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临床心理分类主要有两种:心理障碍类和精神病类。而新的分类,即大脑功能障碍及生理异常、心理能量及行为异常,心理特质与个性异常、生命历程与生活经历异常等4类,更能有效地诊断与治疗心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不论你是否懂得驾驶,你心目中梦寐以求的车是什么模样呢?1.豪华房车2.敞篷车3.跑车4.吉普车5.迷你车6.古董车7.改装车结果分析:选"豪华房车":你追求的是安全、稳定、宁静、可靠、合理及公平的人生。选"敞篷车":你外表自信十足,爱面子、爱出风头、爱自由,而又不能面对太大压力,所以你追求的不是很富有或奢华的生活,而是需要受人尊重和自由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N1+"与/及"+N2+V这种同形多义句式主要是由两种情况造成的:1.句子的歧义:使用者主观上确定N1和N2关系,句中"与/及"的意义是确定的,只是由于各种限制,暂时无法判断而已。对于此类的"与/及"可利用语境消除句子歧义,判断"与/及"的词性;2.语词的模糊现象:使用者只是对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形成概念,主观上不确定N1和N2关系,只知道可以采用N1+"与/及"+N2+V这个句式,但是没有明晰地辨别其中的"与/及"究竟是并列连词还是介词时。对于此类的"与/及"可用语义框架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它在整个语义框架中的作用,而不拘泥于词性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布伦塔诺、罗素等人都曾对心理内容问题予以关注和思考。当代心理内容研究是传统意向性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并已成为探索心灵世界的一个专门领域。虽然当代心理内容研究的流派众多且争论不断,但学者们仍有着诸多共同的研究旨趣,如对命题角色问题、内容自然化问题等的关注,由此而形成了三大研究传统:分析传统、现象学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究其实质,心理内容是主体心灵指向对象的方式,它体现了心灵把握世界的特有能力,主要在四个维度上被呈现出来,即语言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语言表达主体所理解或把握的语句或语词的意义)、逻辑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用来呈现语句意义的命题)、现象学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经验内容)和表征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心灵中对象被表征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恩怨常比人们想象的要微妙复杂,即使童年的经历也会对她们成年后的生活和情感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女性在她们自身那个世界中的地位往往对她们具有更深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猫眼》中女主人公伊莱恩.瑞斯利微妙复杂的行为和心理的分析证明这一观点,并由此得出结论:"女人心结"而非"童年情结"、"怀旧情怀"或"厌女症"是对女性行为和心理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问题儿童和问题行为是两个心理学上的术语。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不遵守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的社会规范,在处理事情、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差别。问题儿童的症状具体表现为:①性格发展偏离或具有一定神经质表  相似文献   

7.
历来对教育起源问题的讨论,概括起来看,主要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的:教育何以必要?教育何以可能?教育的原型是什么?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所形成的几种观点,如"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等,实际上针对上述三个层面的不同方面来说的。讨论教育起源问题乃至其它教育理论问题时不应该简单地以一种观点排斥或否定另一种观点的:首先要理清或表明论者的学术视角或立场,避免把基于不同视角或立场上所形成的几种观点不加区分地混沌而论;也不应该不加区分地用一个单一的视角去评价在多层意义上所形成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描述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和量一量"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再安排讨论: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否都相等?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探讨了这3个问题后,教师追问:"大家还发现了什么?"生1:将圆对折2次,分成4等份,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的意义。2.能运用有关知识初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理解"相关联的量"和"相对应的数"等术语。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已知体积和高度,怎样求底面积?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探知这些数量关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心理理论这一概念将儿童心智阅读能力视作一种基于规则或逻辑的推理,并以此设计出了错误信念任务等经典任务.大量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在这些任务上的表现不佳,因此该群体被认为是缺少心理理论的"心灵盲".基于对心理理论概念及其元理论的分析,并在神经现象学视角下结合镜像神经元研究、自闭症儿童的主观报告及其行为的现象学描述,本文尝试揭...  相似文献   

11.
葛鹏举 《考试周刊》2011,(41):169-170
教学反思也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我经常在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到底该怎么上?到底怎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呢?我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学理念的反思、课堂模式反思、教学方式反思、课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尝试。  相似文献   

12.
用爱悦纳     
提起多动症你会想起什么?是课上的手舞足蹈、做鬼脸、敲桌子、晃椅子,还是课下的东奔西跑不停歇?其实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动症。在心理学上,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是一种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极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激动、好与人争吵;  相似文献   

13.
异常心理是指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异常或病态表现.弄清异常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机理,是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关键和前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从不同的理论出发,阐述了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两种理论对于异常心理研究的价值和不足,对于深刻认识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提高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效果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而生的生理不适.网络成瘾在精神医学的诊断分类中被列在“冲动控制疾患“之中,与强迫症、病态性赌博、购物狂属于同一类型的病症.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研读课题1.揭示课题后通读全文,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2.引导感受"借"的妙处。二、品味艰辛1.再看课题,还有什么疑惑吗?2.联系学过的课文和听过的故事,说说对"三"的发现。3.以"三"这个字为研究点品味孙悟空借扇的艰辛和不易。三、走近人物1.说说牛魔王和铁扇公主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2.学生交流分析,对人物产生立体的客观的评价。四、丰富内涵1.课文仅仅讲述的是一个不存在的神话故事吗?  相似文献   

16.
问题儿童和问题行为是两个心理学上的术语。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不遵守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的社会规范,在处理事情、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别。问题儿童的症状具体表现为:性格发展偏离或具有一定神经质表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为"资本"缺失与心理困境两类:一是"资本"缺失.主要体现在:1.社会资本不足.毕业生的就业不仅是学生本人综合素质的竞争,同时也是学生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较量.然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70%以上来自"老、少、边、山、贫"地区,也有部分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或多子女家庭及单亲家庭,他们缺少来自家庭和社会关系方面"人脉"的支撑,在对职业规划分析及信息获取上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市中学生601人为被试,采用"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探讨广州市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控制源影响有显著差异,重点学校学生表现得更内控;(2)青少年心理控制源与社会适应行为显著关系,其中与适应良好行为呈负相关,与适应不良行为呈正相关;(3)青少年心理控制源可以预测社会适应行为,其中对适应良好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对适应不良行为起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论:心理控制源能够影响社会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训练对改善艺术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际关系心理学》为指导基础,组织36名艺术类大学生开展7周人际交往心理行为训练活动,并分别在实验前后比较16pf测验效果。结果:1.训练后艺术类大学生乐群性、稳定性和敢为性显著提升,而敏感性和忧虑性明显下降;2.训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3.心理健康、新环境成长能力及适应焦虑因素训练后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心理行为训练对艺术类大学生人际交往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生网络成瘾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飞 《班主任》2006,(2):30-31
一、什么是网络成瘾及其判断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而生的生理不适.网络成瘾在精神医学的诊断分类中被列在"冲动控制疾患"之中,与强迫症、病态性赌博、购物狂属于同一类型的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