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花”考     
“杨花”一词经常出现于中国文学作品中,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杨花”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地方都把它解释为“柳絮”,那么“杨花”是不是“柳絮”?为什么把“杨花”称之为“柳絮”?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从杨、柳谈起,着重从文献学角度对“杨花”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2.
杨花诗揽胜     
柳絮为何又叫杨花,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动员民众在运河沿岸植柳,凡种活一棵柳树者辄奖励细绢一匹,于是百姓争先恐后的栽植。隋炀帝不仅亲自植柳,并赐柳树姓“杨”。此后,杨柳便亲如一家,不分彼此了,既然垂柳可称为垂杨,那么“柳絮”称为“杨花”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有自己特殊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 ,所以诗文中看似寻常的词 ,却常常带有特殊的寓意。了解这些特殊的东西 ,往往对古诗鉴赏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这些花草树木虫鸟、自然现象 ,就常常含有不寻常的寓意 :1 .杨柳 柳 ,“留”也 ,谐音双关 ,常表“挽留 ,送别”意。在这就不多说了。其实 ,诗歌里常说的杨树常常也指柳树 ,故杨花即柳絮 ,“杨花飞尽”正是暮春季节 ,因而 ,又常含“惜春”、“伤春”之意。“杨花落尽子规啼”(韩愈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说不尽的忧伤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则更添离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古典诗歌中的各种花的意象,杨花柳絮空托愁思,莲花、梅花寄寓品格,也别有他意。  相似文献   

5.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已逝、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惆怅。缤纷的落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伤春主题的核心。而这片片落英中。杨花却有些特别。别的花只有盛开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本身就有感情色彩。把这样一种絮状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种喜爱的表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古典诗歌中的各种花的意象,杨花柳絮空托愁思,莲花、梅花寄寓品格,也别有他意。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个柳絮飘飞的季节,到处飘散起了杨花柳絮。我望着想着,思绪竟也像这轻盈的柳絮随风飞飘。 去县中就读的那一年,父亲外出,母亲脱不了身,叫弟弟送我。 那天,风很大,羸弱的弟弟挑两筐沉沉的行李,在沟沟洼洼里晃荡,瘦小的身子像根离地的芨芨草,颤颤地颠颠在荒野里。  相似文献   

8.
过好每一天     
墙上厚厚的一本日历,随春天的柳絮飘逝,随夏天的杨花飘落,随秋天的蒲公英飘散,随冬天的雪花飘走……  相似文献   

9.
《梅雨潭》一文。有这样一段叙述:“那溅着 的水花,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 之所以得名、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 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像是杨花了”这 里的“杨花”,系指柳絮。 柳絮为什么称杨花呢?原来,柳树在古代是一 种吉祥之物。友人回归,主人往往要折一支柳枝相赠,以示挽留之意。因为“柳”谐音“留”。到了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号召民众在河岸植柳,每种活一棵者,奖细绢一匹。于是百姓争植,岸柳成阴。隋炀帝为了显示他的威风,就举行了他亲自植柳的仪式,并挥御笔书赠柳树姓杨…  相似文献   

10.
江琼 《文教资料》2006,(4):34-35
杨花即柳絮,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意象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一种单纯柔和的自然物象到凝结着人们爱怨情思的情感意象,其内蕴随着文学的发展而逐渐丰富,随着历史的沉积而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华夏这个诗的国度里,柳树是诗人的爱物,而杨花柳絮,自然也常牵动骚人墨客的心肠.  相似文献   

12.
飘雪     
雪,自然界中的小精灵,穿着它那纯洁而又炫目的银白色衣裳,静悄悄地光临了这个小镇。"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可真贴切啊!雪花在风中飘飘洒洒,似若柳絮因风的吹拂而飞舞,轻轻的,却又那样娇媚,让人移不开眼睛。它洁白无瑕,像个干净的娃娃,高兴的时候便开始互相追逐。雪花飞舞,小镇被渲染成银装素裹的冰雪天地。人们看到这样宁  相似文献   

13.
诗曰: 杨花柳絮春风吹, 冰上玉女踏芭蕾; 燕子飞来舞翩翩, 巾帼岂能让须眉。 上回书,咱们说到江湖传统的中国围棋专业与业余六强对抗赛,在广州东湖棋苑落子。让众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江湖上鼎鼎大名的中国围棋“四大天……  相似文献   

14.
萝卜     
萝卜,在我们看来似乎只是一种蔬菜,或者也只是我们盘中餐的一种,但是汪曾祺先生却将这小小的萝卜生发出了无穷的美感。先从作者家乡的杨花萝卜开始介绍,从而引出了南方与扎方不同品种的萝卜.以及萝卜的各种吃法与做法。在作者朴实无华而又充满诗意的文字中,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的春末夏初,我最喜欢的就是看杨花。一场接一场的杨花,像一片片的雪花,将春天舞成了白色的世界。那种纷纷扬扬的情感,那种铺天盖地的情绪,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在天与地的舞台上看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舞会。岁月的车轮不住地前行,从一个季节抵达另一个季节,仿佛从一个小站走向另一个小站。冬天的雪花以纷纷扬扬的形式告别,杨花又以纷纷扬扬的形式开始。有时我  相似文献   

16.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译文】植物似乎都知了春将归去的消息,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刹时天地间万紫千红。那乏色少春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飘飘悠悠漫天飞舞,恰如片片洁白的雪花……  相似文献   

17.
咏雪     
静静地看着你随风飘扬有如杨花又如柳絮悄悄地投入大地的怀抱我伸出了温暖的手你就躺在了我的手心那种凉凉的感觉啊冰沁入骨晶莹的六角冰花溶进了心窝远远地望去大地银装素裹浑然一体雪啊我洁白的天使是你带来了这一片冰清玉洁的世界雪啊我洁白的天使来吧大地永远是你的怀抱(作者系义乌市城镇职校高职计4班学生)咏雪@陈雪珍$义乌市城镇职校高职计4班!学生  相似文献   

18.
苏轼杨花词传唱近千载,其解法却众说不一.笔者集各家之说一陈鄙见,以为该词上片当是写杨花之神貌,下片当是写杨花之归宿,末句点题,由惜花上升到惜人.  相似文献   

19.
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家”,课本无注,因是常用字,教师往往不加深究,学生也等闲视之。其实,这“家”字是唐宋以来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说:“家,自称或他称及普通人称之语尾助辞。”在自唐至清的诗词曲中,“家”作为人称语尾助词的用例极多。如,杜甫《吹笛》诗:“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谁家”即谁。薛涛《柳絮》诗:“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他家”指柳絮,即他。董解元《西厢记诸宫  相似文献   

20.
窗户     
正窗户是很美的。大自然的景致被镶在一个又一个窗户里了。窗户——是都市之夜的镜框,镶着星星,镶着月亮……春天到来的时候,一扇扇窗户都打开了。春风带着细细的雨丝,带着暖融融的气息,吹进了千家万户。然后,不知是哪一个夜晚,玉兰花开了,像一只只银杯,盛着早晨的露水。杨花柳絮也在窗口缠绵地飞来飞去。开着小黄花的迎春,长着阔叶子的梧桐树,在窗口摇曳着,吸引着多少孩童与少男、少女的心,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