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哲峰 《青年记者》2010,(18):54-54
报道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地方经济 电视经济新闻要想抢夺眼球,就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要从观众关心的角度写新闻。要善于捕捉经济发展中刚刚萌芽的社会苗头,善于捕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善于捕捉经济工作中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新闻的服务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刊林漫步     
注意处理好新闻报道中的几个关系一,既要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又要注意不刮风,不一哄而起。新闻要新,新在哪里,新就新在具有时代的气息,能反映时代的脉搏。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实际,善于观察、捕捉社会生活中人们最敏感的事物。但是,又不能赶时髦,不分青红皂白,一哄而上,形成刮风,给人一种压力,造成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新闻图片报道要善于捕捉新鲜话题,挖掘报道主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事物、新经验层出不穷,经济新闻图片报道一定要善于捕捉新鲜话题,挖掘报道主题。而要提高经济新闻图片报道的质量,提高摄影记者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本身具有新闻的基本特性,需要有效地捕捉时代特点、新鲜话题,抓住社会变革的脉搏,反映现实。同时面对新媒体产生所带来的人们生活、工作变化,要做好对应时代的记录,同时也需要做好网络谣言相关社会新问题的处理,从而形成新时代下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杰  程彻 《新闻前哨》2004,(9):33-33
新闻点的选取与表述往往是一部新闻作品成败好坏的关键。特别在反映一个比较大的新闻主题时,笔者认为记者应该具备一种伸缩自如的本领。从大处着手,却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精微细致处起笔,以小见大来表现新闻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捕捉大背景下的新闻点。  相似文献   

6.
有前辈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意思是说,记者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记者只有不断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亲身体验火热的社会生活,真切感悟时代脉搏,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我在浙江日报从事旅游报道已有20多个年头了,专门采写旅游方面的新闻报道。我深感做一名记者,必须深入第一线,坚持不懈追求特色、善于捕捉“活鱼”,惟有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富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勤跑多走抓“活鱼”脚底板下出新闻,旅游记者尤其如此。20多年来,我已经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为采写…  相似文献   

7.
杨勇 《记者摇篮》2004,(5):35-35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随之而来的就是观众的变化。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规律。那么,作为精神产品的新闻宣传,就要自觉地担负起捕捉这种变化的责任与义务。换言之,要摸准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发展,简言之,新闻工作者要在观念转变中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记者、编辑要使自己采写、编发的新闻能够抓住读者,就必须精心捕捉新闻素材,就要寻找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重点和疑点问题,把这些问题通过我们的报道反映出来,才能获得受众的关注,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而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候,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代脉搏'. 多年的新闻实践也使我感觉到,单纯地寻找社会生活的热点、难点、重点、疑点问题还不够,还必须精心思索,透过这些问题,努力找出使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兴奋点,从而使读者受到鼓舞和启发,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去努力做好工作,这样的报道才算搭着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舆论领域的主流报纸,党报的新闻报道应坚持反映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反映社会的主流精神.而一个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党报记者,必须具备发现辨别新闻的敏锐能力,把握时代脉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挖掘新闻资源,并对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转变视角,抓住最有意义、最为典型、最富于特征的东西加以报道.使之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现状,而且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主流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准确及时地抓住领导和百姓都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迅速敏捷而又准确地传递党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0.
如何捕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彩瞬间,让我们的快门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这是新闻摄影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一长期以来,新闻摄影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总结式”报道的旧模式,出现在报刊上的经济新闻照片大多是一般化,公式化,呆板,  相似文献   

11.
新闻,通常是以“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基本原理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即着眼于动态性事物的报道。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迅速及时地反映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及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的能力,更要善于从平常的静态事物中捕捉新闻事实,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事实的最高效  相似文献   

12.
石婧红 《视听界》2001,(4):23-23
在强手如林的电视业界,城市电视台无论从资金、人才还是设备、信息源方面,相对于中央台、省台等来说都处于劣势。那么,城市台如何才能在这场激烈的受众市场争夺中分得一杯羹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城市台的新闻要做好,首先应注重新闻的谋划。而谋划应在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的同时,从地域出发,扎根本乡本土,做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新闻。“抓住时代脉搏”,就是抓当前的热点,做受众关心的、与时事结合紧密的新闻,是出“新”;“挖掘地域  相似文献   

13.
在采访中能捕捉到“活鱼”吗?答案是肯定的,关键要善于捕捉。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挖掘采访中的背后新闻,就不愁没有好稿。笔从事新闻采访多年,从获奖的几篇新闻作品来看.几乎都是从日常例行采访活动中挖掘出的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提供各类经济信息,让社会各界从中把握国际国内经济跳动的脉搏,是报纸时事版应肩负的使命,时事版面的经济服务功能,就是指报纸这种提供经济信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国内区域性报纸时事版面经济新闻的最主要来源是新华社稿件。作为时事编辑,每天要从数百条各类新华社稿中捕捉适合本区域读者阅读的经济新闻,需练就快速发现经济新闻价值.的“慧眼”。  相似文献   

15.
程彻 《新闻前哨》2004,(5):29-29
新闻要求有“新闻点”。新闻点的选取与表述往往是一部新闻作品成败好坏的关键。特别在反映一个比较大的新闻主题时,笔者认为记者应该具备一种“伸缩自如”的本领。所谓“伸”,是指延伸、放大、宏观把握;所谓“缩”,就是凝缩、缩小、微观展示。从大处着手,却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精微细致处起笔,以小见大来表现新闻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捕捉  相似文献   

16.
博览     
提倡「三个观念」马达在《新闻改革中需要研讨的课题》一文中说:在新形势下,我认为报纸工作中,要提倡「三个观念」。一是「信息观念」。要使每个记者在采写各种新闻中都要捕捉最新的信息,捕捉广大读者最关心的信息。二是「读者观念」。要使每个记者想到,你采写这个新闻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共同关心的是什么,并使读者对你的新闻报道产生普遍兴趣。  相似文献   

17.
<正>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新闻记者要想写出有份量、有价值的民生新闻,必须融入社会、融入到群众中去,善于从各种渠道中捕捉鲜活的新闻线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都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工作者,做好民生新闻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笔者根据多年  相似文献   

18.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4,(11):48-50
新闻报道需要重视细节,并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因为“新闻事实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在这些细节中,有一部分肯定更能体现新闻的主题、更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更能说明新闻人物的性格。要把新闻写好,记者必须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并在新闻中刻意加以描绘。”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许多报纸从“短”字入手,改革新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短新闻多了,报纸的消息容量便增大了,报道的面也广了,这就为迅速反映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然,好新闻不仅文字要短,而且要有份量,就是说,要短而精、短而好。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从一些同志的经验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要善于从纷纭繁杂的事物中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题材。这就是要采写群众最关心、最能反映我们时代的特点的新  相似文献   

20.
何为新闻判断力 新闻判断力是编辑记者在选题时遇到的首要问题,何谓新闻判断力?有些学者称之为"新闻嗅觉"、"新闻鼻",即新闻敏感. 总的来说,新闻敏感是记者在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目光敏锐、反应敏捷,善于从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挖掘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电视记者尤其要具备这种能力,现场事件或人物的同期声就是正文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电视新闻记者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判断该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并迅速在脑子里形成思路,在采访过程中提炼主题,使其所选的材料,包括同期声和现场,都紧紧围绕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