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知名文人,近年来余秋雨一直笔耕不辍,在文坛颇受瞩目也颇受争议。不过他的每一本新书问世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余秋雨人生哲言》是余秋雨宣布封笔之后于2006年8月出的一本新书加精选,虽然里面既有新作也有旧作,却仍是原汁原味的“余氏散文”。有人说,人一旦迈过中年,就会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余秋雨也不例外。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读读他的体会和感悟,或许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所启发。我们将从这期开始选登《余秋雨人生哲言》的部分篇章,如果同学们读完之后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欢迎给我们来稿,我们将选择优秀的文章刊登在杂志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
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久违的余秋雨先生又回到了评委席上,同时也再度掀起了热热闹闹的炮轰“读错字”事件。南方报业写道“:余教授逐渐把书斋搬到了电视演播厅,在电视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于是有人预测余教授必将违背“封笔”之约,重返文坛。果然,一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名为《余秋雨人生哲言》的新书在7月底隆重上市。但是这本书的编辑却否定了外界传闻,称这一切完全都是巧合。《余秋雨人生哲言》从策划到出版历时两年之久,中间曾因种种原因搁置。而且它虽然是一本新书,但是其中只有部分内容是余秋雨先…  相似文献   

3.
在九十年代中,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发表引起了中国文坛上十分巨大的轰动,开创了当代散文史的新范例,其散文语言注重节奏的合拍、韵律的谐美、句式的整齐,堪称中国当代文化的榜样。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读者深刻体会余秋雨先生对人生真谛和文化内涵的执著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诗歌、戏剧、小说逐渐失去轰动效应,散文从边缘地带跃居一线,成了“当红小生”,余氏散文堪称丛中奇葩。读罢这本余秋雨著的《人生哲言》,我掩卷而思。总的说来,这本书可以称作是余秋雨对其六本散文集的回顾与总结,提炼与升华,梳理与展括。文章中有很多论点、论据是重复引用先前文集的材料,所不同的是在广度上给予了延伸,深度上加重了挖掘。余秋雨的文字虽然有模式化的写作风格,即:故事+诗性语言+文化感叹。但他的运笔情感强烈而富于节制,在他笔下,人生的悲凉,岁月的沧桑,无不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写真。作者从感悟或从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散文作家中,余秋雨无疑是独特的,是个性的。如同《文化苦旅》"作者简介"中所说,余秋雨是一位艺术理论家,是中国文化史学家,同时也是散文作家。虽然散文并非余秋雨先生最擅长的文体,但是因为他在艺术层面上深厚的积累以及对我国史学的研究和了解,使其散文非常的严谨、深邃,同时也略带有艺术的美感。基于此,主要论述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以期帮助读者深刻体会余秋雨先生对人生真谛和文化内涵的执着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是余秋雨先生的精心创作的文化散文,这些散文没有沉湎于自我的小家子气,而是表现为一种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其中体现出现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丝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开启一代文风。尤其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展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之余,总感觉先生的散文中充满了对文化现象的反思和对一些时代的行为思想的批判,所以笔者在此试着深入探讨一下余秋雨先生在散文中所表现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当代散文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涵丰富深邃、语言平淡蕴藉、层次多重而厚重,在文化内涵上具有广阔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可以给读者们更多人生启迪,提高精神境界。本文对其创作特色和文化内涵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刍议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美玲 《阅读与鉴赏》2007,(11):29-30,45
余秋雨先生是文化学者,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善于将睿智和学识在“人文山水”间邀游,使他的历史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又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人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国内外不少评论家都把余秋雨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曾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人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  相似文献   

9.
一、文本解读《都江堰》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人格构成。因此《都江堰》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通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14,(17)
正《君子之道》作者:余秋雨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4年8月定价:38.00元"那么多年过去,直到今天,终于可以搁笔搓手,告诉读者,我把事情的另一半也做了。"余秋雨一切的研究都是为了研究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做准备,耗费十几年探索,阅遍文化,行尽千里,撼动万亿华人读者,终成总结性成果。文化人类学认为,一切重大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余秋雨进而认为,中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的新书《文化苦旅全书》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丛书共分六卷。在率先出版的两本《寻觅中华》和《摩挲大地》中,余秋雨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中的作品进行了修改,并且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新作。余秋雨表示,“从此,我的全部文化散文作品,均以这套书的文字和标题为准。”对于将之前部分作品进行修改合并出版《文化苦旅全书》的初衷,余秋雨表示,“我的书在国内的盗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  相似文献   

12.
星光灿烂: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在品读余秋雨的作品,他的散文带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冷成金所说:“余秋雨的散文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对传统文人的品格进行了深入的检索,对复杂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清醒的淘汰……”读余秋雨的散文,就如同在赏诗,他是一位诗人,使我们思接古往今来和上下八方,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个人文化追求可能已经绝望,但文化的整体和谐、天道的运行规律仍然值得深深信赖。很喜欢他以中华文明为背景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当然也喜欢讨论人生问题的《霜冷长河》,取材于对埃及、阿拉伯、犹太、巴比伦、…  相似文献   

13.
<正>《寻觅中华》作者:余秋雨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对于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大家比较熟悉的或许是《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霜冷长河》,比较少有人提到《寻觅中华》这本书,事实上,《寻觅中华》可以看作余秋雨创作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2008年,余秋雨授权"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以"文化苦旅"命名的丛书,作者在这套书的自序中  相似文献   

14.
余秋雨无疑是一个文化人,有着文化人的忧患,文化人的敏感,更有着文化人的历史责任。他跳出传统站在人类科学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上,面对着自然、山水、风物,面对着看似沉寂的断墙残垣,用他的笔对民族的文化历史命运进行反思,凝重的反思里,他关注着社会人生,抚慰着一批批失意落魄的文人,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无论大小长短,都浓缩着余秋雨胸中的文化悲悯感。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的散文具有一切令人喜欢的元素。在"文化热"时期,他领风气之先,既想知性的谈论历史,又想感性地咏叹情感,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曾是一代青年的成长符号。但朱国华先生给出的"余秋雨公式"是"故事+诗性语言+文化感叹",余秋雨的《洞庭一角》则是这种公式的样板之一,即用诗意的方式重复着自己的文史哲学,以不加控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情感,用二者的结合写就一篇篇散文。而其散文对文史资料的随意性使用造成了许多知识的硬伤。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7,(7C):43-43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所着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自金作家奖。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和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自上世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由于余秋雨本人对戏剧的深入研究,使得他的散文风格独特,带有戏剧性。本文将结合《观众心理美学》、《戏剧十五讲》等书,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以《文化苦旅》为例浅谈余秋雨散文中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8.
《信客》出自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是该作品集的代表作之一。《文化苦旅》一书是余秋雨在访遍了世界各地风光景色、文化古迹后所作,正如他在旧版的序言中所说,这本书是站在历史的足迹上进行的思索,因此《信客》这篇文章渗透着沉淀千年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这是余秋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现代关注,更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文化的关注。本文以"信"字为切入点,解读《信客》一文所蕴含的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90年代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出版及发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在当代散文的艰难蜕变中脱颖而出 ,实现了知识分子话语的转化 ,完成了散文由审美向审智的过渡。领一代散文之风骚 ,开一派散文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道士塔》是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的卷首名篇,于2003年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高中语文课本。这是一篇戏剧式地记叙敦煌文化惨遭出卖,民族尊严丧失殆尽的随笔性散文。全文用语凝练,却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使凝练的散文有了厚重的力量。《道士塔》的语言具有凝练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