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梳理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深刻剖析仍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可从“理论创作史”“机理呈现”和“时代续写”三个角度对《资本论》经济危机理论展开创新性研究:基于新文献和新视野再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作史,深入《资本论》文本细微处对资本主义危机具体机理进行新呈现,结合时代发展在全球和我国新语境下提出续写《资本论》新倡议。  相似文献   

2.
鉴于近期由美国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引发的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研讨中,有的流于表面和浅显,显得抽象力不足;有的仅据基本矛盾说明,有过度抽象之嫌。本文认为,考察经济危机,需要有科学的基本理论,还要根据科学理论的方法,特别是结构分析、主体分析的方法,才能发现,生产的发展一定要与消费的发展相适应,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仅要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升级,而且要与不同主体的消费结构与能力的升级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中包含的生态理论以及生态思想不是分散的,彼此之间具备一定的理论关联,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资本和生态矛盾、尊崇与顺应自然和变革社会制度等,这就为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精神依据和理论基础。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研究,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并对其进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基于此,应从《资本论》中的生态理论主要内容着手,深入剖析《资本论》生态理论包含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从它的产生、研究对象和批判内容以及对社会主义的科学预示,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劳动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资本论》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技术思想,既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刻影响,又批判性地继承了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本质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异化使工人阶级沦为机器的附庸,科技生产导致的“异化消费”弱化了人的主体性,科技异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技术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认为事物本质自身的矛盾引起事物的发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抓住了资本本质自身的矛盾来剖析资本主义的历史.从《资本论》的逻辑视域来看,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金融资本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资本动员,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社会化的基础上,金融资本又通过定价权、证...  相似文献   

7.
祝梅 《考试周刊》2009,(51):55-56
对来自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有些学者和有些官员认为,这场危机迟早都会发生。即使不被次级债定价不当的问题引爆,也会因为其他市场领域的问题而被点燃。显然这个归因不能诠释金融危机的根源,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揭开了这个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8.
9.
自《资本论》问世后,西方世界对其的认知可谓一波三折,至今仍然处于低潮。金融危机表明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破产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当今世界中的强大生命力。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到重创,但并不能由此断言,社会主义将要取代资本主义,抓住这次危机中的机遇,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步确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换言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视域下,《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资本论》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资本论》中始终贯穿着二重性思想,其二重性是一个结构严密的完整图式.从劳动、商品到资本二重性的演绎,这构成了原初图式,而资本要不断生产与扩张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空间来进行,这其中经济空间(社会流通网络系统)成为它不可或缺的场域.经济空间的生产同样具有二重性,它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耗费的自然性与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的社会性的统一,它构成了《资本论》中二重性的"新"图式,而马克思将劳动、商品、资本、经济空间的生产二重性都沉将到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系统二重性之中,即生产力系统(自然技术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社会动力系统),这就构成了二重性的完整图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资本论》中二重性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才能洞见到二重性本质——马克思通过物与物的关系来抽引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本质就是资本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中的时空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的基本范畴,其基本思想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指向的"真正的自由王国"的通达,立足于人类实践活动基础上的问题揭示与阐发;其理论意义在于它使时空由原来对物质存在的"解释"转向对实践活动的规模和持续性的关注;其现实意义在于把时空问题同人的存在、发展和自由问题联系起来,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社会进步,坚定道路自信,着力人的发展方面带来积极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研究客观过程的规律,但体现着双重主体性:有客观主体和主观主体,前者是被研究的对象,后者是研究者主体。后者通过研究前者的行为及价值,展示自己的价值和理念,是对前者的超越和批判。了解《资本论》的双重主体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中二重性学说是实践化构造,并非仓促理论构造,也绝不会是什么二重性知识(理论)体系。其辩证法的内涵在于把握"一定生产"生成的规定,提升对象为研究对象,确立历史的实践逻辑和开放的批判结构。因此,也并不是逻辑一致性意义的工作逻辑,仿佛封装了抽象思维方式批判。《〈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将"起点规定"封装于封闭历史知识体系,满足了思想史的有价值性演绎,结果将二重性学说主观认识化,贬为单纯叙述逻辑——从抽象上升为具体;其想要导引拜物教批判认识,却混同了社会存在上两种不同的批判即主观批判和客观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原则相抵触,如提出"资本二重性理论";到头来,反治其身,重新陷入资产阶级性质的知识论游戏当中,违背直至取消了劳动价值论实践生成之优良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5.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反映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揭示了民族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矛盾斗争。如今新一轮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子夜》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必将得到重新发现和定位,并引发对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人类自诞生以来,在经济方面有两个追求的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追求富裕;我们共产党人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第二个目标就是追求公平。作为经济学理论很自然要囊括这两个内容,把它们作为自己研究的任务。马克思所撰写的《资本论》,博大精深,在完成这两个任务方面都是十分优秀和全面的。现在有人认为: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只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即公平的问  相似文献   

17.
伊藤诚在《马克思危机理论形成》一文中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基于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论》三个文本的考察,他认为资本过剩论和商品过剩论构成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的两种不同的类型。但马克思未能在其著作中呈现出完整的危机理论,缺乏这样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论,就无法理清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因此有必要沿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路径去探寻其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脉络。  相似文献   

18.
赵亮  刘生 《黑龙江教育》2009,(7):141-142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不仅对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有导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指导意义.然而,当前面对西方经济学思潮的影响,高校的《资本论》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让学生接受《资本论》理论,提高学习主动性,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包含的辩证发展观具有四种特性:它既在特殊过程的研究中,又在一般发展的研究中,所以是二重的;作为客观研究的灵魂,它自然具有客现性;它包含着马克思的立场、目的和批判,所以具有主观性;它与一定发展主体的活动紧密联系,所以又有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证了科学的辩证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即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的,由抽象到具体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各种逻辑方法,构成了《资本论》逻辑的统一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