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富于情感的历史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潜移默化熏陶,促进学生道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即素质教育所谓的情商教育。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具商情感性.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鄙有情感的存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语文课的亮点,就在于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氛围中受到文学的感染和美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进入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美学教育的境地之中。只有找准文本的动情点,才能使语文课上得精彩,才能让学生如沐秋阳,如坐春风,学习并快乐着,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留下不可磨灭的好印象。  相似文献   

4.
魏孑L鹏 《课外阅读》2011,(10):300-3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应充满着一种人情味的精神关怀。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多年不见的同学在聚会上相见了,几年不见,她变了许多,这种变化不光是体现在外表方面,更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知性韵味。谈话间,得知她居然开了一家公司,并且经营得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天地君亲师”是有牌位供奉的,这是传统文明中灿烂的闪光点。为什么尊重老师?因为他太重要了,他对学生的终身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师徒之间常讲“某某派某某派”,“某某”是“某某的弟子”,说明过去的老师是有文化的影响力的,学生尊重,社会尊重,尊重的是你的精神价值,你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力,传统文化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尊师重教的。整个社会以文化人为英雄,社会才会进步!所以语文老师是一个崇高的角色,它首先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责任方式,他存在的理由,如果舍弃了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以及信仰与道德的扶持,那将对学生造成令人可怕的戕害与摧残,而这与教育的目的也是根本背离的,  相似文献   

8.
从彰显文字本色,滋养人文情怀;尊重个性理解,注重人文关怀两个方面提出了在咬文嚼字时渗透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也不是单纯  相似文献   

10.
潘少梅 《现代语文》2004,(10):10-10
越来越多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智商的高低不是成正比的关系。智商高的孩子学习成绩未必优秀,智商中等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比前者差,有的还明显超过前者。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对学生的学习就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  相似文献   

11.
语教学改革二十多年了,但语教学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盲目性、接受式、分析式、封闭式、功利性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语教学的现状,我们语教育工作不得不反思。21世纪的语教学再也容不得花样翻新式的把戏了,我们必须去掉“模式”和“步”“法”的装饰,恢复语教学的本来面目。语教学应该返璞归真了!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4):32-33
人文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一种人文的情怀,对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语文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是处于一个承前启后地位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简便地开展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他们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从娃娃抓起",文学也不例外,从小就给孩子播下一粒文学的种子,这将对孩子一生的文学素养、人文修养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抓起,本文论述在小学课堂内外如何抓好学生文学方面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却片面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导致了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改革需要,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发掘人文底蕴 增强人文意识 1.科学整合教材。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人文精神在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人文底蕴和时代气息,以真的情感、善的内容、美的形式寄寓着作家高雅的审美情操、崇高的理想信念、伟大的人格追求。培育人文素养首先就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优化、创新,充分发掘作品的深层底蕴,用作家对社会、人生、人性的评判和深思烛照学生心灵,用人文精神的雨露滋润学生的灵魂,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学生的人文观念、人文情怀、人文品质。  相似文献   

16.
建立作文网站进行写作训练,一方面解决了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造成的吸收与表达相互排斥的矛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网络写作资源以及自由写作空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标所明确提出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报上刊登了学习语文的一则消息,说是有些初中生学朱自清的《背影》,不是从父子情深的角度去理解文意,而是嘻嘻哈哈地发出异议:说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横过铁路去给儿子买橘子……看了这则消息,觉得这真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内心足无限的惆怅和无奈。还教什么语文呢?一篇名著,现在竞有中学生这样去读,而且身边同类的例子也不少。这个现象很发人深省。学生的小理解,正是表现了他们生活经验的空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陷,他们无法产生这种爱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分解开来看,听讲、说话、识字、写字、作文、朗读、阅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但概括起来,不外听、说、读、写四个内容。听和读主要是吸收。而说和写是输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检验。因此,一个人语文素养怎么样,通常都可以从说和写这两方面体现出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善于听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刘棠 《广东教育》2006,(10):23-23
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和文化依然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师生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了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20.
说到语文课,很多教师会感到无奈,费力不讨好;很多学生也会提不起劲,视语文为畏途,昏昏欲睡。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受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热闹一时的素质教育,充其量不过是“应试素质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育难免“少、慢、差、费”。凶为语文学科内容太丰富,绝不同于数理化英语等知识性明显的学科,它仅靠应试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枯燥低效——厌学——更枯燥低效——更厌学,语文教学由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语文课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征,这绝对重要。但是如果不提或少提语文的人文性特征,语文课就难免生硬、枯燥,学生怎么能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人情美的熏陶呢?语文又如何能承担起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的重任呢?所以,我以为强化语文的人文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