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子正 《辅导员》2011,(1):47-47
我学的乐器是唢呐,到现在我已经学了快两年的时间了,在学习唢呐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  相似文献   

2.
岁月烟花凉     
郑尔佳 《初中生》2018,(17):33-34
我是土生土长的乡下姑娘.母亲生我的时候,正赶上春天到来,于是她给我取名筱春来.我家世世代代都是吹唢呐的,我爷爷在家乡的名气可高着呢.别人家办白事,都会叫上我爷爷的唢呐班去吹上几曲.在当时,他可是“唢呐王”,筱家班的掌门人. 长大后,听母亲讲爷爷以前的事儿—— 在我们村,唢呐这种民间艺术,不只是一种娱乐,办丧事时还意味着对逝者的人生评价——品德平庸者,唢呐班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只有为德高望重者,才吹《一枝花》.这首高难度的曲子,只有我四方闻名的爷爷——筱三爷能吹.筱三爷老了,筱家班需要接班人.村里人都指望母亲生出个儿子来.遗憾的是,母亲生出了我.姑娘是不能学吹唢呐的.  相似文献   

3.
爱的唢呐     
赵鹏飞 《高中生》2010,(22):28-29
最近,学校办起了各类兴趣培训班,我业余会摆弄几下唢呐,就向校长毛遂自荐接下了唢呐培训班的工作。这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突然有人敲门,进来  相似文献   

4.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声音高亢、嘹亮,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唢呐总体来说是一种比较难学的乐器,初学时比较费力,音准不好把控,不建议年龄太小时学,一般可以从小学或初中阶段学起。年纪小时可以学一些简单的吹管乐器作为音乐的基础入门,然后转入唢呐。本文主要讲解在初中,高中年龄段学生对唢呐的学习,这个阶段主要是基础学习,重在基本功的练习。  相似文献   

5.
幽默     
<正>神回复求大神支招:楼上和楼下的邻居都是与我同年结婚的,生的孩子年龄也差不多。开学了,楼上小朋友报了架子鼓班,楼下的小朋友报了小提琴班。请问,我该给儿子报什么班来对抗即将到来的噪音呢?神回复:唢呐。我骄傲了吗?看电视时老婆又开始教训儿子了:"看看人家,四岁学琴,十岁考级,十二岁拿奖。再看看你,吉他学几个月了,连哆来咪发都没弄清楚!"  相似文献   

6.
<正>一.《百鸟朝凤》——中国人延续千年的悲剧精神曾在中国热映的《百鸟朝凤》是中国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影片讲述的是1982年,八百里秦川一个叫做无双镇的地方,一天来了一个要向唢呐王焦三爷学唢呐的学徒。带他来的孩子的父亲一直有一个吹唢呐的梦,无奈无法实现,只好把这个愿望寄托在儿子天鸣身上。想学的人很多,焦三爷死活不肯收徒。但是看不过父亲在焦三爷的面前痛打孩子,勉  相似文献   

7.
<正>您就这样永远地离去了吗?我那爱吹唢呐的爷爷。现在,我却怎么愈来愈感觉到您的真实存在呢?新中国成立以前,爷爷靠一把唢呐解救了全家的饥饿。那把唢呐吹走了乡村凄凄惨惨的岁月,吹走了乡村尸布一样悲凉的生活。让哭的人尽情地哭,让叫爹的尽情地叫爹,让喊娘的放肆地喊娘……新中国成立以后,爷爷不再为生活奔波了,唢呐却吹得更勤了。爷爷用唢呐吹着村庄的喜怒哀乐:把农家的喜事吹得热热闹闹,让新郎满杯满杯地敬酒,新娘大把大把地撒糖;把农家的惨事吹得有声有色,孝男踉踉跄跄地护丧,孝女抽抽泣泣地号丧……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9,(1):57-60
唢呐班社,作为我国唢呐艺术在当代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区域性民间风俗文化的推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砀山唢呐班社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组织架构和和沿承方式,对传统的继承既稳固了砀山唢呐的区域性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唢呐的发展。在坚持传承的基础上,阐释砀山唢呐现今发展的利弊,进而探索其合理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范崇嬿 《下一代》2015,(3):16-18
陶陶的学校有一个小云雀乐队,那里有笛子、琵琶、古筝、二胡、唢呐,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葫芦丝,那是在小葫芦上插上一个小竹管制成的乐器,吹起来声音可好听了。每次乐队排练,小嘎逗就坐在窗台上听得入迷,他多想也学一种乐器呀。一次他对乐队指挥邱爷爷说:"邱爷爷,我也想学乐器。""你想学什么乐器呀?""我想学葫芦丝。""好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一支唢呐半台戏。”唢呐在乡村音乐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它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别适合演奏热烈欢快的乐曲。在我们农村小学小型乐队中,添加这么一两支唢呐,并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能给乐队注入鲜活的分子,增添不少亮丽的色彩。多年来,我指导学校乐队,觉得唢呐最不好教,主要是准备工作繁琐,音准不好把握。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学生初学时教师应从这几方面着手:一、帮助学生选好理想的哨子,炼就过硬基本功唢呐的音质好坏主要取决于哨子是否理想,特别是初学者,气息短,经验不丰富,若是没有易吹的哨子来学习…  相似文献   

11.
唢呐乐器使用非常早,主要使用在一些民间活动中,因此它的民族性非常浓郁。本文在阐述时主要是对唢呐在乐队中应用现状分析,介绍唢呐在现在乐队中需要如何发展,以此来提高唢呐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民间乐器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因为唢呐演奏时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和复杂繁琐的演奏技巧,很多学生在进行唢呐学习时都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唢呐学习,通过调查比对,我们可以发展,吟唱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许多在唢呐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比如在吹唢呐时因气息不集中而发不出想要的音调,因舌头不灵活做不出发出固定音调的形状等问题.本文主要是对不同的吟唱方式在唢呐演奏课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唢呐演奏学习中发挥吟唱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唢呐艺术是我国民俗音乐艺术的一个艳丽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沿革迹象和深刻的社会变迁见证作用。现代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等其他民俗乐器的大力发展,唢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唢呐艺术由于自身具有的独特意义,它的发展关系到民俗音乐的接受现状与未来发展状况,因此对于唢呐的传承和发展不能简单的寄托于民间艺术的自觉发展,还要更多的从教育上进行有力的传承。本文从唢呐艺术的历史渊源出发,并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唢呐艺术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学现状,并且根据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对高职高专院校唢呐教学现状进行具体的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高专院校唢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改变现有教学状况,以促进我国唢呐艺术的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各大高等音乐学府都开始了唢呐艺术学习,唢呐艺术正在从民间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在世人面前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唢呐艺术从多种放面都拥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自己新的特点,主要包括:表演形式、形制创新、专业教育等,因此,唢呐艺术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形成理论教育,从而推动唢呐艺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西临县大唢呐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曲艺品种,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研究,本文探讨了临县大唢呐的演出状况、艺人的生活状况、演出场合、大唢呐艺人对自身现状的认识,试图使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古老艺术充分展示其学术价值和独特魅力,并且使临县大唢呐在发展中面临的窘境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小说《百鸟朝凤》以传统艺术在艺术生产状况下遭遇的危机为背景,讲述了男主角游天鸣拜师,学习唢呐吹奏技艺,掌握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成为唢呐艺术传承人的故事。当代,以唢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了避免消亡,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自我调整,其宗教伦理维度的本体被转化为形式—消费模式,以此确立艺术的自律性,客观上,这是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现实中,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用途广泛、技巧丰富的一种民间吹管乐器,民间俗称为大笛、喇叭。唢呐通过气息的控制,亦能使音色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所以唢呐不仅能够演奏出粗犷挺拔的刚气,还能够演奏出细腻委婉的柔情。唢呐发音高、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唢呐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独奏乐器。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18.
唢呐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中国民族乐器,本文对唢呐的由来、构造、演奏形式、音域、种类、代表作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使我们更加热爱民族乐器,能更好地欣赏它。  相似文献   

19.
王美璇 《儿童音乐》2023,(1):67-68+74
<正>一、教学素材《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湖南民歌。歌词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模仿大喇叭、小唢呐相互竞技的有趣情景,烘托出主人公洒脱豪爽的性格。(一)歌词分析“长的就是喇叭,短的就是唢呐,里乐拉,里乐拉,唢呐配喇叭。”运用写实手法,根据长与短区分喇叭和唢呐,贴近儿童的认知水平;使用衬词“里乐拉”模仿唢呐和喇叭的吹奏,赋予歌曲浓郁的乡土气息,洋溢着田园农家的自由欢乐气氛。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于都唢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于都唢呐日益得到保护和发展,这与大众媒介的普遍化是密切相关的。文化传播的媒介化,是于都唢呐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将成为未来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总体形态和典型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