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缔约能力规定有所不同,我国《合同法》对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和缔约效力方面的规定,从文义上分析,存在不全面和欠明确等不足,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不利于法律适用。试从完善我国《合同法》第47条有关规定着手提出自己观点供司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合同成为一种新型的合同形式。合同主体年龄范围不断扩大,未成年人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机会越来越多。然而,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存在权益失衡的问题。一方面,以护城河式的立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却忽视了其意志独立性;另一方面,相对方的信赖利益欠缺重视和保护,导致交易安全和秩序得不到保障。建议在立法设计上既要尊重未成年人意志的独立性,如赋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定范围的缔约能力,明确和细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有效的认定标准,也要让成年相对方的利益在法定范围内得到保障,如承认欺诈方式订立电子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强制缔约可分为直接的强制缔约与间接的强制缔约两种基本类型,该制度的产生对既有合同法律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我国民事立法不仅要确立各种具体的强制缔约形态,而且要建立起关于强制缔约的一般规则。鉴于我国强制缔约制度在适用中的特殊性,违反强制缔约义务的责任应成为一种独立的责任类型。  相似文献   

4.
强制缔约制度作为对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措施,对保护弱者利益、维护合同正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强制缔约类型基础上,对强制缔约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立法上的相关规定,论证违反强制缔约义务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法律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缔约能力及缔约责任规定比较笼统,没有考虑其特殊性。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连13岁未成年人杀人案折射出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社会问题。反观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具有无法有效防控低龄未成年犯罪、“一刀切”的制度过于僵化、各方利益难以平衡且难以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问题。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域外英国、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立法层面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并在实践层面完善配套措施以保障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14岁以下未成年人恶性暴力案件不时出现,引起社会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讨论。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理论来源,一是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的相关性,二是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的权利。但是在尊重不同个体生长发育的差异性、重视社会年龄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及平等地保护未成年人等方面有所欠缺。总体而言,我国刑法实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本身是合理的,但是现行具体制度中存在的缺陷需要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2012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立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扭转了未成年人在司法审判中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此修正案的深入解读,理解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并对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漏洞,提出了具体意见,从而使我国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得以更加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论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基本保护制度,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花朵"能否健康成长。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这些问题也触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且必须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使有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无痕迹"地回归社会,近年来,中国法学界和司法界一直关注和调研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我国尚未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基础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出发,分析了我国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现实基础,分析了我国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建立该项制度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1.
合同自由是现代合同法的精髓和最基本原则,我国的统一合同法确认了合同自由原则。 我国“新合同法”的出台及其对合同自由的确认,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对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保险合同是射悻合同.保险人基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告知的有关情况决定是否承保及费率如何.因而,对于如实告知义务的规定也就成了保险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保险法对告知义务的规定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文章通过其含义、内容和依据的阐述和分析,希冀对我国保险法中的如实告知义务制度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处于初创阶段,企业及个人的信用利益缺乏征信制度的约束,造成合同履约率极低。1999年新的合同法实施后,为增强合同履行的效率,保护善意的权利人,特别设计了两种全新的保护机制:参照大陆法系的规定,赋予先履行义务人以“不安抗辩权”(unsafe right of defense);参照英蔓法系,针对履约准备过程中出现的恶意毁约行为。或在履约条件严重恶化时。赋予合同相对方提出“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of Contract)请求,进而解除合同的权利。这两种法律制度在新型的法律实践中,有一定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制度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在研讨和制定的《劳动合同法》,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范化,对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一般民事合同违约责任与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不同,在对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有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损害包括对物质性人格权的侵害和精神性人格权的侵害.为顺应社会发展及法律进步之需要,我国法律全面地将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特定财产权、身份权及所有的人格权,包括具体人格权和一般人格权.在我国精神损害仅限于侵权而不适用于违约,然而在实践中,违约行为极有可能给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甚至会造成很大的精神损害.因此,对于是否有必要将精神损害引入违约责任中,应参照各国立法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各国立法中被普遍采纳并受到重视.我国合同法的制定也体现了这一立法思潮.我国新的合同法不仅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原则地位,而且围绕着诚实信用原则,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合同义务体系和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7.
行政契约作为一种特殊的兵体行政行为不同于民事契约。对行政契约的规制应采取特别的规则。首先要改革行政诉讼制度。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把行政契约完全纳入行政诉讼;其次可以借鉴民法的一般原理;还应赋予相对人以程序对抗权,这样才能达到救济行政相对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责任能力作为侵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直接关系侵权法填补损害、阻吓与预防违法等功能的实现,更影响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因历史文化及社会观念的差异,各国对此立法规定不一。本文通过对大陆、英美法相关规定的比较,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不足,并指出:未来民法典应采行为能力 识别能力作为判断未成年人责任能力的一般标准,同时借鉴德国法等的作法规定作为例外与补充的未成年人公平责任;在认定未成年人过失时可借鉴“年龄组过错”的方法,并规定监护人应就自己疏于监督的过失与未成年人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规定了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这一制度是双务合同履行中抗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论上,《合同法》对于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的规定还存在漏洞;在司法实务中,对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理解和适用均存在颇多争议。我们应该进一步解释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内涵以及要件,重构我国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从而使得该制度得以完善,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