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代乡乐四见于《仪礼》,最权威、最全面、最流行的诠释是东汉郑玄注和唐代贾公彦疏;但郑玄注又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促发了后人理解和认识的歧异。乡乐虽与无算乐、房中之乐有关联,但在演奏篇章、演奏用场、演奏方式以及演奏的乐器诸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独特之处。乡乐的娱情性,较之房中之乐要强得多,但又不及无算乐那么放任、自由。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夏之卷刊载了李婷婷的《周代乡乐考论》一文,秋之卷又发表了彭林先生的批评文章《说乡乐、房中之乐与无乐——评〈周代乡乐考论〉》,反映了该对于学术争鸣的认真态度,也反映了彭先生不避长幼,为学术尊严而发言的可贵精神,后学自当引为楷模。本人完全赞成彭林先生的意见,并再申述一二李文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乡乐”、“房中之乐”还是“无乐”,都是上古的礼乐,其出自《仪礼》有关诸篇即是证明,涉及“乡饮酒礼”、“乡射礼”和“燕礼”等有着严格规范的古代礼学。上古用乐有着严格的制度化要求,这是治中国音乐史者…  相似文献   

3.
本刊夏之卷发表了李婷婷的文章《周代乡乐考论》,秋之卷又发表了彭林的文章《说乡乐、房中之乐与无乐——评〈周代乡乐考论〉》,由此引发了对周代乡乐问题的讨论。本期我们在"学术争鸣"专栏同时发表李婷婷的《评彭林教授的〈周代乡乐考论〉》和罗艺峰的《关于〈周代乡乐考论〉和彭林先生的批评》两文,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本刊热诚欢迎对此感兴趣的学界同仁撰写文章,参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仪礼》的《乡饮酒礼》、《乡射礼》和《燕礼》等篇有关于乡乐、房中之乐和无筭爵的记载,对三者的理解,学界自来没有分歧。最近看到《中国文化研究》“夏之卷”目录有《周代乡乐考论》一文,从题目看,似乎作者有新见或心得,颇觉欣喜。但三读之后,相当失望,全文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甚至缺乏基本的常识。全文未作分节,但可约略分之为四部分,今依顺序简要评述如下。第一部分,作者征引了《仪礼》的《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中郑玄、贾公彦的四段文字,作为全文论述的基础。这一部分属于纯粹的列举材料,最不应该出问题。但是,居然也明显…  相似文献   

5.
今传礼书经注中保留有多个周代旧乐名,诸如"燕乐"、"房中之乐"、"乡乐"、"无算乐"、"雅乐"等.现代学者欲对诸乐名义进行界定,对其间关系进行梳理,然而囿于新旧学术体系的隔阂,不免产生若干失误.笔者认为"燕乐"等周代诸乐名称的得名之源各不相同,诸乐并非处于同一层面上,抓住这个根本点是理解诸乐名义及其间关系的关键.同时,文章指出对礼书经注的用辞通例,诸如礼书内部的时代层次、礼书经注同物异称例、郑注随文释义例等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张莉莉 《文化学刊》2022,(11):117-121
周代饮至礼内容丰富,包括告庙、饮至、策勋等一系列仪节程式,是古代重要礼制之一。学者对饮至礼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出发,包括传世文献、金文文献和清华简《耆夜》。传世文献主要以《诗经》《左传》为主;金文文献主要以方鼎、虢季子白盘和小盂鼎为主;清华简《耆夜》的披露为饮至礼研究提供重要依据,补充饮至礼施行细节。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有关饮至礼记载相互结合能够使我们清晰地了解饮至典礼的具体实施情况与周代礼乐制度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传承千年的诗歌总集《诗经》向我们展现了周代王室至平民百姓的生活画卷。《诗经》中的乡愁诗都是以周代时期广大劳动人民受频繁的战争、繁重的劳役、不公的制度的迫害为题材而创作的,这些诗篇中包括军人思乡情怀、流亡者的怀乡情感、劳动者的故土情结。对此,本文就《诗经》中思乡恋土情怀诗篇的成因、乡愁诗的内心活动进行分析,探究古代劳动人民的思乡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刘沅(1768-1855)是生活于清中后期四川成都的一位大儒。他著述极丰,其思想被称作槐轩学说,博大精深,代表性著作为《十三经恒解》,《诗经恒解》《周易恒解》是其中两部。《周易恒解》中刘沅通过《易经》义理和六十四卦中相关卦爻——《坤》《家人》《姤》《归妹》的内外含义建构了其关于先天女性道德观。《诗经恒解》则是在其先天道德伦理范畴下具体阐释的女性道德观。刘沅关于女性道德伦理的阐释,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儒家知识分子对全社会女性道德的总体评价和认识。刘沅从周代王公贵族的后妃妇德、夫妇之德、晚辈女性之德,以及《诗经》中女性失德的反面事例阐释了他对女性道德的看法。这在当时思想文化环境下是一种认识上的突破,无疑具有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乐经》这一专用名词,特指先秦作为音乐典范的书。本有一部《乐经》,流传至今的先秦典籍和不断出土的先秦文献即可提供充足的证据。《乐经》只是一部《诗经》的曲谱,供歌唱和演奏而已,没有多少文字说明。《乐经》亡佚,不仅仅毁于秦火,亦与列国纷争、礼崩乐坏,郑卫之声的冲击,关注《诗经》的视角发生了转移等密切相关。后世以《大司乐》、《乐记》、律吕声音、杂采诸言乐之文、将十二律当作十二月令等为《乐经》,皆牵强附会,不足为信。后出的《乐经》各种佚文,均非出自古《乐经》。  相似文献   

10.
春秋赋《诗》的形式 ,历来有歌《诗》以赋、诵《诗》以赋、歌《诗》即诵《诗》等多种看法。透过多种赋《诗》定义 ,我们发现后人歧出的赋《诗》解释并不互相抵牾 ,而是昭示了典礼上程式化和多具象征意味的歌诗奏乐向具体生活和实际政治延伸的日常化过程 ,以及诗去器乐因素、表演因素过程 :即 ,赋《诗》言志始于奏乐歌《诗》言志而亡于言语称《诗》谕志 ,中间经历由徒歌吟志到诵《诗》言志的过程。其发展的逻辑乃是基于诗乐的普遍传播 ,藉“乡乐唯欲”之契机 ,为适应礼乐文明兴盛与衰落的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是党和人民最主要的舆论喉舌,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传播媒体之一。《人民日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报,其发展经历也是新中国成长的写照。《人民日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颇有实力的大型报业集团,其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学界经常拿它与西方百年老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相提并论,它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对外宣传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CCTV-9、国际台、《中国日报》、中新社、(《上海日报》英文版、《深圳日报))英文版等专业媒体日益强大。但与西方媒体相比,我们在全球媒体的总量和新闻信息播发的总量仍微不足道。信息量的微弱,必然会削弱中国传媒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同时也对树立中国传媒的国际新形象有所影响。因此,发展壮大地方媒体对于国际新闻竞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桃花源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张《游仙窟》、顾况《仙游记》、《莽墟赋》也是类似作品 ,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关怀视野是不同的。顾况《仙游记》、《莽墟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理想社会期望的历史回归 ,表现了作者社会关怀的广阔性 ;而张的《游仙窟》则纯粹是文士对诗酒风流的追慕和向往 ,其关注点在个体生活。顾况是对张的超越和向陶渊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史墙盘》是迄今所见述西周诸王最为系统的彝器铭文,它代表了周王朝的正统理念,铭文造句谨严,用辞考究。铭文用大段文字叙述周文王、武王的功勋业迹,是为迄今发现的彝铭所仅见者。结合其它资料,可以看出彝铭中的文王形象主题是膺受天命和最为显赫周人先祖,武王形象的主题则是威武刚强。这些对于研究周代史学与文学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阮籍《乐论》所论之乐乃具有规范性内涵和社会性教化功能的乐教之乐,而非现代语境下作为艺术或表演艺术的音乐之乐。阮籍《乐论》是立足于音乐(乐教之乐)本身,尤其是乐教之乐本身所固有的规范性内涵和社会性教化功能的考察,具体考辨圣人制乐成教化俗之义,提出了"因乐而有教,有教以化俗"的乐教主张,论证采用"辩名析理"的玄学方法,表现出鲜明的玄学色彩。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英译《水浒传》从头至尾体现了译者文化和合主义翻译思想。文章通过与原文比对,举证赛珍珠英译《水浒传》采用的文化和合主义翻译表征,以期促进《水浒传》外译研究和赛珍珠研究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梁书》与《南史》的刘勰传对刘勰的身世、经历和文集等的记载是不同的,由此引起研究者对有关刘勰的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本文认为,《梁书·刘勰传》的记载是可信的,而《南史·刘勰传》对《梁书·刘勰传》所做的删减,并非是由于其“失实”,而是因为就简或存疑。因此,在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研究中,《梁书·刘勰传》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8.
赵庆雯 《文化学刊》2023,(12):105-110
《汉语外来词词典》对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最新出版的《新华外来词词典》对学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以《汉语外来词词典》和《新华外来词词典》为研究对象,对两部词典中的A字母开头条目进行整理分析,阐述二者在词源考证、字音字形、释义内容和语义类别等方面的异同,比较两部词典在整体收词数量、收词原则和编纂体例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新华外来词词典》在《汉语外来词词典》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同时又具备独创性,为词典编写提出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黄亦君 《文化学刊》2009,(1):177-179
时下讲史、品史之风盛行。由于学术背景不同、研究方向各异,讲史、品史的方法亦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讲史、品史风格,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是其利;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亦是其弊。如已经出版的数十部关于三国内容的读物,多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为蓝本,杂以《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以及一些野史、稗史等相关史料写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抚慰一般受众对历史知识渴求的心态,其学术价值实在难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0.
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解决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问题,更是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文通过梳理近十年的重要研究成果,探析各个领域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研究,从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等方面着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精神的现实性,以推进这种精神更好地深入人心,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