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认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之"李约瑟难题"是在1964年提出的。实际上,在1944年浙江大学研讨会上,李约瑟就与我国一批学者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清末民初,严复、梁启超、冯友兰、任鸿隽、王阧等都不同深度地论及和研究了这个问题。1944年,李约瑟的观点已经形成。李约瑟坚持社会因素决定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与他1930年参加第一次科技史国际会议、受苏联学者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与四川石室中学查有梁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去年逝世,享年95岁(1900·12·9-1995·3·24)。他是为东西方科学交流搭桥的一位传奇式的学者。他是使全世界真实认识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位大师。他是为中国人民"雪中送炭"的真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竹文化小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中国的文明是“竹子的文明”。在中国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竹不仅仅是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工具或用具,而且渗透到宗教、艺术、伦理等各个领域,传导与表现着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4.
水排     
著名学者英国李约瑟博士所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曾以英文字母为标号,列举了中国古代的26种杰出发明,其第三项即为“水排”。我们根据历史资料,对之做了复原。下面结合相关文献及复原体会,就其源流、结构及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一、水排的源流“水...  相似文献   

5.
常淼 《华夏文化》2013,(1):40-42
道家道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文学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册,197页)鲁迅先生也说过:"前曾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流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致许  相似文献   

6.
中国、墨西哥、新西兰是世界上三个以玉器制作闻名的国家,中国的玉器则强烈地体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中说:“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国古代最优质的玉来自新疆昆仑山北部山麓的于阗,于阗后来也叫和阗、和田。和...  相似文献   

7.
庞震 《华夏文化》2006,(3):26-27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拥有光辉灿烂的科技文明,但近代科技却首先在西欧产生,我们虽然拥有丰厚的科学积淀,但却并没有走上近代科学之路,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也是“李约瑟难题”所提出的基本观点。而15世纪末、16世纪初是这一问题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8.
朱熹反对直接去认识“理一”,强调只有通过认识“万殊”的具体事物,才能认识“理一”之本体。朱熹所主张的从“万殊”到“理一”的认知程序,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始于分门别类的研究并进而发展到整体综合研究的过程有相似之处。李约瑟称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朱熹“理一分殊”的思想对综合时期的现代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9.
怎样研习中国科学思想史?董英哲中国科学思想史是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1925年,德国人福克出版了《中国人的世界观》。该书后来以书名《支那自然科学思想史》,在日本、美国翻印。1956年,英国李约瑟博士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  相似文献   

10.
道教与古代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古代科技华文在儒、释、道三者中,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恐怕莫过于道教了。关于道教与科学的关系,著名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卷2第10章"道家与道教"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道教能将理论付诸实践,所以东亚的化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烹饪之道高成鸢英国李约瑟先生论证,15世纪后中国文化才失去世界领先的地位。这是由于中国的三大发明使西方崛起,后来居上。孙中山先生断言:"我国近代文明之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他还预言中餐将成为"世界人类之师...  相似文献   

12.
这位86岁的英国人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中国科技史权威。“好了!你终于就要看到李约瑟博士了,”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的守门人指示我去这位历史学家住所的方向时说,“整7点他一定在那儿,非常准时。”的确如此,当我在这清新的早晨踏进那座16世纪建筑风格的庭院时,这位86岁的汉学家正在草坪上散步。他身高6英尺以上,肩膀宽阔稍有弯曲,手持栎木手杖,步履缓慢稳健,而且看上去年龄只有70岁左右。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他对个体人格和人生境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孔子看来,人生可分为四种境界:凡俗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孔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审美的境界,即“乐”的境界。在《论语》中,“仁”、“德”、“诚”“礼”、“乐”是孔子特别强调的,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基础。孔子对“礼乐文化”重要性的强调开启了中国文化重视“仁爱”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传统,也开启了中国文化政治与伦理结合的传统。它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至上主义”和近代的“审美救世主义”潮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以《论语》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关于真、善、美的文化,更是关系到人的自由解放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一、文史传统及其现代转变李世鹏(以下简称“李”):王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国语运动和声音文化研究,近年来也常与文学界互动,可以说一直都在和“文”打交道。您曾提到,中国有一个“文字国”传统~((1)),请问在现代史学或者说20世纪“新史学”之前,中国“史”与“文”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王东杰(以下简称“王”):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史”首先被看作“文”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黄刚 《华夏文化》2008,(3):19-2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国历代思想家在论述其思想体系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和”或“和谐”问题,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融于儒、道、墨、法、阴阳、释等各家各派的普遍文化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16.
美玉与美德     
张丰乾 《寻根》2004,(1):92-95
费孝通先生在一次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会上指出,玉器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还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今凡在字典上能够找到的带“玉”字的成语几乎全是褒义词,比如“以玉比德”、“化干戈为玉帛”、“宁为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董丛林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神学文化,是各具特质的两种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干,它是伦理中心主义的“人本”文化,所涵容的主要是人与人的世俗关系规范,而非人神关系规范。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圣经”,对神学、神境表现得相当冷淡...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集中代表了中国在新世纪所确定的人才观、自然观、社会观和科学观。“科学发展观”虽然是于2003年才提出的发展观,但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学之道”的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原型;中国古代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表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小康大同”的社会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源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科学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渊源。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与文化传统、历史因由相联系 ,从而向读者传递了许多的信息。古老的汉字 ,自然也传递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容 ,尤其是传递出了中国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诸多奥秘。一、“儒”、“士”与尊儒传统自先秦孔子之后 ,儒学便闻名华夏宇内 ,成为诸子中的显学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更成为“国学” ,大盛于天下。大哲学家罗素在《中国之问题》一书中就称中国“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意思是说 ,儒学在中国充当了准宗教的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 ,儒学事实…  相似文献   

20.
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将迎来一化新邻居——新的中国国家美术馆。这个由法国让·努韦尔事务所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美术馆,外观造型酷似中国传统书法的隶仕“一”。其线条流畅,又不失稳重。“非常工整、大方、简洁、厚重,把中国传统文化温婉含蓄的气质融入了建筑的总体意境中,而又没有刻意放大某一个中国元素,”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