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超 《军事记者》2007,(4):40-41
信息技术与现代媒体的“联姻”,托举出一个媒体大发展的时代。作为信息时代的特征之一,以走进千家万户的互联网为依托的新闻传播,给纸质媒体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浙江法制报在三次改版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新闻立报、深度立报、精品立报、特色立报的办报理念。而理念的变革与升华,又带动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推动了新闻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地市晚报是率先走入市场的“弄潮儿”之一。然而,现实给地市晚报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观念的更新和机制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那种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办报思想和方法,只能让地市晚报走入歧途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4.
张吉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69-170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内容日益多元多样,党报等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党报如何增强影响力,实现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就成为报人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党报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明确的方向感,担当起相应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笔者认为,明确优势找准定位,创新舆论监督手段,增强深度报道,增加亲和力,这是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提高权威性和主流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叶程鹏 《传媒》2003,(3):36-37
报纸质量是办报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报社事业发展的生命。面对我国加入WTO和国内报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报业系统尤其是地市报社如何牢固树立质量立报的思想,着力推进质量带动战略的实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质量立报须把握好采编、发行、印刷、广告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今年元旦,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对《湖北日报》进行了规模大、力度强、影响深的全面改版,并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提出“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办报理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今年元旦,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对《湖北日报》进行了规模大、力度强、影响深的全面改版,并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提出“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办报理念,成效显著。一、完善新闻采、编、发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闻立报是媒体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一个公理或日通则,无须再行论证。但我们认为有必要讨论的是用什么样的新闻立报,立什么样的新闻。也就是说,向受众叫卖什么货色,把新闻立报的立足点放在哪里才是最佳最合适的位置。才能实现双赢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支持我创办香港《立报》1938年圣诞节前夜,我乘意大利邮船康特凡蒂号只身离开上海。那时,到底去什么地方,哪里将是落脚之地,我心中也无数。总之,上海沦陷了,呆不下去了。当时从上海去内地有一条路线要经香港,于是我旅行的第一站便是香港。在船上不期而遇到了茅盾、谢六逸、严谔声,旅途颇不寂寞。  相似文献   

10.
衡量一篇文章或者报纸的报道质量,转载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市场导报去年全新改版后,先后有20余篇报道被《报刊文摘》选登。《报刊文摘》以"主流视角、百姓情怀、时代印记、开放眼光"为宗旨组稿,其选用的稿件自然有一定的"门槛"。尽管这并非唯一的参考指标,但从中可以引发一些传媒创新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六、创办香港《立报》中国共产党支持我创办香港《立报》 1938年圣诞节前夜,我乘意大利邮船康特凡蒂号只身离开上海。那时,到底去什么地方,哪里将是落脚之地,我心中也无数。总之,上海沦陷了,呆不下去了。当时从上海去内地有一条路线要经香港,于是我旅行的第一站便是香港。在船上不期而遇到了茅盾、谢六逸、严谔声,旅途颇不寂寞。  相似文献   

12.
从1983年起,为了帮助父亲写关于《立报》的回忆文章,我翻阅了能找到的全部《立报》。没想到那散发着霉味的、发黄易碎、残缺不全的旧报,竞那样地吸引了我,使我感受到三十年代前辈们为了抗日救国而奔走呼号的高昂激情,为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宣传团结抗日道理所做的努力,以及为群众服务的极大热忱。难怪当年许多读者把它当成亲密的朋友和导师,对它倾注了那么真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老新闻工作者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我与立报》。《立报》1935年创刊于上海,是一张很有影响的小型报。它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拥有广大读者,销数曾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萨空了同志1935年秋到上海参加《立报》工作。1937年11月大上海沦陷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立报》由于坚定的抗日立场,也被迫停止了发行。12月,他乘意大利邮船赴香港。在那里他主持了香港《立报》创刊的筹备工作。1938年3月,香港《立报》和读者见面了,他担任了香港《立报》的总编辑和经理。同年9月,他脱离香港《立报》去新疆。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记述的就是他这一段经历。文章将介绍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的时刻,《立报》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保卫祖国,争取自由民主而斗争的。而他自己也正是通过斗争实践,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14.
1935年在上海创办的《立报》是民国时期一份有影响的小型报纸。该报在办报宗旨、编辑出版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体现了大众化报业理念和精编主义办报精神。小报不小,《立报》短暂的绽放为新闻界留下了许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如果转型既丢掉了原来的特色和风格,又没有形成新的优势,就会失去读者,丢掉市场份额。因此,它要以高超的办报能力和引导艺术为前提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我们将以解放思想为切入点,从理顺内部管理人手,紧紧围绕“新闻立报、经营强报、创新兴报、和谐聚报”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夯实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第一传媒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一张四开的地方小报到今天的“三报一网”集团化经营大格局,从三类报纸蜕变为省“双十佳”报纸,《驻马店日报》贯彻“新闻立报”的思想,定位准、品位高、实力强、模式新,以政治新闻的深、地方新闻的精、民生新闻的特在地市级党报中间勇立潮头,由一棵幼苗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相似文献   

18.
上海《立报》于1935年9月20日创刊,1937年11月24日停刊。该报是四开小型报。它根据不同特点、风格和要求分别办了三个副刊。其中有一个副刊《言林》,与《立报》同日创刊和终刊,由谢六逸主编。谢六逸是个副刊编辑名手。1981年《新文学史料》第三期上,登载曹聚仁的遗著《我与我的世界》中提及:“五四运动以后,副刊编辑名手,邵力子、孙伏园二先生而外,黎烈文、谢六逸二兄也为世人所推重,他们都是善于做拼盘的好厨子,富有战斗性,”在他的悉心努力下,《言林》在社会上享有卓著盛誉,颇为社会人士所赏识,所载文  相似文献   

19.
一种一面标有岗位和姓名,另一面写着新闻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警示牌在谷城日报社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办公桌上立起。这是该报认真学习《襄樊市新闻宣传宏观管理若干规定》,强化“政治家办报”意识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张季鸾,名炽章,以字行,陕西省榆林县人,生于1888年3月20日,是著名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报刊政论家和中国新闻界新闻自由的倡导者。他与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被誉称为“陕西三杰”。1902年秋,张季鸾前往关学大师刘光(?)在礼泉县九嵕山下主持的“烟霞草堂”就学诹豕??)的亲自指点下,张季鸾博览群书,学业大有长进.刘光(?)教学注重史地,使张季鸾打下了中国史地知识的根基,并使他在国学方面朗然得条理,为文章亦如良史之绵密警策,为他后来从事新闻报刊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05年秋,张季鸾由陕西高等学堂派遣赴日本官费留学.由于同盟会革命党人的影响,他开始注重社会政治活动,思想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盟会陕西分会部分留日学生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特创办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