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北京电视纪录片新作品创作研讨会”1991年12月中旬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在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进入新的求索阶段的特定背景下召开的,同时正值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面对全国播放。可以  相似文献   

2.
陈晓瑜 《声屏世界》2016,(10):45-47
中国的纪录片创作环境在最近一两年中逐渐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但传统电视媒体的低谷状态,使得电视台尤其是城市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仍然只能在夹缝里生存,且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在困境中寻求和坚持纪录片创作之路,考验着身处这一环境中的电视纪录片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纪录片迅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形式,其中创造性真实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应用极为普遍.许多学者对这种“真实再现”的手法持否定态度,认为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天性,容不得半点扮演、摆拍、补拍等创造性的真实;也有学者觉得只要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就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手段进行创作.本文从电视纪录片的渊源、发展,创造性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视纪录片不仅被人们重提,而且“炒”得近乎火热。应该说,这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系列电视纪录片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在观众中产生轰动效应时,创作者们理所当然地对这种电视形态产生兴趣。于是,人们开始注意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开始注意对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研究了。特别是对电视纪录片特性的认识和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新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人类生活的表现。电视纪录片既是一种节目形态,又是一种创作形态。由此,它派生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附属内容。构成了以下基本…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两年,我们创作了两部纪录片,一部是文献纪录片《俞秀松》,另一部是文化纪录片《周家三兄弟》。《俞秀松》获得了浙江省优秀电视作品一等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周家三兄弟》浙江省优秀电视一等奖、中国优秀对外电视节目“彩桥奖”一等奖。作为作者,在这两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粗略的感性认识,那便是电视纪录片务必求实、求真。一、求实纪录片的本质功能是真实地纪录客观的人和事,它主要反映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的主流。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就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某个阶层人们生活的缩影。它的这种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6.
电视,是一门视听艺术.电视纪录片,是一种最能展现视听艺术的电视体裁.然而长期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视”和“听”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7.
金春 《视听纵横》2005,(2):77-77
尽管电视纪录片是电视媒体中“最具有化色彩的电视纪实作品”,但其日渐低落的收视率,是每个电视纪录片创作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可看性,以适应竞争激烈的收视市场呢?  相似文献   

8.
赫丛年 《记者摇篮》2005,(12):58-58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多少观众.很多纪录片栏目被挤到了“垃圾时段”,有的甚至被请出了主频道。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可收看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却越来越少。这种创作的繁荣与观众的萎缩,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品种,具有记载历史,讲述现实、传播知识、宏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外传播的作用。电视纪录片不是“易碎产品”,不是“一次性消费产品”,而是可以长远流传的精神产品。纪录片制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家电视机构业务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标尺。在这个意义上,纪录片的兴衰可以代表电视业的兴衰。然而,作为电视大国,我国的纪录片创作和流通的现状却是喜忧参半。个中既有社会转型的原因,也有行业管理的原因,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在我国电视界,存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和“专题(性)节目”三个名称。那么,什么是“电视纪录片”?什么是“专题片”?什么是“专题(性)节目”?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0.
柳堤 《声屏世界》2010,(12):43-43
电视编导能否对所拍摄对象、事件进程或人物性格进行判断和提炼,并在摄制的创作过程中有效地贯彻这些意图.是一部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纪录片创作上,不要只记住要“记录生活”“记录真实”.而是要透过记录的现象弄清楚自己要“记录什么”和“怎样记录”。  相似文献   

11.
杨振乐 《东南传播》2014,(7):99-102
纪录片的选题、人物塑造、叙事结构、解说词是我们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的四个重要因素。它们如同人类的骨骼一样重要,是构成一部纪录片感动力并因此获得成功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莫畏 《记者摇篮》2006,(7):61-61
自从《生活空间》打造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一纪录片的模式后。电视纪录片叙事风格故事化成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观念决定人们的行为,纪录片的观念决定着纪录片的走向。对于纪录片这样依赖群体协作才能完成的创作来说,拍摄群中每个成员的纪录片观念是否一致,将最终决定一部纪录片的成败。本文谈论的几个关于纪录片的观念,是笔者在长期的电视实践中经常反思的问题,提出来希望与同仁求得共识。一、“全纪录”的观念纪录片是用电视手段纪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它的原则就是真实地纪录生活。这种真实的生活纪录,是“从头到尾的真实”(达斯宁语),我们称为“全纪录”。这是严格区别于以往“专题片”模式的观念,也是纪录片创作的基础。“全纪录”意味着…  相似文献   

14.
张海玲 《视听界》2002,(2):61-61
纪录片是用电视手段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它的原则就是真实地记录生活。这种真实的生活记录是“从头到尾”的真实,因此,也可称之为“全纪录”。这是与传统专题片的最大区别,也是纪录片创作的基础。笔者认为,“全纪录”意味着在电视荧屏  相似文献   

15.
主题:中国纪录片与世界对话[编者按]:1995年12月中旬,上海电视台国际部发起组织了“’95中国电视纪录片理论研讨会”。与会代表100多人中汇聚了众多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佼佼者。本刊以“中国纪录片与世界对话”为题,对高国栋等6位曾经荣获国际大奖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产生到现在,中国电视纪录片走过了50年的历程。近年来,随着纪录片题材的扩张和对影像化的追求诱发了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从而产生了对纪录片真实的怀疑。而其实,无论从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还是创作状况来说,50年来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仍然一直坚守着真实的基石。纪录片的真实理念并没有被颠覆,也没有必要进行重构。而面对纪录片真实的怀疑,我们有必要对纪录片的真实属性和近段时间出现的一些表现手法进行重新思考和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纪录片人在赋予纪录片追求完美、倾诉理想等崇高含义的同时把纪录片捧上了“神坛”,也为纪录片的创作套上理念的枷锁,从而使得纪录片远离世俗、曲高和寡。其实,纪录片不论如何崇高如何意涵深远.总还要通过电视屏幕进入百姓家庭。放低身段、回归凡尘才是正途,否则“真理”就变成了“歪理”.“歪理”也会成为“真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纪录片的研究成为电视文艺界的热点。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劳动,其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纪录片创作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此过程中的技巧,对纪录片的创作拍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望长城》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电视记者按照电视的自身特点和创作规律建构屏幕世界,也就是说在以“电视意识”进行创作方而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是既具生活真实性又有一定深度的报道。电视纪录片应再现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中“生活空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追求生活真实美的典范代表。“生活空间”的成功,在全国电视界引起了纪实热。在节目题材内容的选择上,描述人们的生存状态,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纪实风格的电视纪录片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纪实主义绝非自然主义,原汁原味也不等同于原生态。在许多自诩为纪实风格的电视纪录片中,选材平淡、无聊。也许有人这样说,这些都是真实的、自然的、甚至鲜活的。但是,真的并不一定是美的、有意义的。鲁迅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