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辞海的权威性是无可争议的 ,但其中也有少数条目有值得再推敲之处 ,“阿克赛钦”和“亻去卢字母”就是如此 ,辞海中的解释有画蛇添足之嫌  相似文献   

2.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是西方学者提出的。在英文中有两个词组翻译成中文,都叫层次分析法,一是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一是levels of analysis。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冷战背景下国际权力斗争博弈的视角,着力剖析上世纪中叶中印关系由蜜月走向冲突的原因。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印度基于其安全利益及国家发展的考量,需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出于美苏对抗的战略考量,着手改善印美关系。特别在1959年西藏叛乱之后,美国加大了对印度的援助,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偏袒印度,并进而挑动印度与中国对抗,印度在寻求和接受美国援助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美国人灌输的"中国是印度最大的潜在安全威胁"这一观念。与此同时,伴随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苏联稳步发展同印度的关系,加大对印援助,并在中印边界冲突中以"中立"为幌子向印度提供军援。在美、苏的怂恿和偏坦下,印度有恃无恐地发动了对中印边界地区的武装挑衅,并进而升级为边界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4.
从2003年开始,中印关系朝着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和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然而,中印之间如欲实现长期的建设性合作的伙伴关系,就应摈弃传统地缘政治观念,消除两国在认知上的误解,同时还应消除边界问题上的误解,公正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从战略眼光分析,两国之间的分歧和竞争并不妨碍双方在具有共同利益问题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6.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中方在取得了战场上绝对优势和胜利的情况下,突然做出单方面宣布停火和立即撤军的决定。这一决定令世界震惊,也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国际环境、中国国内环境等方面对中方单方面撤军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与美国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 10月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 ,美国政府立即给予印度紧急军事援助 ,这是美国冷战思维下的本能反应 ,其目标是针对中国。随着中印边界冲突的很快平息 ,美国对此事件的反应也趋于冷静和谨慎 ,对印度的援助问题也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显得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8.
自1959年西藏叛乱起,中印边界纠纷不断,最终于1962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美国政府相当重视中印两国的这场大规模边界冲突。对于这一紧急情况,美国政府立即利用中央情报局对当时中印边界形势的发展做出评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政府在中印边界冲突紧急阶段的心理预期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针对社会存在的严重贫困问题,在众多社会学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总统约翰逊发起了以建立"伟大社会"为目标的改革行动,在这项的行动方案中,职业队计划、职业训练计划、职业学习计划、城市和农村社区行动计划、工作经历计划等多项内容都努力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促进社会流动.美国的经验表明,职业教育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印冲突是由印度挑起的领土之争,“三和”路线是苏共二十大制定的苏联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尽管“三和”路线客观上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但其在本质上还是为苏联的国家利益服务的。苏联对中印冲突采取的偏袒印度的态度,是其执行“三和”路线的恶果,破坏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1.
边界具有构建国家身份、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沟通国家间交往等功能,这些功能在不同时期其价值体现各有侧重。中印建交后,印度一方面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但另一方面,从构建民族国家身份和国家安全战略考虑,印度在边界问题上态度强硬,频频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严重威胁中国国家主权与安全,由此导致边界冲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印两国经济改革的深入,边界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功能削弱,政治功能淡化,经贸交流功能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印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析"麦克马洪线"问题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东段边界的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西姆拉会议期间 ,英国想诱迫和欺骗中国方面接受一条沿喜马拉雅山脊的中印东段边界 ,即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英国的这一阴谋未能得逞。 1 93 6年以后 ,英国在官方地图上标出了“麦克马洪线” ,并伪造了《艾奇逊条约集》 ,还对中国领土进行蚕食 ,从而制造了中印边界争端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只有通过友好协商才能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随着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美巴的盟友关系出现了潜在的裂缝。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未同巴基斯坦磋商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美巴关系出现危机。冲突停止后,美巴关系继续恶化,在1965年印巴战争爆发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本文也认为美巴关系发生剧变有其非常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试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代文学名家的诗文和诗话中,对岑参及其诗作的评论很多,通过考察这些诗文和诗话,试图揭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越两国均重视边境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两国的边境政策在系统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有所不同。中越两国边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云南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促进了中国边境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导致中方部分边民不满情绪和跨境犯罪等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纵览近十年的《边城》研究,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说、悲剧—挽歌说、文化—原型批评说等三种类型。《边城》整个小说有着浓重、多层次的象征意义,用文化—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审视小说中弥漫着的淡淡哀愁将会有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现存《鄂豫边区党委关于减租情况致华中局、中央报告》这一历史文件,其成文年代不详。本文根据该文件所涉及内容的时间性和文件中有关具时间性含义的语句,结合若干外证,考订出该文件的成文时间为1942年4月11日。  相似文献   

18.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力作,也是其对人生探索较为成熟、对湘西世界描绘得最为酣畅淋漓的一部经典之作。本文立足于沈从文对书中人物在时代大风暴下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关注上,从他们怎样对待生活、对待生命、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角度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肖晓克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4):41-42,54
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必须立足于文本。脱离文本、大而化之的放言高论,不是流于空谈,就会陷于谬见。《中国现代文学史》(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有关《边城》"文化悲剧"论,便属此类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