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今传媒》1995,(1)
精雕细刻 完美表现──试谈对报刊编校质量的审读叶子编辑工作是报刊出版链条中最关键的环节;校对是保证报刊质量的有效手段。编校质量决定着报刊的整体质量和社会价值。对报刊编校质量的审读.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来把握。微观指的是报刊上的一篇篇具体文章...  相似文献   

2.
图书报刊差错多的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编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编校人员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中除职业道德、业务素养水平等有重大影响外,心理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工作责任心很强,业务功底扎实的编辑负责编校的书刊出版后,也会懊丧地发现一些不应有的差错。这种情况对于采用电脑排版和因人手少实行编校合一的报刊可能更为突出。 编辑、校对是独特的精神劳动,编校人员必须具有与从事这种劳动相应的心理调适能力。这主要包括防止对文稿态度的偏差,克服阅读认知整体效应的负面影响和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一、防止对文稿态度的偏差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三个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态度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出版物的一些差错与编辑对作者文稿态度上存在的偏差有一定关系。我们应当注意防止以下两种主要不良倾向。 1.迷信权威。当前,一些图书报刊喜欢约请名人撰稿、题词,以提高档次,吸引读者。诚然,利用“名人效应”,这本是一种很好的出版策略,但对这些“名人”:著名专家、学者、领  相似文献   

3.
编校过程中论文版本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范 《编辑学报》2008,20(3):199-200
论文版本是指论文从投稿到出版的编校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样式,它反映出论文在不同编校时段的状况,其实质就是编校过程控制。论文版本具有著作权价值,有助于编校纠错,存档后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编辑应树立版本意识和档案意识,重视编校过程控制,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2017年网络文学推优作品编校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举证,总结分析网络文学编校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阐明提高网络文学编校质量的具体对策,即完善网络文学作品编校的法规规章,强化网络文学编校质量监督,提升网络编辑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树立网络文学出版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5.
最近,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赛区的选手都表现出色,发挥出了高水平.我作为一名老编辑和本次大赛的评委,在给各位选手点赞的同时,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办报刊、搞出版仍然需要“编校匠”! “编校匠”与一般编校人员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超的职业技能.而“编校匠精神”就是对编辑出版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始终如一、脚踏实地的精神.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语句是思想的表达,文章是时代的记载.新闻出版单位的编校人员是语言文字工作者,担负着宣传、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他们要把经过编校的、达到精准规范标准的文字作品奉给读者,传给后人.这里,“编校匠”的守门把关、精雕细琢的工作和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份高质量报刊的出版,离不开编辑与校对的密切合作。“编校合力”作为一项有效措施,它要求“编”与“校”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严把质量关。实践证明,这种“合力”,对提高编辑人员素质,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报刊质量,有很好的作用。而且,随着编辑技术的日益现代化,编与校的界限将更加模糊不清。 一、编校合力与编辑人员素质 校对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基础工作,又是出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据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甘新出(1998)116号《关于1998年全省报刊编校质量检查结果的通报和进行第四次报刊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档案》杂志在省新闻出版局开展的1998年全省报刊编校质量检查工作中,以1.10/万的差错率列33家达标期刊的第5名,这表明《档案》杂志编辑部两年来抓编校质量初见成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强调:“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而多年以来,报刊中的病句、错别字、滥用繁体字以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现在令人头痛的不只是书刊上错别字太多的问题,学科性错误也不少。例如我国一位低温物理专家在国外工作期间,听说我国的低温超导工作有重大突破的消息后,欣喜异常,翻阅了所有能找到国内有关报导,在十几篇有关文章中,仅有两篇没错。因此,我认为为提高书刊质量,展开编校合一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我是个普通编辑,仅站在编辑的角度谈管见一二。报刊时间性强,版面要求苛刻,实行编校合一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从本期开始,专为编辑同志们提供一块倾吐心声的园地,名叫“编辑夜话”。在这个专栏里,主要发表报刊编辑们的生活感受、工作体会、学习心得方面的文章.同时反映编辑们的意见和要求。目的在于倡导编辑加强思想和业务修养,不断提高编辑工作水平,并引起人们对编辑工作的理解和重视。来稿一般不要超过1500字,文字力求生动活泼,提倡散文式、杂文式笔法。欢迎各级各类报刊的编辑同仁们、老总们热情赐稿。 ——编者  相似文献   

10.
胡春雨 《编辑学报》2013,25(5):464-465
针对编校过程中因无编辑署名致作者查稿出现兜圈子、扯皮的现象,提出在文稿的编校过程中编辑也应当署名。认为编辑署名具有增进与作者的相互尊重、担负编辑应有责任、发挥编辑能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的现状,提高社会语文应用水平,一场群众性的报刊编校质量有奖竞查活动,于6月26日至7月10日之间举行。 当前报刊编校质量下降,错别字在报刊书籍上  相似文献   

12.
崔玉洁 《编辑学报》2023,(4):429-433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ChatGPT与人工编校相结合,以提高期刊的编校效率和文章质量。首先,介绍了ChatGPT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并分析了其在提高期刊编校效率和文章质量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其次,本文指出,尽管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编校效率和降低成本,但在期刊出版中仍需要结合编辑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创意思维对文章进行修正和校对,以提高文章质量。最后,本文提供了一些实践案例,包括将人工编校与ChatGPT相结合进行初编稿件的修改和校对,以及使用VBA宏和ChatGPT相结合,快速高效完成排版和格式化工作。总之,ChatGPT与人工编校相结合可以为期刊编辑带来更高效的编校流程和更高质量的文章,但在技术应用中还需注意局限性和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谈编校合一     
出版工作发展很快,书刊越出越多,大家都感到高兴。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令人头痛的事,就是书刊上出现的错别字太多,“批准”错成“批淮”,“遣送”错成“遗送”,“荼毒”错成“茶毒”,这类差错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不仅如此,而且竟出现“展望出版社”错成“展览出版社”这样的事。这么错下去怎么得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想到如何从出版社的编校体制的改革上做文章。解放前的出版业(当时的书店)大都实行编校合一的体制,当时的编辑部人员很少,也不得不如此。当然编校合一也有其合理的一面:编辑管校对可以减少校样上的许多错误;校对当编辑助手,学做编辑工作,业务上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开明书店是实行编校合一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之一。他们出版的书,校对精,错字少,声誉卓著。周振甫、王攸二位同志都是开明的老人,我们请他们写了两篇文章,介绍当时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解放后,出版事业大发展,出版社也多了,编辑部机构比以前大得不能比,编校分开代替了编校合一,毫无疑问这是一大进步。但是编校分开之后如何保留编校合一中的好经验、好传统却是一个末被十分重视的问题。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已有30多年的历史,编辑和校对工作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同志们踊跃写出总结经验的文章来参加讨论:①编校工作有些什么经验教训?②编校体制应当如何改革才有利于出版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浅论编校角色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校关系是近年来出版界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因为编校合一也好,编校分离也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质量的优劣,因而它不是单纯的出版分工问题。编校关系的分与离,根本上是由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在目前出版条件下,校对校审功能不断强化,编辑策划功能不断加强,编校关系已不能适应出版业发展的要求。因此,进行编校职能的融合与重组势在必行。一、编辑策划功能日益加强“编校合一”作为编校角色分工的一种形式在许多出版单位曾被使用,但它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所谓“编校合一”是说编辑兼编校于一…  相似文献   

15.
编校质量是期刊整体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期刊的编校质量出现了下滑现象,所以我国期刊需要在明确导致编校质量下滑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提升编辑的业务水平、完善编辑部的管理制度、建立和新媒体相融合的编辑培训规划、配足人员以及建立新媒体期刊刊物推介方式等对策来提升期刊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趋广泛,报刊刊登介绍外国文化艺术的文章多起来了。这样,一些外文,有的是书名,有的是影片名,更多的是人名,也就经常在报刊上出现。但是,由于我们一些编校人员、排字工人不太了解外文的排法,不注意校正,因此经常出现一些疏漏。  相似文献   

17.
康丽君  徐文杰 《今传媒》2014,(5):126-127
作者对清样的校对是科技学术期刊出版前的重要环节。编辑对这一环节的重点把握,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编校质量,本文从5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在核对校样时容易忽略的问题,编辑在发送校样时可做以提醒,同时,论述了编辑在发送校样前后的工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作者自校环节与编辑的交流互动,最终达到提高文章编校质量的目的,树立编辑部以人为本的出版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把鲁迅称为“中国的高尔基”的,不乏其人。鲁迅与高尔基,这两颗同于一九三六年陨落的文坛巨星,确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个相似之处,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也同样反映在编辑工作方面。一鲁迅与高尔基都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历。鲁迅曾参加过十八种报刊的编辑工作;高尔基编辑的报刊少一些,但也有十三种。在数十年的编辑生涯中,他们都始终把编辑工作当成为真理和正义服务的职业,通过自己编辑的报刊和撰写的文章,一面  相似文献   

19.
报刊中的差错,形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编校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编校人员素质有限,不能准确地了解词义而导致错用。因此,吃透词义,准确运用,实在是消灭差错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里列举的,是一些因误解词义而出现的常见差错。现将有关字、词作一分析,供参考。 一,宣、渲。 在一些报刊中,常出现“渲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英语教辅图书的特殊性,总结了书稿里出现频率较高的编校质量问题,提出了应对办法,给出版工作者提供了提高英语教辅图书编校质量的思路,希望编辑能够对症下药,切实保障和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