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2007,(9):52-54
张景岩 (青年文摘杂志社社长):大众类期刊发行量相对较大,广告额也应该比较大,但由于其受众面不集中,消费取向不集中,其广告量相对于发行量而言,反而不能算高.比如,2006年《读者》月发行量达到900多万份,广告额大约4500万元.《青年文摘》的月发行量约230多万份,广告额约1260万元.进入2007年后,大众类期刊的广告经营额明显下降,《读者》、《青年文摘》的广告版面都大幅减少,下降幅度在20%~30%之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青年期刊细分市场的探索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波动的青年期刊--从鼎盛到衰退 青年报刊界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中国传媒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仅就期刊而言,<中国青年>开展人生意义大讨论时,期发行量高达400万;在中国版图上,南有<黄金时代>、<福建青年>,北有<山西青年>、<辽宁青年>,甚至远在贵州的<青年时代>都曾经十分红火,一般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发行量.它们介绍青年楷模,探讨青年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当时确实鼓舞了一代人.  相似文献   

3.
八、台湾的报纸出版业(中)二、60——80年代末1.60年代概述进入6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报业也有了较快的成长。发行量的迅速增长与广告收入的大幅增加是最明显的特征。1959年,台湾报纸的发行量在60万份左右,到60年代末,已达到120万份左右。多数报纸都设立了人数众多的发行部门,发行手段更是不断强化。具规模的报纸发行量多超过了3万份,两份英文报纸的发行量也均超过了1万份,而《联合报》、《中国时报》与《中央日报》的发行量则分别达到26万、24万与14万份。1960年,报纸的广告收入为1亿多元,到1970  相似文献   

4.
科技报的变迁 拥有四五十年历史的科技类报纸,都曾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辉煌过,发行份数最高的《湖南科技报》达到180多万,《河北科技报》的发行也曾达56万份,比河北省当时10个地市党报发行量之和还多,但到90年代中后期,发行量不断下降,有的难以为继改弦易辙。如何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寻求属于自己的一块空间?这个问题摆在了科技报人面前。  相似文献   

5.
曾经,年发行量达到260万份、在全国具有轰动效应的《辽宁青年》杂志,近年来却显得备受冷落,一时风光不再。据中国期刊协会200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辽宁青年》的发行量还剩下不到60万份——以前顶峰时的零头还不到。笔者行文之前特意找到中国期刊协会2000年、1999年、1998年、1997年发行量超百万的期刊名单,都不见《辽宁青年》的芳踪。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可以说是我国电视报行业的鼎盛时期,当时《中国电视报》期发行量达到300多万份,省级广电报在几十万份至上百万左右,而地市级的广电报,很多也在10万份以上。但近年来,由于受到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对手的挑战,虽然我国的电视业仍保持着良好态势,广电报却风光不再,许多报纸纷纷步入低谷。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作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考察其读者定位以及一系列有效的编辑手段,对今天的出版工作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阅读饥渴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思想解放的思潮推动期刊的发展,文学期刊、青年期刊,如春雨滋润着年轻人干涸的大脑。《十月》、《收获》、《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国青年》、《山西青年》、《辽宁青年》、《青年一代》、《广东青年》(后改名《黄金时代》)等独领风骚。这些期刊思想开放、立意新颖,发行量都在100万-500万之间。《山西青年》还创办了刊函大学经营模式,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获得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丁进 《当代传播》2002,(2):12-12
期刊作为新闻出版业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发展迅速,品种数量已达8000多种。1999年,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评选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产生,其中社科类国家期刊奖49种,社科类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3种。解剖若干名牌期刊,可以为期刊业的质量提升提供借鉴。一、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中国青年》增经雄踞中国期刊界之首,期发行量高峰时期达400万份。但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青年》的发行量一路下滑,1990年跌破100万份大关,1994年跌进50万份以下的低谷,1995年末第一次面临亏损,已到了关门倒闭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期刊业也步入了健康而又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中青年期刊异军突起,以特有的魅力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期刊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中国青年》、《辽宁青年》、《福建青年》等一大批青年期刊都是广大青年眼前最亮丽的风景.时至今日,当曾经的青年读者成为如今的青年期刊编辑时,我们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今期刊品种众多,竞争激烈,期刊市场处于饱和状态,要大幅度地提高期刊的发行量,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青年文摘》去年却创造了让同行大跌眼镜的“奇迹”,第四季度的期发行量从100万份飚升到200多万份,而且出现了逐月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文艺学习》的创刊与停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文艺学习》(月刊)是与《人民文学》《文艺报》以及50年代后期《诗刊》等刊物齐名的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爱好者和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1954年创刊首期印数即超过十万,最高发行量竟达三十余万册。然而,它仅仅“存活”了三年半!本文就此先做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许多期刊以骄人的发行业绩,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并且在中国传媒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重要的印记。这当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创办、曾经创下月发行量1003万册的文摘类期刊《读者》,以及月发行量超过450万份的情感故事类期制《知音》。  相似文献   

14.
《新疆法制报》曾经是新疆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疆法制报》的发行量在14万份左右。《新疆法制报》也是新疆阅读率最高的纸质媒体之一。一份法制报会在许多人手中传递。这样辉煌的业  相似文献   

15.
今日的报业竞争无疑是激烈的,中国是最大的报纸消费国,全国每日的报纸发行量大概在8500万份。全国340多家广播电视报,绝大多数在夹缝生存,日益边缘化。广播电视报曾经很好过,上世纪80年代始的20年间,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一度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并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熟壮大,发行量稳步攀升。上世纪末以后,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度的下滑。现在发行过百万的只有《中国电视报》了,大概250万份,但为此,中央电视台每年提供的补贴为3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气象》杂志发行量下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况《气象》杂志是中国气象局主办的综合性技术月刊。它的办刊宗旨是向全国各级气象台站、研究院所宣传和报道气象科技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 ,推动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的前身是《天气月刊》 ,创办于195 0年 ,文化大革命中停刊。 1975年复刊 ,更名为《气象》。《气象》的发行量在 70年代后期至 80年代前期曾达到 4万余份的辉煌顶峰 ,之后每年呈下滑态势 ,到目前发行量已不足那时的 1/10。除《气象》杂志之外 ,其它几种全国发行的气象类期刊发行量也都有所下降 ,《气象》的发行量仍居气象科技类期刊之首位。发行量的下降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以前,《共青团真理报》曾是苏联列宁共产主 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主要面向全苏各地的青年读者,发行量最高时曾创下2000万份的惊人纪录。苏联解体前夕,苏联共青团宣布自行解散,但《共青团真理报》却没有跟着走向灭亡,反而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俄罗斯发行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期发行量在百万以上的期刊只有25种,而在这25种期刊中,完全面向市场、由读者自费选择购买的期刊则不到一半。就在不少期刊主编埋怨如今期刊品种众多,竞争激烈,认为期刊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扩大发行潜力不大时,《青年文摘》却在世纪末创造了令同行们大跌眼镜的“奇迹”,去年第四季度将月刊改为半月刊后,期发行量一举从105万份飚升至230万份。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再造了一个《青年文摘》。《青年文摘》的成功表明,期刊市场特别是期刊零售市场,有着惊人的可塑性和吸纳量,我国的期刊市场在激荡和冲击中日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林范武 《传媒》2015,(4):48-49
目前,《新潮》《文艺》《文学界》《群像》和《昴》为日本的五大文学期刊,它们所出版的文学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日本文坛.自21世纪以来,日本文学期刊始终没有走出低迷期,再加上娱乐文学期刊发行量大跌,以及电子期刊市场的冲击,文学期刊更是经营惨淡.以《ALL读物》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其发行量大约在40万份,但如今却已经不足5万份,许多同类期刊甚至沦为出版社的征稿“工具”.  相似文献   

20.
刘明华 《记者摇篮》2008,(12):49-50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科普期刊的读者群日渐萎缩,虽然科普期刊的数量稳步上升,但是发行量却迟迟不能跟上,一些科普期刊苦苦支撑,科普期刊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据最新统计,月发行量100万册以上的科普期刊只有《家庭医生》杂志,月发行量50万册以上的也只有3种,月发行量10万至50万册的约有5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