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幼儿园里,每当饭前、饭后、课后,幼儿总是不知该做什么好,教师也不知该组织幼儿干点什么,总是乱哄哄的一片.针对这一情况,园里提出开展活动区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和活动区域,有秩序地开展活动.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不但有良好的秩序,还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培养了幼儿的情趣,让幼儿更多地在操作中自己探索、学习,给幼儿提供了课堂以外的多层次、个别化的学习机会,把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那么,对幼儿活动区活动的设置、材料的配置以及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讨、实践.  相似文献   

2.
活动区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空间为幼儿创设的学习、游戏和自由活动的区角,开展活动区活动是幼儿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的需要,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把握活动区活动的特点有利于我们遵循幼儿活动区活动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好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在自己的活动中去感知体验,探索发现,展现才能。 活动区活动是教师主体和幼儿主体彼此相依互动的过程。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都是互动的控制者,但是他们的活动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幼儿活动的特征 在活动区活…  相似文献   

3.
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自开展幼儿活动区活动以来,在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及发展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我们感到,在开展活动区活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活动区的建立形式化,如从小班到大班,区域设置差异不大。其次,材料投放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教师不能适时(即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和适量(即有难易层次,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操作的需要)投放材料。再次,活动中教师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要充分发挥活动区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作用,就必须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与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经过分析,…  相似文献   

4.
数学活动区活动是我园幼儿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班级集体教学所达不到的优势。这种优势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每位教师只负责一个层次的教学;每次活动的师生比例为 1: 8— 1: 10;一个层次每周只有一个教学内容,同一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逐日改进、完善。数学活动区正是因为有了上述的优势,教师才有充沛的精力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才能细致地观察并指导每个幼儿的操作过程,才能客观评价每个幼儿的操作活动。开展活动区教学活动以来,我们对如何设计、准备操作材料;如何指导幼儿的操作并进行评…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和方法应在学前教育中得到恰当运用。在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中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需要教师将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注意活动材料与幼儿操作实践相吻合,活动指导与幼儿自主发展相适合,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活动区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活动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调查了青岛市8所幼儿园在活动区创设及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方面的情况,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开展活动区活动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活动区活动是教师投放材料、幼儿自选的一种活动。在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的选择游戏、操作材料,从而提高能力,学习到知识,促进发展。 一、了解幼儿的水平,根据幼儿能力及活动情况提供材料 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基于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幼儿能力,使幼儿便于操作,同时,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掌握玩的方法。因  相似文献   

8.
活动区是一种人为创设情境下的幼儿游戏、学习活动,其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具有开放性、个性化特点。幼儿完全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需要、能力等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场地、活动材料和同伴,做他们最想做的事,玩他们最想玩的游戏。同时活动区材料中隐含着教育目标,教师在活动区的组织与指导中也将教育目标内化为幼儿的内在需求。所以活动区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动机,产生积极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全体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活动区的优势,科学地创设和组织活动区活动,让幼儿在活动区中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玉芳 《宁夏教育》2013,(12):13-13
我从教的幼儿园在一个较偏远的小县城,在这里我做了十几年的幼儿教师,经历了区域活动推广的全过程。刚推广普及这一课程模式时,我们很多教师都生搬硬套一些城市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题内容,创设了诸如地铁站、保龄球馆等活动区。由于农村幼儿没有城市生活经验,因此,这样的主题内容就难以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介入环境,激发探索环境的热情,更谈不上发挥什么创造性,致使有的活动区成了一种摆设,失去了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加上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丰富的活动材料,让我们十分沮丧,认为只有在大城市物质发达的地区才能搞好区域活动。后来,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认为,发掘本地的资源特色来开展区域活动,更适合于我们农村幼儿园。  相似文献   

10.
活动区教育活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区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能通过自身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经验,同时又使教师接触幼儿的机会增多,从而能更真切地了解幼儿,做到因材施教。 开展活动区教育活动的前提是设立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园活动区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地区。幼儿在活动区中是通过与同伴互动来表现自己的,孩子在活动区中相辅相成,心意相通,能够手拉手一起前进,一起发展,所以活动区中同伴间的互动交往影响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在活动区活动时往往只注重活动的过程,对活动前后的交流、讲评阶段总是"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甚至直接忽略掉,经过日常实践证明活动区的"评价"在区域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活动质量,还能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一、活动区活动评价总结的意义活动区活动中每个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速度进行活动,教师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和操作情况,对幼儿活动情况进行及时、细致、深入的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原有水平"和"发  相似文献   

13.
区域活动是促使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并使每一个幼儿在已有经验、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成长的一个有效平台。针对幼儿园活动区空间设置存在空间小、靠边站、形式化及与集体教学空间有明显分割的现状,我们实施了多种有效策略,以教师的实际困惑为基本点,给教师以“拐杖”的支撑,使教师通过学习、交流、实践等转变了我园活动区空间设置的现状,并为幼儿园活动区空间设置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区域活动提出了在创设过程中空间和材料的运用,阐述了区域活动中空间和材料恰当利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活动区活动应该是一种幼儿自主性的探索活动,但如果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当,幼儿就不容易理解活动的要求,只能通过教师直接的指导开展活动。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幼儿思维的发展,而且还容易使幼儿养成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活动区工作研究成为当前幼儿园工作的中心。为了了解小班幼儿喜欢哪些活动,我们进行了此项调查,目的是了解小班幼儿喜欢哪些活动区,以便有效地完成小班的教学目标,为小班开展活动区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科学活动区的学习活动,是我园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感知觉的训练,是科学活动区学习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所说的“自由感知”,是幼儿进入科学活动区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发地认识事物及其有关属性的过程,是让幼儿通过最基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认识外部世界,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这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可以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自由感知呢 ?本文结合科学活动区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根据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和《规程》精神的进一步贯彻,活动区游戏(或称幼儿园自选游戏)已逐步成为幼儿园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天,不同年龄的幼儿,各自在教师精心创设的、丰富多采的活动区中,轻松、愉快、自由地游戏着,尽情地体现着游戏小主人的地位。那么,教师在为幼儿创设了活动区,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后,又该做些什么呢?是放手还是指导?若指导,又该指导什么?如何指导?这仍是幼教实践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一课题,本刊特发表相关的科研与教研成果,以期引起幼教同仁的共同关注,早日走出活动区游戏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区材料分类全面,内窖多样活动区活动是一种教师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这就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对活动区进行分类,提供内容多样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月份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体验成功。一、合理布局,创设区域创设活动区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创设活动区的过程中,尽量满足幼儿的需求,根  相似文献   

20.
开展活动区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能轻松、自主地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就应着重研究如何为幼儿提供参与性更强更完善的环境。我尝试做了如下工作: 一、活动区的设置灵活多变 活动室的空间是有限的,活动区一般设置也需五六组。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动起来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又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中小班,为了解决供与需的矛盾,我把活动区设置成扩张式的。如把一块地毯放置在墙角,再用几组玩具低柜、格架做另两面围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