牙牙学语的婴儿好像容易“糊弄”,只要你和颜悦色语调轻柔,至于谈什么内容,他们并不计较,兴致来了还会咿咿呀呀地以其特殊的语言与你扯上一会儿。而需要你费点儿心思,甚至还要“备  相似文献   

3.
婴儿吮手指不卫生,易感染病菌,这一点现在的年轻父母一般都已知道,但吮手指对婴儿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吮指婴儿易形成内向封闭心理,不利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孩子养成吮手指的习惯后,对他人的关注减少,与父母及周围人情感交流和牙牙学语的机会亦随之减少。研究表明,婴儿对父母(或抚养人)产生的情感——依恋感,会带来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中要求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未来社会在强调个性张扬自我表现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合作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分享活动有益于孩子的情感健康发展,对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父母要善于在同孩子的交流中发现和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副研究预防问题 员,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 徐岫茹 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来看,在外面容易受欺负的孩子,一般都是不善于与人交流的。而交往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家庭内部的引导。父母随时注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会对性格懦弱、胆小易受欺负的孩子起到以下积极的作用: 首先,在和孩子的沟通与互动中,培养孩子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父母通过和孩子在一起分析事件、读书和场景模拟游戏等方  相似文献   

6.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是指父母和孩子共同分享孩子的自传记忆并进行交流.父母尤其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自传叙事是儿童早期认知、自我、社会情感等发展的重要方式,而自传叙事的内容、风格以及结构影响着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方向.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父母一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促进儿童心理理论、自我、情绪理解、语言表达、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家教文萃     
好父母应遵循的十大原则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帮助,其中应遵守十大原则——平等。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争辩一下,否则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感情交流。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需要精神、情感。情感交流要从出生就…  相似文献   

8.
自信,是许多情商能力的根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觉得孩子没自信,也不够坚强独立?父母往往不懂尊重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从出生起,父母就该把孩子视为另一独立个体。在和孩子说话时,尊重孩子的父母会认真倾听,不随意斥责。研究显示,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更乐于合作,对人友善,懂礼貌,也更能独立。  相似文献   

9.
父母的微笑     
父母的微笑,是对孩子爱的情感流露,是孩子渴求爱的情感需要。父母的微笑,是滋润孩子心田的甘泉,是密切亲子关系的细胞。父母的微笑,是振奋孩子精神的营养,是调节孩子情绪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基础。同时,让学生具备日常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样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学生会建立一种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情感,进而学会在人际关系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合作的精神。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有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一些留在家乡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便成了留守学生。由于与父母长期缺乏沟通,一些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中存在不少的不良习惯与行为。为了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增进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通过书信架起双方的情感交流。通过书信交流,使留守学生倾吐自己对父母的爱,同时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相似文献   

12.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情感——天性。爱孩子,是父母诸多情感中最不易改变的一种情感,每个做父母的人都有这种情感。  相似文献   

13.
国外父母如何教孩子自立在发达国家的家庭甲,父母普遍教育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了小...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情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磋砣,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因此父母必须重视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情感培育手段,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与道德观,这是孩子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与交往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非常重视的是孩子的智育,以图孩子尽快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应试中取胜,情感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和个性。本期"特别关注"编发福建师范大学林少玉教授的文章《早期教育应始于情感的培养——谈家庭情感教育》,希望普天下的父母们高度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并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发现教育良方,让孩子成为情感成熟的人。  相似文献   

15.
我和孩子的父亲在社会上都干得相当出色,但我不明白的是,与我们近似完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孩子不管在学习方面,还是在与我们的情感交流方面都显得很一般,整日无精打采,就像枯萎、焦渴的禾苗一样。上海王倩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在社会上、工作中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但在家庭中却难以成为合格的父母。他们让孩子感到的不是可亲可近,而是无法接近,难以进行情感沟通。同时,父母过分“完美”的形象,无形中为孩子制定了高标准,给孩子很大压力,使孩子感到自卑。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医治孩子的各种心理疾患。若是发现孩子情绪…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孩子,父母、祖父母对之可谓众星捧月,方方面面照顾得无微不至,惟恐孩子吃苦。然而,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往往是呈现单向输出,而不是双向的交流,即在把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去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爱与被爱问的交流严重失衡。久而久之,会使孩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的,而他却不知去关怀和爱自己的父母、亲人与同伴,不会体谅他人的痛苦与快乐。  相似文献   

17.
合作是儿童社会行为的一个方面,只有具备合作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榜样,向孩子传递合作的技巧与规则,让孩子在合作中愉快成长、健康成长,为一生的成功和幸福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深圳市某区2218名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家庭经济资本与父母参与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经济资本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参与在家庭经济资本影响社会情感能力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父母参与的子维度中,亲子交流、学校活动和提供学习环境均在家庭经济资本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之间发挥多重中介作用,其中亲子交流的中介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9.
让孩子学会爱,在家庭教育中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爱的情感是可以迁移扩大的,孩子出生后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因而爱——她存在于父母和孩子接触的每一项具体活动中,让孩子在和父母的最初交往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友爱,并逐渐产生关心周围人和事物的情感,进而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20.
宋新华 《教育》2013,(9):11-11
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