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自制摩擦力演示仪的缘由对于静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木块、或用现代科技(传感器)演示给学生看。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木块可操作性不强,实验结果可信度、准确性不高;用传感器研究摩擦力大小,效果很好,但操作相对复杂,同时价格比较贵。二、实验装置的制作1.制作材料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木块、细线、粗铁丝、钳子、螺丝刀、钉子2.制作原理:放大法3.制作过程图1是实验室常见的带滑轮的长木板、木块。  相似文献   

2.
3.
针对摩擦力实验中电机转速快、皮带摩擦因数大、实验过程中小车发生跳动、现有的J2175型摩擦力演示仪示数晃动剧烈等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改进,设计了自制教具,结合现代多媒体教育装备使实验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一年级静力学部分的物理教学中,摩擦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而且,现阶段实验室还没有专门演示摩擦力的仪器,在教学时教师常用弹簧秤拉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来讲解摩擦力,全班同学无法看清弹簧秤的示数,要演示各种不同情形下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更难以实现。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了摩擦力演习仪,通过仪器演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以及大小等决定因素,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该仪器采用指针式显示。通过大型指针的偏转可清楚地看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尤其  相似文献   

5.
6.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自制了"查理定律演示仪",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实验仪器结构示意图实验仪器结构如图1所示。二、实验仪器制作方法在底座上固定支架,用支架固定垂直支撑在底座上的上端开口的透明量筒(量筒外壁上有表示容积的  相似文献   

7.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笔者自制了一款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效果直观、功能齐全的"多功能摩擦力演示仪"。该演示仪能很好地显示摩擦力的方向,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粗测摩擦因数和压力,是一款集多种探究功能于一体的自制教具。一、制作材料30cm×20cm×1cm密度板两块、20.0cm×15.0cm×0.1cm铁片一块、自行车辐条6根、螺丝7颗、重物  相似文献   

8.
9.
电磁感应作用在导体内部感生的电流被称为傅科电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导体静止但存在随时间变化的磁场(或两种情况同时出现),都可能造成磁力线与导体的相对切割。依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在导体中必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驱动电流。该方式引起的电流在导体中的分布随导体表面形状和磁通分布而不同,其路径往往如水中的漩涡,因此被称为涡流。但教师在教学中很难让学生理解其原理,即使学生理解也印象不深,难以记牢。因此,笔者用低成本材料制作  相似文献   

10.
跨步电压触电的原因及其防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但受实验室器材缺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图片讲授或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相关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可利用模拟高压电源、仿真高压铁塔或电线杆、胶水等材料制作一款低成本、易操作的"跨步电压模拟演示仪"。该"演示仪"具有原理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廉、趣味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12.
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三节"摩擦力"中的探究实验为"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该实验用到了"摩擦力演示器"。该演示器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增强实验演示效果和可操作性,笔者自制了"摩擦力演示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编义务教育教材初中物理学课本第三册第三章关于“液体的压强”一节中,只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缺乏实验验证。据此,笔者设计了“液体压强公式”实验仪。1 器材 粗细有明显差异,长度为80cm的玻璃管各一根,“T”形三通管一个,20mL的注射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人教版”“苏科版”两种版本教科书,针对“电功”物理观念教学存在的差异,由生活场景出发设计“电功影响因素”演示仪,变定性研究为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和图像说明正比关系,将物理学科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笔者自制了"平抛运动演示仪",现介绍如下。一、实验仪器的构造仪器构造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圆孔衍射和单缝衍射两个演示实验在光的衍射教学中做得较多,学生自然对这两种衍射图像很熟悉,但对圆屏衍射的图像——泊松亮斑却不熟悉.泊松亮斑实验属于演示实验,仅在人教版物理教材(选修3-4)11.5节中有介绍,且该实验几乎未在中学课堂上演示过. 一般而言,学生只是听说过泊松亮斑,没有亲眼见过泊松亮斑,因而圆屏衍射的图像——泊松亮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增加学生对泊松亮斑的感性认识,笔者利用身边废旧的实验材料和网上购买的激光笔自制了一款“泊松亮斑演示仪”.  相似文献   

17.
18.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实验稿中"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分解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这样修订之后,从认知层面来看进一步明晰了"光的折射"这节课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是了解光的折射特点而非其规律,降低了需达成  相似文献   

19.
(一) 材料:照明电路使用的多股导线中的细铜丝2至3根,一根长约20厘米轻而薄的铝片(或其他薄片),木板一块,木条二根,有刻度的木条一根等。制作方法:用木板作底板,在底板上钉两个支柱a、b和一有刻度的木条,如图1所示,将薄片d剪成指针形,在尾部钻一个小孔,在离尾部2厘米处另钻一个小孔。将指针的尾部套在转轴e上,指针要能绕e上下灵活地转动。将铜丝捻成一股,穿过薄片的另一小孔固定在a、b的上端。  相似文献   

20.
现行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有“锥体上坡”实验,其所用的双锥体上坡演示实验装置虽有一定的优点,但无法呈现重心下移的轨迹。为此,利用紫外频闪光源、双锥体、光影画布、梯形亚克力板等材料,可制作一款“双锥体斜面滚动演示仪”。该教具借助紫外频闪光源能在感光布上留下点迹的功能,可展现双锥体在不受任何牵引力作用下“自下而上”爬上斜坡的实验过程。同时,双锥体重心不断下移的整个路径,可借助一串点迹实现双锥体重心下移过程的可视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双锥体爬坡实质是“通过重心降低重力做功使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一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