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理想的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传统预设性教学的深度变革。当"无法预约的精彩"取代"一成不变的守候",激活生成性资源成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高扬学生主体意识的切入点。生成性课堂是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了教师的引领、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交融。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构建历史生成性课堂的策略,以此培育历史课堂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生态课堂极力倡导的教学理念。生态课堂理念指导下的动态生成理论是:教学不应只是平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互动对话、实践创造,随机生成与资源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课堂上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利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展开再教学的过程。"数学课堂为生成而为,教师为生成而教,学生为生成而学"。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其开放的流溢着生命光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所谓生成性教学就是一种注重学生个性化建构、注重课堂互动、注重动态调整的教学形态。与传统的静态课堂教学相比较,生成性课堂教学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生成性教学体现课堂多边互动关系,将侧重点放在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上,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设计,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让学生跳出教师“控制”,教师因此需要巧妙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并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的波澜和思维的张驰,以灵动的教学智慧善待课堂动态生成。要精心创设预案,构建生成基础;要提升教学智慧,捕捉生成契机;要巧用错误信息,迸发生成火花;要引导学生辨析,展现生成魅力;要关注学生思维,体现生成价值。从而努力演绎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生成的异彩课堂。  相似文献   

6.
刘志刚 《知识窗》2014,(6):23-23
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生成超出教学预设之外的新知识、新内容的过程。假如学生一直不能走进教师的思路,那么动态生成的课堂将无法实现,教学也就难以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杨飞 《科学大众》2012,(11):100
课堂有效教学情境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教学基于我们对教学价值、学生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新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从"外在化"到"内在化",从"生活化"到"数学化",从"接受化"到"创造化",从"虚拟化"到"逻辑化"等四个方面,促进有效教学情境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5,(12):156-157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的,当师生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时,教师要冷静、迅速机智地作出反映,灵活处理。生成尤其是意外生成,巧妙利用之后,会给整个数学课堂注入一种新的活力,给师生带来额外的收获。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笔者从"巧用学生生成资源"、"正确面对生成资源"、"把握利用生成资源"等方面对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探究,在探究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充实、提高。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较强的资源性和生成性。通过进行"小学数学互动课堂建设的研究",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促进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认知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具有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延续。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有效生成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巧设课堂过程,有的放矢的训练,完成并提升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动态生成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新课程提倡生成性课堂教学。课堂生成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资源,具有不可预设性。只有恰当地、选择性地利用课堂生成,才能实施真正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能,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生成性的课堂富有创造性,富有激情,往往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构建动态的课堂,需要随时捕捉课堂的亮点,敏锐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并且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组织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成性课堂有效结合了环境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活动性,它主要强调了文本、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教师的指导去发现并且得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东西。所以,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样的动态教学,它对教学模式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为现代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下面我对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课堂应当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但针对传教学中对预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度操作,本文以真实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唯有拚弃这种过度操作的教学行为,我们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不断迸发出生成性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火花。  相似文献   

13.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新课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课堂,是有活力的课堂。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动态课堂随时调整课堂进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因此,本文将理论联系实际阐述语文教师如何智慧地随时根据学生和课堂的变化,调整预先设定的教学进程,引导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资源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堂目标之中,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过程是富有动态、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总会出现这样那样,出人意料的"小插曲",语文教师要在精心预设文本和学情的基础上,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课堂上这些精彩的"质疑"、"讨论"等动态生成资源,打造初中语文的和谐互动课堂。  相似文献   

16.
李庆力 《今日科苑》2005,(10):I0008-I0009
课堂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由学生自发生成的问题而形成的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学生知识自我构建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课堂教学过程是变化的、动态的,是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  相似文献   

17.
<正>课改要求课堂转型: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到重视学生的学;由重视知识转到重视能力、重视创新;由重视教学结果转到重视教学过程。其根本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在课堂上适当进行"角色转换",是使地理课堂转型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角色转换的涵义地理课堂上"角色转换"是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站在所扮演的角色位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吸收前人对"动态生成"教学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初中化学课堂动态生成的概念、意义作了诠释与描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从教学设计、临场教学机智、教学反思等几方面对如何构建初中化学动态生成课堂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静态数学观下的过程教学于教学目标而言仅存在工具意义,过程教学的价值实现必须以数学观的转变为前提。动态数学观下的过程教学,关注了学生的亲历性、课堂的生成性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静态数学观下的过程教学于教学目标而言仅存在工具意义,过程教学的价值实现必须以数学观的转变为前提。动态数学观下的过程教学,关注了学生的亲历性、课堂的生成性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