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这是李伟平教授在谈到当前学校教育的走向时的观点:把学生和教师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不再被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不再被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生命关怀"的意义出发,教育就不应该是一厢情愿的给予,而应该为其生命健康、主动的发展提供时空,架设平台。冰心是一位心中充满爱的伟大作家。她爱孩子,因此,她笔下的这篇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  相似文献   

2.
一、做好"接口",构建思维台阶 做"接口"的过程,就是教师善于在有疑处释疑的过程.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常识教学,知识体系相对不完整.因此,在很多课文学习中,学生存在着知识理解上的难点和盲点.教师如果不及时发现这些难点、盲点,并作出必要的"稀释",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只是机械意义上的,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因为机械记忆而增加,学习效率也因此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与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不谋而合.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相似文献   

5.
"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叶澜教授的这段话语深刻地阐明了课堂教学对于教师、学生的生命价值。纵观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难看出,其主要指向的是知识和技能领域,注重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认知以外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忽视了人的生命发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该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以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构建生命课堂,从而促使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琴 《成才之路》2010,(35):37-37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吴勇 《新课程研究》2013,(10):76-78
马正平先生认为:"写作是一个人精神秩序的建构。"儿童之于成年人,在生理特征、认知方式和知识经验方面大相径庭。因此,儿童写作有着自己的"精神秩序",是一个生命个体在童年期独特的"时间窗口"和存在表现,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言语层面都有着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因此,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应当自觉建立"儿童写作"的教学观念,除了将儿童的言语和精神发展面向未来的社会需要之外,一个不可或缺的取向就是儿童的表达述求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学生好",是一句最为朴素的话语,也是教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行动目标,本无需讨论。然而当学生无法承受来自教师的"好"时,这个"好"就得打上问号;当学生因为你的"好"而变得唯唯诺诺、束手无策时,这个"好"就得重新审视。"为了学生好"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立场、需要、权利。这个"好"必须是学生需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伟人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教育尤其如此.学校之所以美丽,不是因为有华丽的建筑、阔气的设备,而在于它是"人民的精神圣地". 课堂之所以精彩,不是因为教师讲授得到位、学生训练得扎实,而在于它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留痕.奇怪的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教学的思想与精神之光.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成了纯粹的"技术活",即使是语文,如果哪个教师的课堂有那么一点儿思想含量,那么很快就会被某些人视为异端.因为在这些人眼里,教育不过是知识的冰冷传递.  相似文献   

11.
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常识教学,知识体系相对不完整,在很多课文学习中,学生存在着知识理解上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如果不及时发现这些难点、重点,并作出必要的“稀释”,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只是机械意义上的,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因为机械记忆而增加,学习效率也因此而降低。因此,我们应打开“窗口”,引进生活材料;做好“接口”,制作思维台阶;留下“缺口”,创设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王小双 《考试周刊》2015,(11):169-170
小班化课堂实施以来,仍有许多小班化课堂教学走不出大班课堂教学的阴影,从而学生学得困惑,教师教得痛苦,体会不到小班化的精髓,教学的三维目标难以实现。作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在现实数学课堂教学中总有学生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多而掉队,问题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未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实现与提升,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立足于实践,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不同个体的发展;建立动而不乱的小班化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邵怀领 《中国教师》2008,(16):18-20
<正>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也是一切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现实"教育力"的主要场所,理想的课堂应当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主动发展为本,而不是以知识的填充和获取为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知识的仆从转变为知识的主宰,教师才会由"代言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为此,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存方式、生活状态和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成资源进行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我们平时教学中应认识到课堂教学是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领悟学习方法,自己讲思考思路,自己分析错误.这样的课堂才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教育是支撑一个民族发展的重大工程.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这难道说不是一种创新吗?当今是知识信息时代,如果把教育看做是一个新兴产业的话,其最大的产品便是学生,此产业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资源.这就应该提倡"学生是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张自我提高、发展、完善的个体意识,并且强化自学、自评、自控的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6.
用好师爱     
梁水侠 《陕西教育》2008,(7):122-123
世界上有两种爱最纯洁,一种是母爱,另一种是师爱.前者给了人生长的生命,后者给了人发展的"生命".而在人民教师身上,这两种爱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她用伟大的母爱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层",又用高尚的师爱去开启学生被尘封的心智.  相似文献   

17.
江志向  李玲芸 《现代教育》2012,(11):118-118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然后再用。大作家雨果对此的理解是:巴尔扎克是在用有缺口的杯子来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所以他才会不停地写下去。后人评论说,人都应当追求完美,但追求完美不是不留一点缺憾,有时,给人生留一个缺口,才会在完美之路上走得更远。在班主任工作中,也要给学生留一个美丽的缺口,让学生们通过这个缺口,自由呼吸,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燕红 《现代语文》2005,(10):76-77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教育开始转向以学生为本,开始注重学生的"智能形成"与"个性发展",开始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个体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和欲求.语文教学具有浓厚的人文性、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性,这就为语文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供了宽广的天地.下面笔者着重从古诗教学的角度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全面发展即全面平庸"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是其追求并实现优秀、杰出乃至卓越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发展会导致学生平均发展",因而要将教育方针更改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协调发展"的主张也是欠妥当的,因为人的协调发展有赖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包含着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习作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表达的实际需要、个体的自主体验、情感的自由宣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在习作时的思维禁锢,情感浮泛,怕写作文。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之路走得更宽呢?一、追寻习作之旅,适时取出活用一提起写作,学生怕写,老师怕改。习作内容应成为学生信手拈来的惬意之事,而不应成为一种苦差,成功的习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熟能生巧。1.我的日记我做主许多学生觉得习作真难"榨",内容总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怎么办?每天坚持写日记。班上有一个学生小磊,当时已经是六年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