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语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累和提高。2001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充分发挥语课程的育人功能”。笔通读了整个新课标,关于语素养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强调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积极作用。核心素养教育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要求。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因此,需要结合新课标环境及其最新要求,在教学中采取必要策略促进高中语文核心素...  相似文献   

4.
教师一直肩负着文化知识的传递工作,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又进行着精神创造。过去人们也经常强调,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拥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更多样,学生接触的生活更丰富,学生个性的差异更明显,学生的思维、观点、价值取向更复杂,如果教师紧紧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那么,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三观"、创新能力便很难形成。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主动为学生的成长规划提供指导与服务,要与学生一起学习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很少提到“训练”,部分老师误认为训练可以不要。我们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正确认识训练的内涵和方式,客观辩证地看待它在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语文教学的转型时期,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为此必须改革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跳出教参,跳出文本,跳出课堂,探索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成败。所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更详细的要求。新课标规定:“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它还要求“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可见,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素养,尤其要具有以下四种素养。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规定:"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1]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能力,简洁明了、用词准确、语言规范得体的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如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是摆在每一位语文  相似文献   

10.
从“文本”走向“人本”语文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语文教学与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与设计不仅着眼于“文”,更是着眼于“人”,要通过“文”这一载体而实现“人”的发展。正因为坚守“生本位”,即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本位,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设计就必须由“文本”转向“人  相似文献   

11.
周金共 《成才之路》2011,(29):75-75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2.
就语文新课标的学习谈九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正式颁布,今年9月就要实施.我想就老师们关心的九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新课标篇幅不大,涉及面宽,凡课程性质、理念、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评价、考试、教材编写,等等,都说到了,但多是一些很精练的原则性的表述,需要认真学习、体会和探讨.最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照课标的要求,看哪些符合标准,哪些还有差距,或者哪些一时很难做到,有没有办法逐步达到要求.和平时培训不同,课标学习不能只注重教学技巧、模式的模仿,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思考、对照与探究.这次课标修订,并没有作颠覆性的修改,原先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的,修订时保留下来了.学习不能只关注修订部分,更不要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增删上,要把课标作为完整的文件来学.课标的学习,为老师们更新观念、全面提升教学水准提供了契机,也为继续推进课改提供了动力.我虽然参与了课标修订,但这里的意见不是代表修订组的,是自己的思考,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语文教学的转型时期,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为此必须改革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跳出教参,跳出文本,跳出课堂,探索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张洪云 《考试周刊》2009,(33):61-6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5.
刘凤芹 《现代语文》2008,(4):120-121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愿学乐学、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那么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  相似文献   

16.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由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组成。自读课作为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课型,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本文首先厘清语文核心素养和自读课的概念,其次分析自读课教学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最后,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选编的自读课文为例开展探究,从四个维度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一是拓展阅读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利用旁批创设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是设计层次性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人文教育目标.人文教育要结合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周存辉 《小学语文》2012,(11):23-25
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基本思路之一。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构建“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将语文素养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学习祖同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核心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有感于此,笔者就“语文素养”的提法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语会会刊,《中学语文教学》始终关注着语文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情况。由于课标修订。从去年第7期起我们开辟了“深度关注”栏目。受到了广大读者好评。今年“深度关注”将重点聚焦课堂,对这一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因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真正”发生的地方,在这里有许多经常发生的困惑和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期我们关注“‘训练’与语文素养”问题.以后将分别研讨目标预设与教学生成、“用教材教”与课外拓展、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与合作、“对话”与“问答”等话题.欢迎广大教师踊跃参与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