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相关链接] 资耀华同志是我国金融界耆宿.一代金融巨子陈光甫说他"才学兼长,服务精勤",蒋介石说他"抗战有功",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与之握手曰:"做了有益的工作,很好,很好."他从1926年开始投身金融界,从业金融近七十年,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高深,在海内外金融界声望很高.解放前他曾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  相似文献   

2.
3.
尊严中国——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以三纲为核心的“家”文化中,“养儿防老”实际是适应农业社会经济为未来买的人格化的保险,“孝道”是保证这一投资的文化外延。 文化必然是因某种需要而生,同样会因为某种不需要而死。一旦文化的某种功能由其他更受社会欢迎的东西取代,那么那项文化内涵的生命就会结束。所以,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复古不仅是一厢情愿,且没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钱存训先生是世界著名的中国书籍史专家、图书馆学家,同国家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渊源和不解的情缘。抗战期间,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钱先生倾力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的工作,并冒着生命危险,将国家图书馆存沪图书中最珍贵的3万余册善本书籍秘密运送美国国会图书馆寄存,使国宝免遭兵燹之灾。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批国宝辗转流离的命运一直牵挂着钱先生的心怀,为使其早日完璧归赵,钱先生始终不遗余力地多方周旋。2009年,这位国家图书馆的同龄人,将和国家图书馆共迎百年华诞。  相似文献   

5.
海英 《出版史料》2005,(3):104-105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6.
一 1956年夏天,全国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因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了解得很少,不知道这一次图书馆界会议是不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但它至少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上,一次图书馆界的盛会.  相似文献   

7.
我是怎样成为王栻先生的研究生的王栻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老教授,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国研究严复第一人。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他在南京大学历史系招收了三届硕士研究生,共五人。我是他的第三届招收的研究生,是1980年春考的,1980年9月1日进校。那届王栻先生只招收了我一个研究生,南京大学历史系全系也只招收了三个人,另两个是中国古代史的。  相似文献   

8.
徐珠 《湖北档案》2007,(4):F0003-F0003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半两作为全国统一货币,正式流通九州。一般的秦半两重8克左右,此枚秦半两重12克,直径36mm,体态厚重,做工精致,青铜质,锈色纯正。特别是正面上部铸有一颗星,甚为少见。  相似文献   

9.
李怡 《中国图书评论》2014,(11):100-102
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蒋晓云,新星出版社,2014在铺天盖地的"民国"读物中,蒋晓云的这本《民国素人志》比较特别。严格说来,它的叙述大大超出了通常意义的"民国"而成为近百年华人生活世界的范围广泛的"浮世绘":时间不限于20世纪上半叶,相当多的故事都发生在1949年以后甚至今天,地点也不局限在中国大陆,不时出现在我们视野的还有台北、纽约……虽然对于台湾人蒋晓云而言,"民国"还是处于"进行时”,但是稍微熟悉台湾生态的人们大概都知道,“民国”并不是统和台湾人的理所当然的概念,在许多的时候,他们都愿意强调自己的“台湾人”身份,民国人白先勇讲述迁台大陆人的生活,小说集就取名《台北人》,虽然夏志清教授从中读出的还是“民国史”。  相似文献   

10.
在建国60周年之际,SMG外语频道采访了亨利.基辛格、伊戈尔.罗高寿、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中曾根康弘等十位同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著名国际风云人物,制作了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这些大国政要、外交家、企业家、艺术家和汉学家分别讲述了他们亲历的与中国休戚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回顾了与中国不同寻常的故事和情感,从另一个角度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记录和反映了共和国六十年的征程。该节目在上海外语频道和东方卫视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和国际影响。本期个案约请《中国通》主创人员和相关专家分别撰文,希望其中的思考能给读者带来启示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民众和谭清莲同志策划《世界科普名著精选》丛书,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杨牧之出任丛书编委会主任。杨牧之同志于1997年底在新闻出版总署会议室召开编委会,我作为总编室主任和陈民众、谭清莲一同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是:推荐一本中国科普名著添列丛书之中。当时会场气氛热烈,有些人认为这么大一套世界科普名著丛书,如果没有中国的科普著作,从感情上讲是说不过去的。但是,在场的科普作家和专家们,却始终也找不出一本可以进入世界科普名著行列的中国科普图书来。当时,我发言认为:“20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活跃着一个对时代进步起到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荟萃精华、启迪民智作用的媒体——它就是期刊. 期刊在中国发展可以追溯近200年,随时代进步而日益繁荣.对于起着社会前驱作用并积累近二百年历史经验的期刊,如何记录它的恢弘业绩,留下它的丰姿,正越来越引起学界重视,成为社会思想史、文化史、出版史等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话题.特别是历史新时期以来,对期刊发展作各种综论或个例研究的成果琳琅满目,新意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